浅谈优化高职院校田径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 概述田径教学方法的发展,传统田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田径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使田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田径 教学方法 优化
  
   1.田径教学方法发展概述
   19世纪,随着田径分科教学的产生,出现了田径教学法。其中田径只是田径教学中的一项内容,直到19世纪末田径教学才逐步分化出来。20世纪初,形成了早期的田径教学方法,以后经过大约70多年的发展,田径教学方法才逐渐走向成熟。我国田径运动教学方法发展更晚, 50年代才开始起步。30余年后,我国在学习和引进外国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充实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完善的田径运动教学方法。
   2.优化田径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2.1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现阶段的田径教学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要改变技术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要使这一教学思想对田径教学起积极的指导作用,还需要田径教师正确理解其内涵,即明确强调"健康第一"并不是要忽视运动技术的传授。只有这样,田径教师才会在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兼顾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与运用田径教学方法。
   2.2田径教学的内容。首先,田径教学内容的形态制约着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认知形式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以语言为主的田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而操作形态的教学内容则要选择以语言为辅的田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次,田径教学内容的复杂程率制约着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复杂的运动技术可以选择分解练习法进行练匀,而对简单的运动技术则采用完整练习法进行练习。再次,田径教学内容的多少制约着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的教学条件下,田径教学内容过多,会造成田径教学方法选择的单一性,而将教学内容减少或压缩一些,就会促进田径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化。所以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独立地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加工,才能在田径教学方法上获得选择与创新的自主性。
   2.3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是田径教学的主体,是田径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变量,他们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存在着许多个体差异。不仅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思维水平以及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等都会有所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例如,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差异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对教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说,学生的认知方式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觉学习,有的习惯于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触摸或各种感觉的综合来学习。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别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场依存的学生喜欢别人向他们提供结构严密的教学,喜欢跟随教师的引导,注意同学们的反映:而场独立的学生则讨厌"菜单式"的指导,喜欢自己探索,不跟随大流。这些特点都是教师在考虑教学方法时必须给予极大重视的。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外,学生的集体特征(如班级内学生人数的多少)也是影响田径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安排田径教学的内容,实现田径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我们在选择田径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集体特征,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2.4田径教师自身的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有着互不矛盾的辩证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学经验、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个性品质特征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都直接关系到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情况。另外教师的某些特长,某些弱点和运用某种方法的实际可能性都应成为选择田径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2.5田径教学的设备条件。田径教学的设备条件主要是指田径教学的场地、器材等。田径场地、器材是田径教学过程得以展开的最根本的物质保证,也是现阶段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就会限制某些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田径教学设备条件对田径教学方法功能的全面发挥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会更进一步地开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范围。
   3.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
   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体始终都是运动技术的学习,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还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这就涉及到如何协调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两者关系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同一个教学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在田径教学中,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忽略甚至于不要运动技术的传授与掌握,而应该使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田径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然而,田径教学方法自身所具有的辩证本性,决定了我们要同时兼顾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考虑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方法组合,达到各种田径教学方法在功能上的互补融合。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有关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论为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运动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为了更好地提高田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适应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我们从田径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根据田径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以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特征为基础,选择既有利于技术掌握,又有利于个性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李晋裕,滕子敬,李永亮.学校体育史仁[M]海南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的,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几,观察能力有奶,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相对薄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的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
期刊
【摘要】通过情感、氛围、思维、教学的交互,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情感交融 教学同步 角色互换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教学围绕着这三者展开。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如何使教学过程从老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经历,是当前改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是靠学得、习得,而不是教得。传统的语文能力训练,教师反复的教,学生掌握了教师传授的段意、词义、中心思想,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只是静态知识的累加。数理化追求的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妙趣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对语言文字有了灵敏的感觉及准确全面的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文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对习作不触头,现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述熟悉的某一个人,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容易完成作文。其中,生动幽默的导言或猜
期刊
摘要:中专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习得一定的语言知识,为毕业后工作或是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最终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本文拟从中专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入手探讨其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其英语水平。  关键词:中专生 特点 英语思维模式 培养     中专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和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整个班级的核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班集体能否正常运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一点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新生入学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中专教育与义务教育不一样,学生三年或五年后将要步入社会,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及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在小学及中学阶段,学校更注
期刊
摘要:煤炭工业职业教育有服务于煤矿生产的独特的性质,要实现煤炭工业职业教育的一体化教学,必须有煤矿生产的现场实践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学校来讲,给师生们创造一种现场实践的环境,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在校园里建造模拟巷道,对矿井通风教学,提供了煤矿生产的现场实践的感性认识,为推动、促进一体化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造 模拟巷道 矿井通风 必要性      一、建造模拟巷道的可行性 
摘要:如何从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挑选出能够代表本学校教学能力、展现本校中职生良好形象、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是比赛指导教师一直都很关注的问题。同时对于如何培养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生的代表,也是各位指导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字: 技能大赛 选拔 培养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近几年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关头。能否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基本前提。本文拟从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特征和影响因素出发,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师生关系 策略     1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