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准备复苏」渐入「无准备寒冬」
大陆楼市在高歌猛进数月后终于放慢向上的脚步,这是拐点到来的预示,还是楼市上涨乏力,需要「喘息一时」再往上?而台湾地产首次来大陆推销土地,似乎又为大陆地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大陆8月房价涨幅扩大,多项指标继续好转,但销售面积却连续两个月下降。这预示着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很难再现,楼市拐点已为期不远。
大陆楼市或由「无准备复苏」渐入「无准备寒冬」
有专家认为,目前大陆经济形势处在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经济调控政策已经不需要房产投资的「保驾护航」,因此针对大陆房价的相关政策导向已经由支持转为抑制,房价拐点必然出现。
事实上,当下关于大陆楼市发展态势各家观点莫衷一是。在房价上涨指标转好销售面积却下降的尴尬对垒中,关于楼市拐点能否到来、何时到来的讨论不绝于耳。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由于2009年春天以来成交量的大幅攀升让房价快速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购房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房地产还面临着不太乐观的资金环境——国家信贷政策由上半年的「宽松」转为下半年的「适度宽松」之后,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也会因此而被部分遏制。
更重要的是,上半年的「无准备复苏」让很多开发商措手不及,而在经历了成交量连续几个月持续走高的态势之后,下半年可销售面积大量减少。需求的观望、供应的不足,都预示着大陆楼市会在未来进入一个观望盘整期。以上海为例,从2009年8月31日至9月6日止,上海一周商品住宅成交4912套,成交面积为52.70万平方米,与上周相比下跌0.43%。8月,上海市成交面积一直在盘整震荡,9月第一周,成交面积继续表现环比下跌趋势。对此,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成交量下滑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是新增供应量不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价格始终高企,使得市场购买力受到限制。」
从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而言,关于房价「拐点」的说法并非主观臆断。从来都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特别对于股市、楼市等具有投资属性的市场更是如此。而大陆的房地产牛市始于1998年的房产改革,持续上扬11年从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盘整。这一波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受到短暂影响,但却靠银行放贷输血的投资带动挽救了自己,正因如此,关于楼市「泡沫论」的声音从未停止。而在经济总量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市场不仅调整幅度远小于其它行业,甚至在2009年春天开始翻身向上,最终走出了一波熊市中的「牛行情」。
因此,「牛行情」遭遇拐点,是市场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宣布增加投资、加大项目开工力度的地产公司寥寥无几,这意味着开发商在资金压力缓解之后仍对后市保持审慎态度。开发商之后的市场走势,将更多地取决于经济的复苏程度,以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供求关系变化。
现实状况是,联合证券在对深圳和广州近50个楼盘进行实地调研后指出,如果房价继续保持在当前的高位,而信贷没有进一步放松,「金九银十」(意指每年9、10月的地产销售旺季)的季节性交易量波动或许要被大大弱化。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开发商的投资意向,也使大陆楼市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台地陆售」 开启两岸地产合作序幕
相较于大陆地产商的保守观望,台湾地产商则开始在调整中寻找机会。2009年9月7日,台湾地区最大企业台塑集团来到北京推广桃园科技工业园区厂房,这是台湾企业首次来大陆推销土地。为了促进两岸的经济合作,「台塑集团桃园科技工业园区土地大陆招商说明会」还陆续登录了上海、深圳,寻求与大陆地产行业进行投资合作。
此次来大陆招商的桃园科技工业园厂房面积达85公顷约1275亩,每亩单价150万元人民币。不论最后招商结果如何,台湾地产大陆开售都为业界提供了一个积极信号,自2009年6月台湾正式开放192项陆资可赴台投资项目以来,两岸地产界正积极配合两岸开放政策,顺应趋势潮流,共同寻找房地产业的合作商机。
对于大陆企业来说,投资台湾地产商机在哪?该地块招商代理机构台湾戴德梁行不动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颜炳立表示,大陆当地土地、劳力成本比台湾低,陆资可以有95%在大陆制造,最后5%在台湾完成,成本增加有限。而且当打上「台湾制造」卷标后,就可提高5%~10%的售价,因此桃园科技工业园区对大陆厂商仍具有相当吸引力。据了解,目前已有山东一家成衣厂对桃园科技工业园厂房颇有兴趣;另有大陆开发商有意批下大面积土地加工,打造成「大陆村」后,再转售给其它大陆企业。可以预见,台湾大陆的合作为两岸地产行业互利共赢开启了序幕。
大陆楼市在高歌猛进数月后终于放慢向上的脚步,这是拐点到来的预示,还是楼市上涨乏力,需要「喘息一时」再往上?而台湾地产首次来大陆推销土地,似乎又为大陆地产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大陆8月房价涨幅扩大,多项指标继续好转,但销售面积却连续两个月下降。这预示着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很难再现,楼市拐点已为期不远。

大陆楼市或由「无准备复苏」渐入「无准备寒冬」
有专家认为,目前大陆经济形势处在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经济调控政策已经不需要房产投资的「保驾护航」,因此针对大陆房价的相关政策导向已经由支持转为抑制,房价拐点必然出现。
事实上,当下关于大陆楼市发展态势各家观点莫衷一是。在房价上涨指标转好销售面积却下降的尴尬对垒中,关于楼市拐点能否到来、何时到来的讨论不绝于耳。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由于2009年春天以来成交量的大幅攀升让房价快速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购房者的需求。与此同时,房地产还面临着不太乐观的资金环境——国家信贷政策由上半年的「宽松」转为下半年的「适度宽松」之后,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也会因此而被部分遏制。
更重要的是,上半年的「无准备复苏」让很多开发商措手不及,而在经历了成交量连续几个月持续走高的态势之后,下半年可销售面积大量减少。需求的观望、供应的不足,都预示着大陆楼市会在未来进入一个观望盘整期。以上海为例,从2009年8月31日至9月6日止,上海一周商品住宅成交4912套,成交面积为52.70万平方米,与上周相比下跌0.43%。8月,上海市成交面积一直在盘整震荡,9月第一周,成交面积继续表现环比下跌趋势。对此,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成交量下滑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是新增供应量不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价格始终高企,使得市场购买力受到限制。」
从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而言,关于房价「拐点」的说法并非主观臆断。从来都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特别对于股市、楼市等具有投资属性的市场更是如此。而大陆的房地产牛市始于1998年的房产改革,持续上扬11年从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盘整。这一波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受到短暂影响,但却靠银行放贷输血的投资带动挽救了自己,正因如此,关于楼市「泡沫论」的声音从未停止。而在经济总量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市场不仅调整幅度远小于其它行业,甚至在2009年春天开始翻身向上,最终走出了一波熊市中的「牛行情」。

因此,「牛行情」遭遇拐点,是市场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宣布增加投资、加大项目开工力度的地产公司寥寥无几,这意味着开发商在资金压力缓解之后仍对后市保持审慎态度。开发商之后的市场走势,将更多地取决于经济的复苏程度,以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供求关系变化。
现实状况是,联合证券在对深圳和广州近50个楼盘进行实地调研后指出,如果房价继续保持在当前的高位,而信贷没有进一步放松,「金九银十」(意指每年9、10月的地产销售旺季)的季节性交易量波动或许要被大大弱化。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开发商的投资意向,也使大陆楼市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台地陆售」 开启两岸地产合作序幕
相较于大陆地产商的保守观望,台湾地产商则开始在调整中寻找机会。2009年9月7日,台湾地区最大企业台塑集团来到北京推广桃园科技工业园区厂房,这是台湾企业首次来大陆推销土地。为了促进两岸的经济合作,「台塑集团桃园科技工业园区土地大陆招商说明会」还陆续登录了上海、深圳,寻求与大陆地产行业进行投资合作。
此次来大陆招商的桃园科技工业园厂房面积达85公顷约1275亩,每亩单价150万元人民币。不论最后招商结果如何,台湾地产大陆开售都为业界提供了一个积极信号,自2009年6月台湾正式开放192项陆资可赴台投资项目以来,两岸地产界正积极配合两岸开放政策,顺应趋势潮流,共同寻找房地产业的合作商机。
对于大陆企业来说,投资台湾地产商机在哪?该地块招商代理机构台湾戴德梁行不动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颜炳立表示,大陆当地土地、劳力成本比台湾低,陆资可以有95%在大陆制造,最后5%在台湾完成,成本增加有限。而且当打上「台湾制造」卷标后,就可提高5%~10%的售价,因此桃园科技工业园区对大陆厂商仍具有相当吸引力。据了解,目前已有山东一家成衣厂对桃园科技工业园厂房颇有兴趣;另有大陆开发商有意批下大面积土地加工,打造成「大陆村」后,再转售给其它大陆企业。可以预见,台湾大陆的合作为两岸地产行业互利共赢开启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