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运用课件进行美育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育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且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学校中的各门课程无不渗透着动人心弦和激人向上的美育因素,它可以激勵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智力。美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它能够帮助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滋润与美化他们的心灵,提升综合素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凭借美本身的魅力吸引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道德教育。
  二、美育教学的可行性
  根据中学审美教育总的要求,语文学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语文同美育有着直接的联系。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其特征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切不可忽视语文的文学性,而应当有意识地去发掘其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语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三、如何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渗透美育
  (一)设置背景音乐
  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优美的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在音乐中,听众往往会沉浸于旋律之中,随着节奏,或惊喜、或悲伤、或感慨,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种情境当中。因此,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配置适当的音乐背景,能够给学生制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二)适当配音
  除了优美的背景音乐之外,为课件适当的配音能够进一步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并且配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语气韵律等可以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形象,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
  (三)展现画面美
  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而运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视觉感官。多媒体能够将课文中静止的、抽象的、枯燥的文章变为生动的、形象的、活泼的画面,使学生得到具体感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精心准备,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优美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图画的美,从而达到审美愉悦的效果。
  (四)声形并用,体会语言美
  1.教师美的语言。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就是教学语言,因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就必须要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除了讲究简洁、紧密、规范外,还要包含一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另外,教师语言也要讲究幽默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优美的语言再加上丰富的表情语言和多媒体声光音乐等手段,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2.课文中美的语言。语文学科进行美育,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另搞一套,而是要紧扣语文学科的性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上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由感知美到欣赏美的中介。语言美的鉴赏在语文多媒体美育中尤为重要,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些优秀作品的语言都是简洁优美、寓意深长的。
  3.留下想象余地,让学生创造美。
  (1)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制作《雷电颂》课件时,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仔细欣赏歌曲《橘颂》和《屈原》,使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通过音乐,把屈原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与现实中郭沫若对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联系起来。又如,在讲授苏轼《水调歌头》一课结尾时,教师可以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并在优美旋律中结束全课。
  (2)借助图文互换,激发美的创造。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在制作这一类课文的课件时,可以在图文中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能够根据文字描述画面或根据画面进行文字表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反复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中构筑或抓取美感较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然后权衡比较,得出最佳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课件来对学生进行美育,不仅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良好形象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十分有益的。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大胆地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表现出对学生充分的放心,大胆给予学生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单纯地由教师自己去演讲,去解释,去传送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认识和运用,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冰心说过,我们可以给孩子以指导,不能
摘要:特异性结合在高中教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注重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关键词:特异性结合结构吻合    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这样的一些知识点,比如: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酶的专一性;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不一样,这是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在免疫反应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激素调节中,某种激素只能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相
主要介绍了反应挤出合成聚乳酸的技术特点和脱挥技术应用;分析了反应挤出合成过程中脱挥处理的关键点和影响因素。相比传统的聚乳酸合成技术,因其具有突出的优势,预计是今后聚乳
摘要:本文基于两起发生在某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案例,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现象和成因进行分析,对辅导员工作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生 辅导员 心理分析    一、案例一的过程简介    毕业班某男生C经常缺课,才工作不久的女辅导员在当天又发现课堂上没有C。根据C以前的表现,辅导员认为他此时应该在宿舍睡觉。为督促该生上课,辅导员亲自去C宿舍检查,见该生果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中学物理教学进行认真分析,真正做到边学边实验,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学习要从兴趣入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兴趣也。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