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教材的设计来看,内容更加生活化,数学原理、定理、公式更加过程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增强教学效果,应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突出学科的应用特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98-02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自我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展示自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点滴体会。
  1 发挥多媒体优势作用,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大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新思路。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声音、图像、图表、动画等数学素材进行展示,有效创设数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探究的积极性。当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选择使用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作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教学,笔者在讲其推导过程时,运用Flash课件进行展示。用屏幕展现数根小木棒,6 cm的,有8 cm的。提问学生:用多少根6 cm和8 cm的小木棒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说出你的道理。学生分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如何计算周长。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6 8 6 8=28(厘米);6×2 8×2=28(厘米),(6+8)×2=28(厘米)。学生通过观看屏幕上的信息,从中得到启发,进而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适合新教材特点
  2.1 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学习数学
  新教材上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新奇的数学探索活动。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边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让人认识到教材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2.2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规定,通过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挥,能够轻松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画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的本质,有效解决教学难点。这样的设计沟通了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的关系,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简单问题。这样的安排,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2.3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
  新教材适合探索性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新知识点时,利用网络平台展示更多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例如,为学生设计“自主小天地”栏目,学生可以自主地做自己喜欢的内容,从网络查询相关信息,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张扬,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3 巧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乏味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可直观形象地解释相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多媒体在动画展示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数学素材进行暂停、回放、扩大或缩小、变换出现方式等,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准确把握,激发学生思维,科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敏、更具有深刻性。
  例如,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题目中所涉及的抽象文字用直观的图形或者图表展示出来,并转换图形或者图表的色彩、位置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条件和已知要素,分析出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这样教学,可以把较为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帮助学生轻松理解题意,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了学习上的难点,增强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拓展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 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巧用多媒体设备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应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材的结构。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学知识结构图,同时还要设计弹性化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例如,在教学“位置”时,笔者没有用教材设计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学生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指出自己的前后、左右。然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实际场景进行互动,准确地辨认位置后再让学生的目光转向课本,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很好。
  4.2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实践探索常常是与合作交流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维、智力发展水平都不高,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几组相关知识的题目供学生探究学习,每组题目通过超链接,连接到网络上或者是其他文档上,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有效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难点或不懂的地方,不是忙于向老师请教,而是利用网络进行查询,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分组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要求,可以将学生就近分组或混合编组,真正做到保证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另外,小组内要明确分工,引导合作交流。这样教学大大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4.3 通过多媒体手段引领学生经历过程学习,增进体验,感悟数学
  对数学来说,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亲身去经历。拿“统计”这一内容来说,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全过程,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直观经验。如统计“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笔者播放了关于这个主题的动画片:兔妈妈有了高兴事,想请小朋友们吃水果,但不知道买多少,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吃到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呢?这样一引入,学生之间便开始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如问一问、举举手、排排队、拿图片摆一摆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统计,在这一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统计的作用及统计方法的多样性,逐步树立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5 结语
  总之,教育水平还有待于不断提高,教育理念还需要不断转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不断加强,来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猜想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某一发明创造或者未研究的问题进行的一种思维指向。其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有许多猜想的事例。虽然语文大都与语言有关,但语文语言是猜想的基础,更是猜想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其猜想也难以实现。猜想的能力实现不了,随之而来的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很难得到培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对猜想的教学研究,寓猜想培养于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
摘 要 物理学是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实验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动手、调查、分析能力,并且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物理实验课程是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物理实验课程在一些学校还未得到足够重视,效果差强人意。分析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现状,提出设想。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
教师应抓住机遇,灵活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科学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本质,体现数学思想,优化教学结构,解决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打造高效绿色课堂。  伴随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设备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了课堂教学。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问世,更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思路。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
教师可以设计复述、角色扮演、续写、仿写等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巩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工程教育中,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将CDIO教育理念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介绍了在“DSP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与目标,阐述了在各教学环节上所进行的有效探索,最后提出在双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表象,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小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对体会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创设情境;课堂质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0-0071-02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教学优势,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教学的活力与魅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在具体的运用中也为教学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随着国际形势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英语在国际交流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