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中的德云社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每被问及营销、运营,德云社口径一致:“我们就不懂这个,哪个懂这个啊。”然而就是这个不懂营销、不懂运营的团队,2020年12月21日晚在抖音的直播首秀,在线观看人数一度高达近160万,获得点赞1.9亿;次日,抖音热点榜上德云社占了7个话题。德云社直播的数据以及产生的话题热度,放到其他行业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案例了。

不断进化的德云社


  在2020年12月15日,抖音和德云社联合宣布,就德云社“龙字科招生”计划达成独家重磅合作,德云社将以抖音为独家直播招生阵地,进行长达半年以上的招生选拔。这次直播合作不同于以往的形式,而是规模化、系列化的“长期直播”及“直播IP”。
  相声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有些“非主流”。当其他行业还在想尽办法吸引消费者关注的时候,茶馆里说相声的早就有了各自的一众“老票友”。所以,相声天然拥有私域流量,這与挂谁家的牌子无关。
  但是随着文娱事业的发展,艺术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也丰富着人们的日常休闲生活,而相声受艺术形式、表现形式和表演场地的影响,逐渐淡出大众视野。曾经闻名相声界的马、常、侯、刘四大派系,如今也只有以郭德纲为首的德云社的“侯派”拥有可观声量。
  然而艺术文化生活的多元,也要求德云社需要不断进化、突破瓶颈,寻找新的输出端口。用《德云斗笑社》和《说唱新世代》的导演严敏的话来讲就是:“相声产生于中国百姓当中,是中国百姓的一种自我表达。它是老百姓传播文化知识非常重要的一种契机,也是表达社会各阶层的情绪的渠道。从某种意义上看,相声和说唱其实是非常接近的,可以说是一回事,只是用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精神内核是非常一致的。”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德云斗笑社官方微博

  既然说唱能成为潮流、走向大众,那相声为什么不可以呢?
  影视、综艺便是德云社迈出小剧场的第一步。其中,借助《欢乐喜剧人》的舞台,德云社的相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可是,与小品相比,相声的表现力和娱乐性有天然的劣势,太多的相声演员在这个舞台只能是“一轮游”。既如此,不如搭个自己的“戏台”。《相声有新人》的出现,让一众德云弟子走到了观众面前,也让更多人了解德云社。
  德云社就这样一路走来,从“纲丝”到“德云女孩”,从众人皆知的于谦三大爱好,到岳云鹏的恶搞版《泰坦尼克》,到孟鹤堂的《古玩》,再到张云雷的《探清水河》和秦霄贤的“迟到”“蹦迪”和“傻气”,这些流行变化的背后都带有时代的印记。不知不觉中,德云社已经完成了一次关于受众群体的革新,也迈出了剧场的小天地。

秦霄贤带给德云社的第三种可能


  但是你可能很难想象,被德云女孩疯狂追捧的秦霄贤,德云班主郭德纲和于谦竟是通过《德云斗笑社》才知道原来自家还有这么一号弟子。秦霄贤身上的巨大流量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带给了德云社新的发展思路,用流量快速实现引流和变现。
  既然想要通过流量变现,那就要到流量多的地方去,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抖音。想必郭德纲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与抖音平台独家合作直播龙字科招生。一方面,借近年来已有人气的徒弟为直播间吸引大批流量,同时也希望给他们多一些的“露脸”机会,帮他们在事业上再添一把火;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招生,顺利将“龙字科”带进德云女孩们的视野,为后期的粉丝流量变现打下基础。
  随着德云社一众知名相声演员纷纷走进抖音直播间,这个注重个性化传播、去中心化的传统行当,开始以更多元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从传统复兴到流量盛行,德云社每次都能踩准时代的红利,并在年轻化和大众化的路上越走越顺。
  这便是秦霄贤们带给德云社的第三种可能,它是把双刃剑。
  用现在的话讲,德云社属于内容创业,是从私域流量做起来的,从剧场的小天地走向广播电台、电视荧屏、网站、视频平台,再从抖音平台转化自己的私域流量。德云社已然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从私域到公域再到私域,成功地打造出了一套流量闭环,然后不断为其扩容加码。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流量的把控。

无界与有界


  在创新突破的路上,德云社显然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让相声这门传统的艺术从小剧场走向大众,尤其是收获了让其他行业都眼红的年轻流量。但问题也出在流量上。郭德纲和于谦曾评价秦霄贤,认为其成名太早,还没学会就红了。
  在《幸福三重奏》里,于谦在谈及德云社流量演员时也说:“现如今德云社很多演员就是流量演员,但不是德云社捧红他们的,是粉丝捧红他们的。现在的观众不是纯粹为了欣赏艺术,看脸的时代,艺术魅力被逐渐淡化了,这也是语言工作者的最大担忧,这种现象肯定还要持续很多年,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他们一致认为,如果秦霄贤们能在现有人气的基础上,还能再有点真本事,那就太好了。如此看来,德云社显然注意到了过度倾向流量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个担忧其实很现实,粉丝的数量多了就能形成潮流,带来变现,但高关注度也很有可能会带来各种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郭德纲曾说:“相声六分传统、四分创新,要有基本功,同时也能适应时代潮流。”既要守“行规”也要有新“突破”,既心中有界也要打破边界。或许,这正是其对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新兴文化关系的解答。
其他文献
近期,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出台,加之此前的被点名事件,“社区团购”一再成为热点、现象级营销聚焦点。  对于社区团购,有人看空,认为它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有人看多,认为它是营销势力第三极;也有人看热闹,认为是薅羊毛的遇见了割韭菜的。  對于社区团购来说,这是变局,也是演化的契机。或一念悬崖,或一念花路。
期刊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互联网巨头介入社区团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时间将本已经热炒的社区团购,再次推上风口浪尖。社区团购为何突然又爆火?  早在2018年,社区团购就已经火了一阵。因为是互联网新模式,资本看好,全国30多家团购平台2018年的融资规模超过了40亿元。所以,社区团购早不是什么新词。但是40多亿元烧下去之后,资本发现社区团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大多数资
期刊
为什么“巨头”纷纷入场社区团购?  首先,巨头本身拥有优势资源,包括品牌、资金、人才。  其次,巨头本身对创新商业模式是趋于谨慎的,所以它会先观察该商业模式能否成功。它们会在这个赛道上进行投资,或者小范围地试错。  再次,要看这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否值得投入。社区团购约等于生鲜电商,生鲜这个品类经历了好多个阶段,在B2C阶段被印证不太成功,在前置仓阶段被印证模式太重、速度太慢。零售电商行业一直以来有个
期刊
百事可乐在春节档会推广“把乐带回家”系列主题广告,将百事可乐的饮用场景拓展到家庭聚会中;王老吉瞄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将产品拓展到熬夜、加班、看球、吃火锅等年轻人的日常场景中;RIO鸡尾酒与周冬雨拍摄“把自己还给自己”主题广告,将RIO从欢聚一刻拓展到独处场景……  当一个品类逐渐成熟,往往需要头部品牌摆脱存量限制,去创造新的增量机会,比如增加SKU、创新产品、创新场景等,这些都是为了
期刊
毋庸置疑,新冠疫情暴发成了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外力,变相成为市场丛林法则的试金石。疫情不仅暴露出了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更检验了企业在大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这场疫情导致的经济风波对所有企业造成了无差别的集体打击,停工这种不可抗因素让所有企业形态遭遇的困难基本一致:缺物流、缺员工、缺原料。  但面对同一事件,企业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反应快的活了下来,反应慢的就可能被淘汰。例如,2003年“非典”时期,全国餐
期刊
No.1 走向妖魔化的“内卷”  近期,“内卷”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职场内卷、教育内卷……这个时代,万物似乎皆在“卷”。  時说新语:  随着“学堂路车神”在网络上的走红,内卷一词迅速破圈,并被用来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你加班的不是老板,而是其他自愿加班的同事,内卷;让你努力的不是老师,而是其他熬夜学习的学生,内卷;让你降价的不是顾客,而是其他打折促销的同行,内卷。  与“丧文化”“
期刊
新店开业当天,主推新品意外受损,消费者群情激愤;  产品比同行品质好,但品牌力弱,销量上不去;  新品卖相、口感怪异,无人问津……  以上问题,都可以在热播剧《赘婿》里找到答案。这算是一部“穿越”剧,商业精英穿越到古代社会,当然,如果你觉得有点“脱离实际”的话,完全可以将之理解为:一个具备现代化、互联网商业思维的人,跑去折腾传统行业。布行开张:玩梗“拼刀刀”  剧中男主宁毅(郭麒麟饰)遇到的第一个
期刊
当4iNLOOK线下店铺大面积覆盖全国的时候,不少人感慨又一个网红品牌崛起了。这两年,消费者的感官每每被异军突起的新消费品品牌冲击,也默默接受了新品牌的衍生逻辑。但事实上,4iNLOOK是一家成立10年有余的公司,并且是从线上起家。  在如今各个品牌都主攻线上时,4iNLOOK却大规模地在全国开设店铺,门店数量已突破300家。如此不按套路的打法,足见4iNLOOK正突破行业边界。消费者教育值不值得
期刊
“百年张新发一直致力于让‘老字号’和‘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年轻人的潮流消费中。湖湘槟榔文化博物馆就是百年张新发打造的一个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槟榔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品牌升级、品质坚守、技艺传承、产品创新、产业化整合,‘百年张新发’的根基正在不断夯实。”主持人如是介绍。  2020年12月5日,在《销售与市场》举办的以“夺冠:新生态,新算法,新赛道”为主题的“第18届中国营销盛典暨中国企业营销
期刊
近两年,关于“品牌年轻化”的讨论热度上升,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阅历”的品牌,人们大都会以先入为主的逻辑去解读它们的一举一动,实际上有阅历的品牌自带创新基因和沟通逻辑。消费者沟通是题眼  娃哈哈已成立近34年,从企业规模和效益上来说,多年蝉联中国饮料行业榜首位置;从国民度上来说,品牌陪伴了“80后”“90后”的成长,承载了几代人的珍贵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老字号”。如今,娃哈哈不断在营销、产品等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