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及总费用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小于观察组,住院天数与总费用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身体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满意度
作为临床综合征中比较复杂的一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因为不同心脏疾病或其他因素减退了心脏射血能力[1]。舒适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实施护理措施使患者从精神、社会、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感到舒适。现将我院实施舒适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包括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55~84岁,平均64.2±1.5岁;疾病类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冠心病35例;NYHA分级情况:Ⅰ级0例,Ⅱ级22例,Ⅲ级57例,Ⅳ级21例。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和分级情况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因为患者均为老年人群,且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因素而引发心力衰竭发作,所以护理人员应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检查,全面评估其病情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位护理。水肿或气喘等是大多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症状,因此应正确引导患者选择半坐卧体位,并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调整床头的高度,尽最大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
②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史较长,而且经历了反复住院治疗的过程,所以很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如烦躁、焦虑等,不仅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还会降低临床治疗的效果,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沟通,疏导其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展示疾病的信息和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将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与注意事项详细讲解给患者,使其紧张、恐惧的情绪消除,创设轻松舒适的环境,使患者放松心情,感觉到医护人员像家人一样的亲切感,便于之后的治疗。
③吸氧舒适护理。使用无菌剪刀将一次性吸氧管的鼻塞剪掉,并采用气管套管套上,将无菌纱布用生理盐水润湿后在套管口处放置,为患者吸痰时轻拍其背部。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氧流量,通常设置为2~4L/min,假如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设置持续吸氧流量为1~2L/min。
④树叶舒适护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为心力衰竭患者输液,科学设置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过快的输液速度会在短时间内加大患者的负荷,米变因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而导致出现急性肺水肿,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1.3 评价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及总费用。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没有得到改善和好转的为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好转达到Ⅰ级,但仍低于Ⅱ级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到Ⅱ级或恢复达Ⅰ级的为显效。显效例数及有效例数之和在总例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为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的患者数分别为31例、49例,配合率达到62.0%和98.0%,后者远大于前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满意护理服务的患者数分别为36例、48例,满意率达到72.0%和96.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治疗总费用远小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和94.0%,后者远大于前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各种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其创造良好缓解,缓解身体与心理的压力,使其处于舒适状态。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其关注点除了疾病的治疗外更加关注舒适程度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变化,医院必须将服务理念做出调整,使患者更加满意[3-4]。之前的护理操作通常只包括一些简单操作和技能,如打针、输液和发药等,现阶段则致力于给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患者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感到十分愉悦就是舒适护理发理念,护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尽可能使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小于观察组,住院天数与总费用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身体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5-6]。
参考文献:
[1] 周银玲,宋丽华,孙立波,等.舒适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4(17):1923-1924.
[2] 朱继艳,余翠玲.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29.
[3] 吴玉方.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4):252.
[4] 巩叶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1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08):23-24.
[5] 孙洪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02):66-67.
[6] 喻中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36):102-103.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满意度
作为临床综合征中比较复杂的一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因为不同心脏疾病或其他因素减退了心脏射血能力[1]。舒适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实施护理措施使患者从精神、社会、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感到舒适。现将我院实施舒适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包括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55~84岁,平均64.2±1.5岁;疾病类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冠心病35例;NYHA分级情况:Ⅰ级0例,Ⅱ级22例,Ⅲ级57例,Ⅳ级21例。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和分级情况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因为患者均为老年人群,且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因素而引发心力衰竭发作,所以护理人员应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检查,全面评估其病情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位护理。水肿或气喘等是大多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症状,因此应正确引导患者选择半坐卧体位,并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调整床头的高度,尽最大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
②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史较长,而且经历了反复住院治疗的过程,所以很可能产生负面情绪,如烦躁、焦虑等,不仅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还会降低临床治疗的效果,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沟通,疏导其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展示疾病的信息和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将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与注意事项详细讲解给患者,使其紧张、恐惧的情绪消除,创设轻松舒适的环境,使患者放松心情,感觉到医护人员像家人一样的亲切感,便于之后的治疗。
③吸氧舒适护理。使用无菌剪刀将一次性吸氧管的鼻塞剪掉,并采用气管套管套上,将无菌纱布用生理盐水润湿后在套管口处放置,为患者吸痰时轻拍其背部。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氧流量,通常设置为2~4L/min,假如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设置持续吸氧流量为1~2L/min。
④树叶舒适护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为心力衰竭患者输液,科学设置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避免过快的输液速度会在短时间内加大患者的负荷,米变因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而导致出现急性肺水肿,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1.3 评价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及总费用。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没有得到改善和好转的为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好转达到Ⅰ级,但仍低于Ⅱ级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到Ⅱ级或恢复达Ⅰ级的为显效。显效例数及有效例数之和在总例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为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的患者数分别为31例、49例,配合率达到62.0%和98.0%,后者远大于前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满意护理服务的患者数分别为36例、48例,满意率达到72.0%和96.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治疗总费用远小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和94.0%,后者远大于前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各种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其创造良好缓解,缓解身体与心理的压力,使其处于舒适状态。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其关注点除了疾病的治疗外更加关注舒适程度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变化,医院必须将服务理念做出调整,使患者更加满意[3-4]。之前的护理操作通常只包括一些简单操作和技能,如打针、输液和发药等,现阶段则致力于给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患者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感到十分愉悦就是舒适护理发理念,护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尽可能使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小于观察组,住院天数与总费用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身体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5-6]。
参考文献:
[1] 周银玲,宋丽华,孙立波,等.舒适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4(17):1923-1924.
[2] 朱继艳,余翠玲.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29.
[3] 吴玉方.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4):252.
[4] 巩叶辉.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1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08):23-24.
[5] 孙洪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02):66-67.
[6] 喻中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3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