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涂鸦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涂鸦可以说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儿童能够独立行走,他们就开始用解放的双手 探索世界,在伸手随处涂抹和拿起画笔圈圈点点的过程中,也是孩子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过程,这也是每个孩子的成长方式。他们的作品可以漫无目的,但完全是自我创造,并且他们享受着创造的乐趣。涂鸦也使幼儿心智得到潜移默化发展。
  然而许多老师和家长并不了解涂鸦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没能适时引导,更有些家长和老师因此走入误区。
  误区一:家长忽略孩子的涂鸦,认为只是随手乱画,无聊之作,不加以重视。
  涂鸦作为幼儿的一种游戏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无拘无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点点、线条、圆圈,来描绘他们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情绪,这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幼儿的观察、手眼协调、审美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锻炼。然而不是所有成人都能够认识到涂鸦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涂鸦行为并不关心。他们认为,涂鸦只是孩子无聊时的游戏,是顽皮淘气的表现,他们从不去关注于孩子的涂鸦作品,甚至当孩子带着充满自信的眼神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想得到表扬时,他们只是敷衍地对待孩子,有的甚至漠不关心。
  误区二: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涂鸦之作,但凡有不完美的地方,就抨击孩子的作品,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画出的简单的线条、不完整的画面、甚至用色的杂乱,都使家长懊恼不已,认为是错误的。他们一再指出幼儿的画面所存在的毛病,甚至有的家长还不自觉的嘲笑、批评幼儿的涂鸦作品,给幼儿小小的心灵以沉重的打击。并且习惯性的制止幼儿的涂鸦行为,更有一些家长还以成人的眼光教导幼儿绘画,或者强迫幼儿照着某些成人化的范画练习。岂不知在家长的强制下,孩子们失去了多么宝贵的按照自我意愿自我创造的机会,扼杀了多少儿童绘画的兴趣。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涂鸦行为,顺从孩子的天性发展他们的绘画能力。
  一、 正确认识孩子的涂鸦行为,了解过程比结果重要
  关注幼儿绘画过程比关注他们是否画出一幅完整的作品更重要。数据表明,涂鸦对于练习肩、手、腕等部位的关节与小肌肉群的能力十分有效,能帮助幼儿较顺利的完成执笔的训练。也许幼儿的随手涂鸦并无意义,但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乱涂乱画,是个神秘的过程,是心智被启动的过程,这是一种身心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才对孩子有意义。画得像不像,是不是比例协调,还不是主要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先让孩子喜欢画画这个活动,画好是下一步的事。凡事不可操之过急。
  二、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喜欢涂抹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享受着涂鸦动作带来的开了的感觉,他们从纸上、墙上、书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线条中得到感官的满足。我们应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尽情地涂鸦,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得身心的成长。
  当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就常常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举动和语言。这时他们会不时拿起笔来到处涂鸦,此时成人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和表达愿望,引导他们感受外界事物。要鼓励他尽情地使用颜色,鼓励他继续。成人不要打断他的自娱自乐,否则孩子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不按规定画画就会招致训斥,久而久之,孩子对绘画就会失去兴趣。孩子喜欢这种情绪体验,他在一次次地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鼓励孩子涂鸦,不干涉孩子涂鸦的内容
  孩子需要大人的肯定。在涂鸦游戏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对幼儿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
  幼儿在不断的涂鸦中,会不断重复一些形状,这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涂鸦出的形状与他们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这也是他们记忆周遭事物的一种方式。此时,不管他们涂鸦得多么不像,只要他们试图这样做,他们的涂鸦能力就得到提高。
  家长和老师此时不必要干涉孩子涂鸦的内容。根据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启发幼儿自由大胆作画,给予及时的支持性刺激,培养幼儿对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识别,进而培养对形象的创造。等到幼儿的涂鸦发展到成熟阶段,幼儿就会把自己身边的人物、景物都画进了图画中,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开始用这些 “乱涂乱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四、 以各种形式发展幼儿绘画能力
  幼儿最喜欢的是游戏,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自由创作。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涂鸦,又初步培养了幼儿大胆创造的能力。
  利用丰富的颜色,来激发幼儿兴趣。设计多种的颜色游戏既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建立自信心
  结合泥工、折纸、粘贴、结构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些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幼儿还可以从中获得的对立体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立体物体。
  幼儿已有的认知和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事物最易于表现。成人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
  毕加索曾经说过:“学会像幼儿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幼儿有着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自由创造、表达自己。作为成人,我们要关注、尊重、理解、鼓励幼儿的涂鸦艺术,呵护他们的童心,发展他们的绘画兴趣,为发展幼儿今后的绘画能力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东丰县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
其他文献
艺术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既能发展幼儿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又能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良好的艺术教育将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我园将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情感、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全面实现了幼儿艺术教育个性化、特色化。让幼儿在艺术教育中不断成长。  怎样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从而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幼儿艺术能力、艺术素养和生活情趣呢?我们尝试了以下几
期刊
早操,是幼儿来园后参加的第一项集体活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做早操,全身心的投入到早操中,并通过早操带来的愉悦心情及充沛体力投入到一日活动中呢?我们的做法是:用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创新幼儿早操形式。  首先,在准备活动中,我们一改单纯通过走步、跑步、简单的走跑交替动作等方式,而是通过感受不同音乐的变化,让幼儿在老师的带领及示范下,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达到热身的目的,让幼儿的身体机能迅速进入运动状
期刊
幼儿手工制作是幼儿园常规活动中幼儿非常喜欢的操作活动,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使手工活动更好的为幼儿能力提升与发展服务,一直是我们当代学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手工活动包括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剪纸、布贴、叶贴、绒贴、豆贴、木屑贴画、草编、毛线编织、金属丝编织、刺绣、泥塑、根雕等等。手工制作可以利用剩余材料或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
期刊
现代教育要求素质教育,我们音乐学科迎来了“新课程标准”带来的重大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而这同时也给广大音乐教师增添了困惑——新时代的音乐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适应“新课程标准”,尽快成为“新课程标准”有效的执行者和积极的探索者呢?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程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已习惯了传统
期刊
画画是儿童的一个梦,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就像雨后天空的一片美丽的彩虹,虽然短暂,但很美丽。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个神奇的经历,在幻想世界里漫游,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刺激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记忆中储存的图形,重叠解构,交织重组,编织成一幅他们心中七彩绚烂的生命画卷,这是内心情感生命体验的象征。所以教幼儿美术不能太专业化,小班幼儿年龄小,其绘画发展水平正处于“涂鸦期”,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
期刊
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要有序的进行,必须遵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并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天性是无意识的、阶段性的、随意的。对外界环境存在更多的新鲜感,攀进的心理浓厚。同时幼儿更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奇的人,因为好奇,在某些方面有着丰富的想象,因为好奇,助推了游戏的快乐,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儿童无意识的心理有可能是健康的、是最有才智的。因此,艺
期刊
美术活动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还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在获得技能的同时,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所以只有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才能实现“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一目标。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延续以往的简笔画、添画、想象画、涂色画等我增添了以下的表现形式
期刊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深切的感受到在绘画教学中,“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与其说是我教孩子们画画,不如说我是大海里的一处导航灯塔,指引着孩子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快乐的畅游。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们共同分享。  (一)发现兴趣。  1、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画家。  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孩子那惊人的笔墨如魔术般神秘莫测,潜伏着巨大的艺术能量。
期刊
儿童绘画是反映儿童对外界事物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形式,他能表现儿童内心的一种情感,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幼稚、单纯,所以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由此形成了儿童画所特有的稚拙、色彩艳丽、梦幻夸张等特点。  一、儿童画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绘画有着充满童趣的天性和强烈的表现冲动,随意性很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一张儿童画的产生,是儿童
期刊
我是一名男幼儿教师,刚刚踏进这个行业只有一年的时光。我的特长是美术,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喜欢让幼儿多绘画,培养幼儿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为什么每一次绘画,孩子都有很多话要说给同伴听,就是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有很多关于绘画内容的游戏情节。所以,要提高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教师应努力设计游戏化活动情境,让幼儿先参加游戏,喜欢绘画,然后进行创作。而实践证明:幼儿即使已经进行过游戏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