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论文主要对开展户外地理教学从以下几方面作了论述: 一.何为地理户外教学;二.地理教学更大程度推向户外的好处;三.为何在地理学习中只注重课堂,学生学习效果欠佳;四.地理户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五.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更好地紧密结合,地理教学将一片蓝图。
关键词: 地理户外教学; 更大程度推向户外; 学生学习效果; 存在的问题; 紧密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2-0090-02
众所周知,最适合学生最受用的教学则是让其寄学于玩,我们深思一下,为何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体育课?那是因为体育课是纯粹的户外教学,学生能在学习之中最大程度地接触自然,放松自我。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如果能将地理教学最大程度地融入生活,走向户外,学生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会是如何高涨?我们的地理教学效果又将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可以说是天天接触地理,所以如果能将地理学习推向户外学得到的用得到的东西将会更多,地理课堂将会更精彩。
1 何為地理户外教学
地理户外教学是指在教室外进行的教学活动,与教室内的学习同等重要。在户外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学习活动,经由观察、测量、访问,取得所需要的地理资料,了解某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
地理户外教学有在校内开展的,也有在校外进行的,有知识性的,也有动手操作性的,其内容可归纳成以下几种类型,观测预报型:主要有气象观测和天文观测,如气温、降水、气压、地温、湿度、风速的观测记录,日食、月食等各种天象的观测。考察旅游型:主要指地理野外考察和旅游活动。如地形的辨认,地质构造的观察,河流、湖泊、海岸的观察,名胜古迹的探访等。参观调查型:主要指对人文、经济活动的参观及调查。如组织到工厂、农村、牧区、矿区、博物馆等进行各种参观活动,以及人口状况调查、交通流量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等。制作操作型: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如岩石、矿物、土壤等标本的制作,地形模型、地质构造模型,地球仪、等高线原理等学具制作,大气环流模拟实验、地球运动模拟实验等操作。
2 地理教学更大程度推向户外的好处
戶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通过地理戶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內和一定程度上亲身接触到地理事物和现象。
户外教学在地理的学习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多项功能。首先,获得直接的经验,学生在户外学习可印证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认识地理事物的大小,认识地理现象的特征,得到最真实、最具体的印象。例如课本里提到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那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呢?这个概念就比较抽象了,只有对云贵高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加强对喀斯特地貌概念的理解。其次,扩大知识的领域,除了注意与地理课本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之外,将地理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联结综合,形成很实用的生活知识。如交通安全的维护、土地的开发、水资源的利用等。此外,发展地理的实用技能,戶外教学过程中,搜集和整理资料,常需要运用读图、填图、绘图、量度、访问、记录和计量分析等技能。
3 为何在地理学习中只注重课堂,学生学习效果欠佳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主线,也是重点难点,更是工具,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识图能力直接影响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到户外我们要知道判方向,坐火车我们要知道要到达目的地要走哪些铁路干线,每个地方的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风俗民情物产等人文因素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如果能带学生走出教室,将课堂搬到户外,走走铁路线,踏踏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知识掌握能力将更佳,如能将戶外教学在中学階段的地理教育中纳入正轨,当可弥补过去的不足,使地理科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传统教育太重视背诵知识与课堂教学,当前学生的功课繁重,压力大,以应试教育为主,学习内容和生活脱节,导致学非所用。有鉴于此,推展户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对学习有另一层的认识,因为户外环境是最真实的生活空间,处处皆是活生生的教材。让我们的孩子能在环境中主动探索、调查、观察、体验、思考、想象……等,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而有趣的活动。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
4 地理户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谁都知道户外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在户外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现象:多数学生对户外教学很感兴趣,认真察看、思考和分析,但也有些学生看好奇、凑热闹,甚至当作玩,做一些无关的事情。若教师组织、指导不得法,则学生考察会流于形式。只有教师指导得当,考察才能成功。因此,户外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重难点,为了提高成功率,我们必须做到:在进行户外之前,对学生做好管理,无论是行为上的还是思想上的,让学生懂得户外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在户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要进行约束,并于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使户外教学真正地发挥其意义和用处。
5 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更好地紧密结合,地理教学将一片蓝图
户外教学在地理学术发展中一向具有重要地位,大多数的地理理论都是靠着地理学者长期在户外验证而加以建立起來的。因此戶外教学也应在地理教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才对,不过由于实施时,涉及行政上、管理上、经费上、时间上及教师能力上的因素,以致一直推广得并不成功。然而,我们实在不能因为这些先天存在的限制就不去发展戶外地理教学,因为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与学若局限在教室,只偏重在课本的教授,和实际生活脱节,是不合时宜的;让课室内的学习与实际现场紧密联结,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由于地理学科实践性强,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学应抓住实践活动这一改革的突破口,发挥其特殊功能,使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得到发展。户外教学若能配合各科,事先做好规划及设计,由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结合实施,过程中将更为活泼、有弹性,我们的地理教学未来将一片蓝图。
关键词: 地理户外教学; 更大程度推向户外; 学生学习效果; 存在的问题; 紧密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2-0090-02
众所周知,最适合学生最受用的教学则是让其寄学于玩,我们深思一下,为何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体育课?那是因为体育课是纯粹的户外教学,学生能在学习之中最大程度地接触自然,放松自我。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如果能将地理教学最大程度地融入生活,走向户外,学生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会是如何高涨?我们的地理教学效果又将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可以说是天天接触地理,所以如果能将地理学习推向户外学得到的用得到的东西将会更多,地理课堂将会更精彩。
1 何為地理户外教学
地理户外教学是指在教室外进行的教学活动,与教室内的学习同等重要。在户外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学习活动,经由观察、测量、访问,取得所需要的地理资料,了解某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
地理户外教学有在校内开展的,也有在校外进行的,有知识性的,也有动手操作性的,其内容可归纳成以下几种类型,观测预报型:主要有气象观测和天文观测,如气温、降水、气压、地温、湿度、风速的观测记录,日食、月食等各种天象的观测。考察旅游型:主要指地理野外考察和旅游活动。如地形的辨认,地质构造的观察,河流、湖泊、海岸的观察,名胜古迹的探访等。参观调查型:主要指对人文、经济活动的参观及调查。如组织到工厂、农村、牧区、矿区、博物馆等进行各种参观活动,以及人口状况调查、交通流量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等。制作操作型: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如岩石、矿物、土壤等标本的制作,地形模型、地质构造模型,地球仪、等高线原理等学具制作,大气环流模拟实验、地球运动模拟实验等操作。
2 地理教学更大程度推向户外的好处
戶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通过地理戶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定范围內和一定程度上亲身接触到地理事物和现象。
户外教学在地理的学习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多项功能。首先,获得直接的经验,学生在户外学习可印证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认识地理事物的大小,认识地理现象的特征,得到最真实、最具体的印象。例如课本里提到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那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呢?这个概念就比较抽象了,只有对云贵高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加强对喀斯特地貌概念的理解。其次,扩大知识的领域,除了注意与地理课本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之外,将地理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联结综合,形成很实用的生活知识。如交通安全的维护、土地的开发、水资源的利用等。此外,发展地理的实用技能,戶外教学过程中,搜集和整理资料,常需要运用读图、填图、绘图、量度、访问、记录和计量分析等技能。
3 为何在地理学习中只注重课堂,学生学习效果欠佳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主线,也是重点难点,更是工具,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识图能力直接影响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到户外我们要知道判方向,坐火车我们要知道要到达目的地要走哪些铁路干线,每个地方的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以及风俗民情物产等人文因素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如果能带学生走出教室,将课堂搬到户外,走走铁路线,踏踏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知识掌握能力将更佳,如能将戶外教学在中学階段的地理教育中纳入正轨,当可弥补过去的不足,使地理科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传统教育太重视背诵知识与课堂教学,当前学生的功课繁重,压力大,以应试教育为主,学习内容和生活脱节,导致学非所用。有鉴于此,推展户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对学习有另一层的认识,因为户外环境是最真实的生活空间,处处皆是活生生的教材。让我们的孩子能在环境中主动探索、调查、观察、体验、思考、想象……等,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而有趣的活动。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
4 地理户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谁都知道户外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在户外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现象:多数学生对户外教学很感兴趣,认真察看、思考和分析,但也有些学生看好奇、凑热闹,甚至当作玩,做一些无关的事情。若教师组织、指导不得法,则学生考察会流于形式。只有教师指导得当,考察才能成功。因此,户外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重难点,为了提高成功率,我们必须做到:在进行户外之前,对学生做好管理,无论是行为上的还是思想上的,让学生懂得户外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在户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要进行约束,并于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使户外教学真正地发挥其意义和用处。
5 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更好地紧密结合,地理教学将一片蓝图
户外教学在地理学术发展中一向具有重要地位,大多数的地理理论都是靠着地理学者长期在户外验证而加以建立起來的。因此戶外教学也应在地理教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才对,不过由于实施时,涉及行政上、管理上、经费上、时间上及教师能力上的因素,以致一直推广得并不成功。然而,我们实在不能因为这些先天存在的限制就不去发展戶外地理教学,因为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与学若局限在教室,只偏重在课本的教授,和实际生活脱节,是不合时宜的;让课室内的学习与实际现场紧密联结,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由于地理学科实践性强,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学应抓住实践活动这一改革的突破口,发挥其特殊功能,使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得到发展。户外教学若能配合各科,事先做好规划及设计,由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结合实施,过程中将更为活泼、有弹性,我们的地理教学未来将一片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