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图热闹图实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uba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学生说“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许多历史教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都把目光投向了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考点知识好像也学到了,但是这样的历史课是不是值得效仿?新课程要求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是都得到了落实呢?
  记得听过一节省级新课程展示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讲解巴黎和会上五大国的与会意图时,任课教师采用了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五国代表团团长)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的形式。首先,从方式、手段的角度来说,这是极富创意的。历史剧的表演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从考点落实的角度来说,答记者问的内容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这一环节既紧扣考点,又改变了以往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通病,课堂气氛非常好,教学效果还不错。但在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还是明显地意识到一个问题:情境创设是否就一定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否就是在落实新课程所突出的“过程与方法”?
  我们应该这样认识“过程与方法”:“过程”是指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感知历史史实,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总结历史规律,以历史为鉴反思现实。“方法”有很多,比如概括总结、分析比较所学知识,归纳演绎得出历史规律,合作探究解决历史问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等。“过程”中必定有“方法”,而“方法”需通过“过程”来实践。过程与方法不是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而是关乎历史本体的过程与方法。
  从这节课的情境设置来看,教师的目的仍然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通过这一环节学到“过程与方法”,因为教师根本没有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而仅仅是把它作为手段,甚至就是一种作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在创设历史情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历史的陈述要可信。
  在本环节中,学生将教材对与会各国意图的高度归纳简单地搬到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达,试想这可能吗?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外交官们都擅长辞令,从不会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次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日意等战胜国为了夺得更多的权益,钩心斗角十分激烈。所以要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不能简单为之,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合理构建。不然那就不是在上一节历史课,而是在上一节缺乏历史常识的表演课。
  二是历史的表达要有情感。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必须尊重客观史实,但历史也是人的历史,以情动人也是不可缺少的。这节课上的新闻发布会虽然形式很热闹,但我们感受到的还只是冷冰冰的、硬邦邦的历史。我们现在的课堂具有太强的知识性。如果这次新闻发布会能将各国重要领导人的争论有人性地表现出来,那学生的感受将会大不一样。例如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当时已有78岁高龄,但其精气神不输其他任何一个与会代表,他的发言都是咆哮出来的。再如美国书生总统威尔逊,他以独特的学生风范周旋在各大国之间。这样的新闻发布会才是有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的发布会,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历史的真实和细节,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三是历史的教学要有现实性。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让历史课成为生动的社会课。如果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之前,教师帮学生关注新闻发布会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我相信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他们将会从中获得讲话的技巧,理解舆论的力量,懂得道义的重要,也能从中懂得妥协也是一门艺术,甚至会种下一个未来杰出外交家成长的种子。这实际上是学生对现实人际关系的体验。我们在课堂中要尽量为他们模拟参与社会生活的场景。由此,他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记住巴黎和会上五个国家的强盗意图,体验到的也不仅仅是自私自利、落井下石等的阴暗因素。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摒弃花架子,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和思考,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运用知识阐释历史事物,讨论和探究历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王芳.“过程与方法”的一点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9).
  [3]贾宏权.我看历史新课程改革[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08(7).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教师引领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乐于感受、探究文本。在积极语用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基于文本—基于体验—基于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阅读动机文本体验探究教师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34  《义务教育语
[摘要]中学政治课不受欢迎,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高、大、上”的问题,对此,出路应是追求政治课教学中“白、富、美”的境界。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白 富 美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62  每当看到或听到“中学政治课被学生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的消息,笔者深感汗颜
排球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中只有世界杯是固定在日本举办。 日本买断了世界杯的举办权和经营权。 要了解这样的“专属”还得回溯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排球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1964年,有着“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奥运会上封后;1972年,日本男排则在慕尼黑奥运会上称王。在那个时代,排球是日本的第一运动。日本排球协会根据当时的情况于1977年向国际排联申请将世界杯赛固定在日本举行。
写是英语五项基本技能之一,英语写作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英语写作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课程。英语写作始终伴随着词汇、对话、课文、阅读、语法等语言知识学习展开,它是新课标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技能和基本功,特别是在当今的新课标下更突出了它的地位。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摆在每位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教师们都应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切实把英语写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写,用技巧
[摘 要]想要更有效地链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起点更准,过度更稳,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交流,更需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内容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以《杨氏之子》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言文为例,探析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文言文 有效衔接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
所谓文言文翻译,就是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地、通达地、尽可能完善地表述原文的内容和意思。它是文言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对文言词汇、语法、文言句式等文言基本知识的掌握、运用的综合性训练,不仅能够检查、训练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考察的应试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古文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从初中文言文学习抓起,及早做好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训练工作。  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一、
孝感 为干部量身定制移动学习平台  近日,汇集大量精品学习试题的移动学习测试平台——“孝感干部学习测试平台手机版”全新亮相。孝感市各级干部只需拿起手机移动设备,就能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测试。组织部门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制移动学习平台,这在全省尚属首创。“手机学习测试”计划每年推出3000道试题。该系统将广泛应用于全市1.8万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据悉,日常测试成绩将运用于干部年度考核、提拔重用和单位党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有了兴趣,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知识、寻求真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校本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等自主选课。同时学生必须选修一定的校本课程
[摘 要]研读能力的培养,常常是从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开始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易忽略的问题,提高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由“琵琶女为什么生活在船上”这一问题入手,品读《琵琶行》。  [关键词]琵琶行 问题解读 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我们的学生关注的问题,有时真不是老师教学的重点,比如学习《琵琶行》,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琵琶女已经嫁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创设历史探究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潜能。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提高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和评价探究活动的能力等方面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13  探究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