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合政府审计资源的路径首要的是从内部进行整合,以求得资源的内涵发展;其次要加强外部整合,充分調动和利用国家审计以外的审计力量。
关键词 政府审计审计资源整合
新中国审计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审计法规、审计体制、审计经费等诸多环境因素的限制,政府审计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能满足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审计目标的需要,由于相关制约要素鲜明的政治性和路径依赖特性,因此变革它的成本会高昂到足以阻止变革本身,在短期内改善审计体制以迅速提高政府审计经费、扩展审计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的想法和期盼是不现实的,这样政府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现。因此政府审计特别是地方审计机构在现阶段环境下,需要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选择有效的资源整合途径,科学地整合审计资源。
一、树立“大财政”审计观
走以绩效审计为中心,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同时并存、共同发展之路。传统的财政审计是对政府部门年度预算的执行及其确认、计量、报告等进行审查。2007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在政府收支分类方案中,财政资金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将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人和预算外收入等都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第二,按支出功能分类,涵盖预算内外等所有政府支出,改变过去按部门分类以及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政府预算体系之外的状况,使预算更细化和透明。第三,按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因此,在财政审计范围上,横向应向原体制外运行的财政资金拓展,纵向应沿着财政资金走向拓展到预算执行的各部门。以一、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为审计重点,抓住预算批复、资金转拨、资金管理使用和收入征收管理四个环节,审查资金安排、分配是否合理、规范,主管部门是否按预算管理级次和用款进度拨款,资金使用是否有效率,有无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等,在合规性审计基础上向绩效审计延伸。
二、围绕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合理调配审计人力资源
首先打破业务处室界限,实行审计项目负责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制度;其次,在条件成熟的一些地方,可以通过修订地方性审计法规和条例,对本行政区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领导关系、隶属关系和报告关系等进行改善以适应本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努力谋求在本省市范围内,对下属各级政府审计资源进行重组,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把符合具体审计项目需求的人员集中起来优化配置以有效实现审计目标。由于地方政府审计人员数量相对庞大,机械模仿建行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将审计人员集中在省局和省会办公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政府审计,但其设法改善基层审计人员的隶属关系,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改革思路值得学习。
三、政府审计机构外部资源整合
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合法性要求上,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高度契合的,并且国家审计具有法律授权及多项行政强制手段,社会审计具有项目管理和业务技能的优势,内部审计了解行业、本单位经营动作规程,因此在国家审计项目实施中,依托国家审计机关的行政权威,通过优选整合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从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大大降低审计成本,只要组织协调得当,资源的互补性将带来可观的整合效益。
四、注重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共享
政府审计项目的管理者应注重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整合,将审计结果和审计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实现信息化和系统化,以便审计人员充分地予以借鉴、分析和利用,同时促进政府审计与其它经济监督管理机构的资源共享。这需要分三个步骤实现:首先,健全政府审计内部各地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加强信息反馈,互相促进;其次,主动与税务、物价、工商、监察、银行等部门加强沟通,实现监督工作的有机结合,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或其它授权网站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正确划分信息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资源共享有利于避免对被监督单位的多头审查,节约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效率,但受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和风险性的限制,容易产生检查风险并难以界定责任,因此,科学界定提供、使用和维护信息的权利和责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
五、提高外联项目的预算管理并促进规范指导
政府审计机关在负责审计计划制定和外联审计项目的预算管理时,应积累经验、提供充分的证据显示需要外联审计项目中需要聘请的专家、社会审计机构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费用定额等详细的预算数据,以获取政府的经费支持。同时,在指导和监督社会审计机构等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加强规范指导,如在独立性约束、审计抽样、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管理、审计信息保密、职业判断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和规范指导等,避免整合资源的风险,提高整合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审计学会西北大学课题组“审计机关审计资源整合研究”《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4).
[2] 刘淑炎“关于审计资源整合的实务性探讨”中国审计报,2006(l2).
[3] 张小秋“对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探讨”《陕西审计》2005(5) .
[4] 尹平“审计资源约束下的内涵发展”《中国审计》2004(1).
作者简介:范颖,男,(1976-) 博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教学
关键词 政府审计审计资源整合
新中国审计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审计法规、审计体制、审计经费等诸多环境因素的限制,政府审计资源整合与利用的力度和深度还远远不能满足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审计目标的需要,由于相关制约要素鲜明的政治性和路径依赖特性,因此变革它的成本会高昂到足以阻止变革本身,在短期内改善审计体制以迅速提高政府审计经费、扩展审计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的想法和期盼是不现实的,这样政府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现。因此政府审计特别是地方审计机构在现阶段环境下,需要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选择有效的资源整合途径,科学地整合审计资源。
一、树立“大财政”审计观
走以绩效审计为中心,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同时并存、共同发展之路。传统的财政审计是对政府部门年度预算的执行及其确认、计量、报告等进行审查。2007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在政府收支分类方案中,财政资金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将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人和预算外收入等都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第二,按支出功能分类,涵盖预算内外等所有政府支出,改变过去按部门分类以及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政府预算体系之外的状况,使预算更细化和透明。第三,按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因此,在财政审计范围上,横向应向原体制外运行的财政资金拓展,纵向应沿着财政资金走向拓展到预算执行的各部门。以一、二、三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为审计重点,抓住预算批复、资金转拨、资金管理使用和收入征收管理四个环节,审查资金安排、分配是否合理、规范,主管部门是否按预算管理级次和用款进度拨款,资金使用是否有效率,有无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等,在合规性审计基础上向绩效审计延伸。
二、围绕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合理调配审计人力资源
首先打破业务处室界限,实行审计项目负责制度和相应的激励制度;其次,在条件成熟的一些地方,可以通过修订地方性审计法规和条例,对本行政区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领导关系、隶属关系和报告关系等进行改善以适应本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努力谋求在本省市范围内,对下属各级政府审计资源进行重组,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把符合具体审计项目需求的人员集中起来优化配置以有效实现审计目标。由于地方政府审计人员数量相对庞大,机械模仿建行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将审计人员集中在省局和省会办公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政府审计,但其设法改善基层审计人员的隶属关系,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改革思路值得学习。
三、政府审计机构外部资源整合
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合法性要求上,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高度契合的,并且国家审计具有法律授权及多项行政强制手段,社会审计具有项目管理和业务技能的优势,内部审计了解行业、本单位经营动作规程,因此在国家审计项目实施中,依托国家审计机关的行政权威,通过优选整合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从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大大降低审计成本,只要组织协调得当,资源的互补性将带来可观的整合效益。
四、注重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共享
政府审计项目的管理者应注重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整合,将审计结果和审计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实现信息化和系统化,以便审计人员充分地予以借鉴、分析和利用,同时促进政府审计与其它经济监督管理机构的资源共享。这需要分三个步骤实现:首先,健全政府审计内部各地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加强信息反馈,互相促进;其次,主动与税务、物价、工商、监察、银行等部门加强沟通,实现监督工作的有机结合,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或其它授权网站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正确划分信息沟通的权利和义务,资源共享有利于避免对被监督单位的多头审查,节约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效率,但受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和风险性的限制,容易产生检查风险并难以界定责任,因此,科学界定提供、使用和维护信息的权利和责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
五、提高外联项目的预算管理并促进规范指导
政府审计机关在负责审计计划制定和外联审计项目的预算管理时,应积累经验、提供充分的证据显示需要外联审计项目中需要聘请的专家、社会审计机构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费用定额等详细的预算数据,以获取政府的经费支持。同时,在指导和监督社会审计机构等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加强规范指导,如在独立性约束、审计抽样、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管理、审计信息保密、职业判断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和规范指导等,避免整合资源的风险,提高整合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审计学会西北大学课题组“审计机关审计资源整合研究”《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4).
[2] 刘淑炎“关于审计资源整合的实务性探讨”中国审计报,2006(l2).
[3] 张小秋“对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探讨”《陕西审计》2005(5) .
[4] 尹平“审计资源约束下的内涵发展”《中国审计》2004(1).
作者简介:范颖,男,(1976-) 博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