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本文试着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景 新课程 创设
所谓数学“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认知冲突,调动“情商”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情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大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缺乏多样化
关于同一个学习内容的情境创设几乎是千篇一律。“线段、射线、直线”这个学习内容的情境创设也不例外,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一组图片引入,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又如在讲授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几乎都创设投币、转盘这样的情境。《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到底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怎样创设情境才有真正的新意。
2、脱离现实,生搬硬套
例如《全等三角形》,教师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家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有的碎片只含有一个角,有的碎片含有两个角和一条边,要想配上新玻璃,小明该带哪一块碎片去?反思: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生活中去划玻璃谁会带上一大块玻璃?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数学味”但缺乏“应用味”。教师只有留心生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
3、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尺度”与“方向”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尺度”与“方向”的关系,无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思考。情境创设好了,下一步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提问与思考。如果把握不好,情境只能是纸上谈兵,就算是再好的情境也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如何将教学设计完美地体现在课堂上,如何将静态的情境在课堂上发挥其完美的功效,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创设情境
在面对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老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源头,从广泛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重覆数学家之路,从而真正理解数学。
1、利用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史实。以数学发展史“创设情境”不但可以教育学生,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为什么有勾三、股四、弦五之说,以及数学家们在“勾股定理”证明中所作的贡献,突出“勾股定理”在初中几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德育教育,又对学生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情境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己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再引入相关概念,让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对概念的加深了解与巩固,通过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概念理解,并且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消化知识的思维习惯。例如,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函数是一个表示变化过程的概念,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学过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等知识。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初中数学教育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必然要接受的考验。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简化教学知识、让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得形象,同时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拉近学生于数学之间的亲近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积极获得教学乐趣。
4、把“数学情境”障碍化,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易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可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再跳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情景创设的方法,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发展要求,也符合初中生数学教学开展。它具有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初中数学教师善于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展教學活动,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毕年.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J]辽宁教育,2006,(3).
[2]李亚增.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6,(4).
[3]徐欣,白英.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境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2003,(2).
[4]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2)
[5]张奠宇.构建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教育形态[J].教育科学研究,2008(7).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景 新课程 创设
所谓数学“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认知冲突,调动“情商”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情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大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缺乏多样化
关于同一个学习内容的情境创设几乎是千篇一律。“线段、射线、直线”这个学习内容的情境创设也不例外,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一组图片引入,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又如在讲授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几乎都创设投币、转盘这样的情境。《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到底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怎样创设情境才有真正的新意。
2、脱离现实,生搬硬套
例如《全等三角形》,教师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家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有的碎片只含有一个角,有的碎片含有两个角和一条边,要想配上新玻璃,小明该带哪一块碎片去?反思: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生活中去划玻璃谁会带上一大块玻璃?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数学味”但缺乏“应用味”。教师只有留心生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
3、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尺度”与“方向”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尺度”与“方向”的关系,无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思考。情境创设好了,下一步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提问与思考。如果把握不好,情境只能是纸上谈兵,就算是再好的情境也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如何将教学设计完美地体现在课堂上,如何将静态的情境在课堂上发挥其完美的功效,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创设情境
在面对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老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源头,从广泛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重覆数学家之路,从而真正理解数学。
1、利用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史实。以数学发展史“创设情境”不但可以教育学生,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为什么有勾三、股四、弦五之说,以及数学家们在“勾股定理”证明中所作的贡献,突出“勾股定理”在初中几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德育教育,又对学生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设情境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己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再引入相关概念,让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对概念的加深了解与巩固,通过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概念理解,并且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消化知识的思维习惯。例如,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函数是一个表示变化过程的概念,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学过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等知识。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中初中数学教育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必然要接受的考验。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简化教学知识、让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得形象,同时便于学生理解,能够拉近学生于数学之间的亲近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积极获得教学乐趣。
4、把“数学情境”障碍化,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易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可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再跳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情景创设的方法,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发展要求,也符合初中生数学教学开展。它具有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初中数学教师善于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展教學活动,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毕年.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J]辽宁教育,2006,(3).
[2]李亚增.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6,(4).
[3]徐欣,白英.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境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2003,(2).
[4]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2)
[5]张奠宇.构建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教育形态[J].教育科学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