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從小学抓起,就像建造一栋高楼大厦,如果没有足够坚固结实的地基,建的再高再华丽也将会造成坍塌的一天提前来临,在建造的过程中也会随时担心这栋建造是否会坍塌。由此可见,小学时期打好基础的重要性。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教法都无法取代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现将我将我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
  1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其中的读就是最基本的一种。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讲,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通过阅读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途径
  2.1明确“读”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讀”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大体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
  2.2加强词句的基础训练
  词句作为组成段落的基础,而一篇优秀的文章由许多段落拼凑而成,所以说,词句是一篇文章的构成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就要重视词句的理解,教师在教一些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一些个别的词句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写作意境。例如,在学习古诗《绝句》的时候,有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说一副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自然插入,给人一种轻松的氛围,其中,“翠”字是新绿,是初春时万物复苏的颜色,而“鸣”字,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清脆、悦耳的感觉,这是一种静中有动的生机春景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重点讲解关键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所讲解的意境,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一种阅读习惯,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下意识地去寻找重点的词语,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2.3课外阅读
  读作为语文的一个基本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上多阅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有中外名著、科幻读物、作文选、现当代少儿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内容全面。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学生阅读的途径、阅读的书籍日益广泛,而学生除了要掌握课堂知识外,还要加强课堂阅读,提高阅读量,扩大知识面,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如,学生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办的各种课外读刊活动,阅读学校提供的各种刊物,不断积累文学知识。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虽然这种知识比较琐碎,但是随着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会逐渐在语文学习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2.4读写结合,发掘学生能力
  “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读为本,朗读和联系相互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久而久之,在不断地积累当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语言应用水平,教师要针对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设计问题加以测验,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还可以针对班级具体情况安排练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综合素质加以测试,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来自于阅读,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写作得到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的一种新的思维创作,是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一种知识消化的体现,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写作技巧,在写作中也是对阅读能力的反馈,有助于加深阅读的理解。
  3总结
  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采取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阅读中不断加强训练,相信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的,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厚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2).
  [2]吕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青年文学家,2015(12).
  [3]佟立红.留心生活 培养思维――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祖国,2014(0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叶圣陶先生教为不教思想指引下,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案编制策略,将有力促成初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为不教思想;初中英语;教学案编制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而教学案既是教师的讲稿又是学生的学稿,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脚本,恰恰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抓手。在叶圣陶教为不教思想指引下,我们值得从以下策略着手,优化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教育实施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中职汽修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岗位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汽修教学中,应用岗位教学法,重视任务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岗位教学法;汽修教学;应用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由资本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当前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小学数学课程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摆在重要位置,教学中不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培养;数学思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
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引起两会委员们的热议,苏士澍先生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书法进课堂”又成了百姓关注的亮点。教师是书法进课堂的关键,书法老师严重短缺是“书法进课堂”的瓶颈。教师肩负着书法艺术传承的历史重任。教师只有学好书法,提高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书法专业知识,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起到示
期刊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学中发现音乐和节奏性动作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音乐各方面的意识和知觉首先是通过动作加以表现的。对《儿童的自发才能的歌唱的研究》也指出,歌曲往往产生于节奏运动之中,而且,孩子在被教唱歌曲时,首先注意的是节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笔者把节奏训练放在首要位置,根据小学生好动、喜听、爱玩的特点,在节奏训练中把视、听、唱、触等多种感官,用“
期刊
摘 要:有了充分的準备,事情才能办好;广泛的、长期的准备积累,就可以更好地施展才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的名句最经典地诠释了语文作业之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教学知识,拓展思维,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设计出好的作业。因此,实现语文有效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优化作业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