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的学习四要素,即“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模态大学英语听力教學模式。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多模态听力教学,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支撑,体现了认知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个体性,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模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作者简介】谢丽丽,女,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CET-4听力新题型的反拨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2017JG09) 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随着当前国际交流形势的发展,英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可谓是大势所趋。根据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然而,听力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也就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听力教学模式中的确融入了一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多样化,学生的学习也开始朝着自主化、个性化发展。但是,听力教学现状并不尽人意。首先,受教学设备和四六级考试的限制,多模态教学并没有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特别是听力教学,依然以传统的“播放音频——学生答题——老师讲解”的模式开展。其次,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没有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最后,教学模式依然是老师讲解知识、传授技巧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充当灌输知识的角色,“满堂灌”、“一言堂”是比较常见的。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机会不多,很难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二、相关理论
模态指的是人类的各个感官系统(比如听觉、视觉)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根据参与的互动的感官数目不同,分为单模态、双模态和多模态。 Halliday(1985)认为人们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资源(如声音、图画、动作、味道等)来完成意义的构建,这些符号资源就构成了多模态(Kress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模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作者简介】谢丽丽,女,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CET-4听力新题型的反拨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2017JG09) 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随着当前国际交流形势的发展,英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可谓是大势所趋。根据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然而,听力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也就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听力教学模式中的确融入了一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多样化,学生的学习也开始朝着自主化、个性化发展。但是,听力教学现状并不尽人意。首先,受教学设备和四六级考试的限制,多模态教学并没有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特别是听力教学,依然以传统的“播放音频——学生答题——老师讲解”的模式开展。其次,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没有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最后,教学模式依然是老师讲解知识、传授技巧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充当灌输知识的角色,“满堂灌”、“一言堂”是比较常见的。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机会不多,很难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二、相关理论
模态指的是人类的各个感官系统(比如听觉、视觉)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根据参与的互动的感官数目不同,分为单模态、双模态和多模态。 Halliday(1985)认为人们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资源(如声音、图画、动作、味道等)来完成意义的构建,这些符号资源就构成了多模态(K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