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礼,慷慨赴义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我主要讲讲求职面试和商务交往场合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是含冤而死,其实你是慷慨赴义,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你就犯了错。
  不学礼仪无以立
  我给男生出个题。假定你考北京市公务员,考海淀区外事局,面试。灰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衫,需要佩什么颜色的领带,让我一看就知道你是个正规军?
  先不说答案,我想借题发挥一下,说说什么是礼仪和规矩。学生不太把礼仪当回事。譬如,你要去大公司、大企业,比如宝洁、中国人寿、中国移动去面试,如果不想死,就别穿白袜子。说实话,男生不太在乎这些细节,只在乎自己的两只袜子是不是一个颜色。但是礼仪是做人的规矩。不能迟到、开车的司机不能违章,这是做事的规矩。我们往往忽略了做人的规矩。接下来这句话现在说可能早点儿,但以后你们肯定有所体会。一个人不会做人,往往就没有做事的机会。立场决定观点,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在工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自我,就要两手抓。与人合作的实力,主动沟通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情商。2013年习主席去天津考察,问一个学生,智商和情商哪个重要?学生说都重要。很学究的回答,其实工作几年,你就知道哪一个更重要。
  领带的细节就是决定成败的细节。礼仪在对外交往中是软实力。你英语好不好、电脑好不好,这是准入条件,但是要想在一个岗位上待得久,就是情商,就在这些细节上。十几年前,我做一个讲座,讲领带的颜色。刚说完这句话,我对面的一个男生噗嗤一声就笑了,笑的鼻涕都快飞出来了。我当时年轻气盛,就让他站起来,问他笑啥?他回答得实诚:俺就一条领带,没有搭配。
  商务的安全搭配是蓝色西服,而且领带和西装同色,衬衫白色,袜子鞋子黑色。着装的基本法则“三色法则”要遵守。唯一的例外是喜庆活动,作为主人的身份,用紫红色的领带表示喜庆。校园里比较轻松,学生为所欲为,随便搭配,大家也别拿这个标准去刁难晚上上课的老师!因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变通”。如果不是外事活动,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规一点的活动,身上三种颜色的,正规军;四种颜色,游击队;五种颜色,有点傻;多于五种,别理他。
  孔夫子有一句话,不学礼仪无以立,没有礼仪是会影响可持续性发展的。我们现在讲的外交是泛外交的,包括外交和沟通。沟通有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能让别人记住你,一般面试都是五进一、三选一,很少一对一的,能让别人记住你是一个学问,这叫知名度,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第二个台阶,能让对方对你有好印象,让外人、用人单位觉得你好,这叫美誉度;第三个台阶,认同度,在十个人里脱颖而出,让别人认同你说的。比如学生回答问题,一定要站起来,也一定要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您好,我是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我叫XX。”你要说了别人不一定能记住,可是没说就会坏事儿。懂业务也善于沟通的人才容易脱颖而出,你到单位是干活儿去了,别人没义务再来教你。
  文化是一种习惯
  很多年前,我去外交部外事管理局做讲座。那天我有点发烧,带了一个本科生,跟他说,你要是看我出汗出得厉害了,给我递个水、递个药。他表现得特好,走的时候对方局长就向他直接抛出橄榄枝。他怎么表现的?除了给我递水很及时,那天我还问了一个问题,他马上站起来,很恭敬地回答,避免了冷场,而且回答得很好。在我点评之后,他还拿着纸笔,很恭敬地记下来。他记性不好吗?当然不是。
  文化是一种习惯。人大和北师大、北大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沟通的最难问题,就是别拿自己的习惯和标准要求别人。重要的不是你给他什么,而是他想要什么你得明白。要什么?要尊重、友善、恰到好处、训练有素地表达。礼多人不怪,礼可不是拿红包、送土特产,而是很微妙地表示你是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我眼里,最最最最不该干的,可能也是学生最爱干的,就是在别人面前摆弄你的移动电话。你知道什么是三心二意吗?什么是走神吗?我今天从学校西门走过来,一路看到全是低头族。我有三句“恶毒”的话:在领导面前接电话是自杀捷径;在求职场合当着对方刷微博微信等于调情;和长辈一起吃饭拍照上传等于土包子刚出村,比较傻。人大学生不至于在正规场合接到电话大声接听,让别人听个一清二楚。但我看到过,接到电话了,整个人一猫腰,钻到桌子底下去接电话,故意压低声音。你以为我眼瞎了吗?忽悠自己呢!这种人有点迂。希望以后你们都能慢慢体会这句话,低调是另外一种高调。越是有身份的人越谦恭,这是修养。别人懂低调,不代表你可以不在乎。说白了,越低调的人越懂规矩,他们越容易看到你的缺点,只是不说而已。
  我主持一个项目,做调查,VIP客人最反感别人什么表现。调查了中国驻外的、外国驻中国的100个大使、100个上市公司老总、100个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100个工程院科学院院士、100个演艺界名流,这5个100调查完,我希望大家记住结论,那就是,落座之后千万别把手机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这相当于告诉他们:“老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礼者敬人,礼仪的作用就是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尊敬,每个人都希望你重视他。
  夸人没夸好
  做礼仪,知易行难。春晚大家看了吧,有句话:“别管你是谁,群发我不回。”我搞外事工作,微信、微博不敢用,暴露地点,就经常收发短信。教师节,你发一条:“尊敬的金老师,作为您的学生,感谢您的教育,希望可以继续一直向您学习。问好,祝师母好。您的学生,XX级硕士,XX。”这不花你一分钟吧,但是双方都能够感觉很好。发短信还有一个规矩,要署名!手机内存有限,不可以自作多情,你怎么知道别人手机里存了你的号码?没名字我能记住你吗?连准入条件都没达到。
  6年前,我受邀去一个系列讲座讲一场。开场,主持人说:“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上次讲座的教授讲得好吧?相信今天金教授一定也讲得比较好。”过了一会儿她又和我互动,“金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礼仪专家,还听说是人大四大名嘴之一,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另外三个人是谁。”   愚者善说、智者善听。讲座完了,主持人倒是很谦卑,让我给她挑意见。她很真诚,那我就跟她一件一件提了。首先她说我讲得“比较”好,暗示我有提升空间;说我是著名的礼仪专家,我很高兴,但又加个“国内”,限制我发展,要知道我搞的是外事礼仪呀;说我是名嘴我100%高兴,但又强调是“四大之一”,一下子除了四。哎呀,真难受!她连连感慨,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犯了这么多错。
  我做过接待工作,隔行如隔山。接待就是生产力,一个企业甭管实力再好,接待环节出了错一切白搭。假定我们把李肇星请来做讲座,走的时候让你送他,我不相信一路上你就“智者不言”,但是也不是让你全程妙语连珠。你总该说一些话,符合你的学生身份,让别人觉得你恰到好处。
  再问个问题,一家公关公司招聘,你进到了面试环节,请问去的时候你觉得在穿着打扮上有什么讲究?如果要提交履历,你觉得在履历上又有什么讲究?说到履历,很多人参加过比赛,有作品,为什么不附带一点儿证书或作品呢?之前有个学生想考我的研究生,给我一份简历,打回去重做好几次,最后也不行。我跟他说,你要考虑我的习惯,我眼花了,你的字这么小,我压根都看不清楚!你要知道用人单位的阅读习惯。简历最好一页纸,简明扼要,倒梯形,从现在到过去,一条一条往回倒自己的经历。拣优势说,比如你考外交部,简历里可以列出学过的相关课程。还要学会扬长避短。身高体重不是特别好的,没要求的话,就别写在简历里了。给点儿干货。还有一条,最好准备中英文各一份简历。该露一手就应该露一手。
  重新说说这个打扮啊。前年我上课,有一个男生下课就跟着我,问我他的着装有没有问题。我一看,那套衣服不便宜,估计得3000多,就说:“你小子花爸妈钱了吧。”他说:“打折,2800。”说实话,学生求职要穿得干净整洁,套装西装上身挺好,但也别穿得太好,谁伺候谁呢?化妆也是一样,从小到大咱们没认真学过化妆吧,女生也都是黑暗中自学成才,在我看来,画得不太好,就千万别画,还是干净点儿好。
  最后一个问题,用人单位问:“你什么时候来上班?”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时候是别人要来录取你了,这是在考量你的忠诚度。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收到各种回答。“我回去和妈妈商量一下。”“我再考虑考虑。”“我拿到毕业证书后再说”……这都是放松了警惕。标准答案是:“如果需要,我可以立马来上班。”这是尊敬。
  (根据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座整理,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在办公室里各个场合,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得到照顾,即使犯一些错误也总是会得到谅解,这段时间有时被大家成为新人的菜鸟保护期。但是,在一个场合,菜鸟保护期效应是失效的——这就是会议。  自我哥就这样从各类会议上被撤下来。由于无法与人交流,领导只得给他安排一些自娱自乐或者自生自灭的小活儿了。  开会在很多新人看来都是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事情。在那么多领导和同事都在场的情况下,有时说多了不合适,不说话也不合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中国海洋大学坐落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校园和城市一样,异域风格的建筑很多。  “胜利楼”为青岛市风貌保护建筑,是海大新哥特式建筑的代表。1950年,为纪念青岛解放,这座建筑被命名为“胜利楼”,现为办公用楼。
想象一下,依靠大脑的一个意念,你就可以打开卧室的壁灯,或发动自己的轿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种设想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但是近年来脑机交互研究发展迅速,  配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逐渐让大脑操控行为这一设想变为现实。  你能够戴上一个“意念头箍”,然后命令眼前的物品移动。  可穿戴设备是近年来一项重要发明。它是用户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设备,结合了云计算、数据交互、软件处理等强大IT技术,给人们的
阿里巴巴上市无疑是商界九月盛事,阿里巴巴印在T恤上的那句“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瞬间成为最IN的金句。 对大学生择业和创业来说,有哪些启发呢,我们来听听看吧。  走在初心之路,其实就是一种实现。  择业启发:  态度决定成败,选择才能决定未来  (80生人:浙大校友)  这几天不止杭州,全中国的创业、投资圈估计都沉浸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氛围中。随着阿里巴巴的IPO,将会诞生数十个亿万富翁及上
我自小勤练书法,喜爱国画。曾经觉得这只不过是工作之余的消遣、陶冶情操之举,但是进入大学学习后,却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画法对人文社科、理学工程科目等学习竟然都有着指导性意义。  “工笔画”与“写意画”是我练习过的两种国画画法。其中,工笔画力求形似,注重细节和写实,人称“巧妙而精细者”;写意画则力求神似,强调意境和神韵,人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因此在绘画技巧上,前者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线条必须工
北京化工大学每年有30名左右的大学生,经过学校认定、考核、笔试、结构化面试的层层筛选,从全校2000多名学生党员里脱颖而出,开始接受学校为他们特别准备的一年集中培训。这个每年吸纳几十名学生党员的特别班级,名字叫“学生党员引领工程中心”,被学生们昵称为“党引”,为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个学生党员骨干团体已有13年。  虽然名字和任务听着高端,他们做的事儿却很接地气,从每周定期的读书
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内地,后同)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90万人,其中仅有63万人学成归国。就绝对规模而言,中国人才的外流数量的确称冠全球。但同样要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巨大。  说得学术一点,评价一种人口趋势,需要观察目标群体及其对应总体的关系。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法国学者多克尔(FrédéricDocquier)等人估算了各国人口流入发达国家的比率。他们发现2000年,仅
全球很多国家,诸如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印度和韩国,已把创新制定为一项国家政策,因为创新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拉动经济的发展。在这场各国的创新赛场上,大学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美国的大学,已经与联邦资助、私有研发等一起成为推动创新的发源地。此外,在技术周期短、更新快的时代,大学生对大学的要求也有所变化,比如,美国的大学生在要求大学向他们传授技术的同时,更要求大学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
2011年北京化工大学“院周”(由学工部统筹组织,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在年末的两个月中集中开展以教育引导学生“爱专业、学专业、知专业”为内容的各类活动,并在一周内集中进行宣传展示)活动评比中,理学院的纸桥承重大赛获得了最高票数。猜猜看,一个用普通打印纸和胶水做成的桥到底能承重多少?    2011年底,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高校参加的纸桥承重大赛,进入了决赛的最终
现场一小时:从录取到送达  齐可昕把录取通知书高高举过头顶,可昕妈妈开心地搂着女儿,爸爸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望着录取通知书眼睛红红的。然后,一家三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捧着通知书任由十几家媒体拍照,录像。  面对前来的记者和老师们,齐可昕反倒表现得落落大方。她说一个小时前就在网上看到了北京第一封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可万万没想到自己就是这封录取通知书的主人,有点受宠若惊。齐可昕收获的是惊喜,然而要保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