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中获取有用的数学知识。让这些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交流中,听懂、理解教师的话语和同伴的交流,尤为重要。同时,学会倾听,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 倾听;精华;课堂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而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基础的时期。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培养起认真倾听的能力。曾经有教育家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就充分显示了,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上课时总是安静不下来,跟他们说话要重复好多遍才能听到。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学生在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下面有的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坐在那儿面无表情、漫无目的在听;有的居然在下面做小动作;就连那些在听的学生也都是缺乏耐心,不能耐心听完同学的发言,一旦自己有了想法或与别人有不同的看法,就立即打断别人的发言,只管自己的海阔天空。课堂的交流变成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没听清楚别人都说了些什么,没有思考别人说得正确与否,更不可能汲取别人发言中的精华。由于没有认真听、仔细想,课堂上便不但有人重复别人的说法,一个问题不得不重复讲几次,就这样,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浪费掉了,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影响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一节真正活跃的数学课,光有精彩的个人发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真正的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解,聆听同学的发言,积极有效地思考,努力投入地参与课堂活动,才会撞击出智慧的火花。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呢?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 作好听的准备。上课铃响后,要求学生迅速安静,让自己平静下来,知道现在是上课时间,要认真听讲了,使思维的注意都指向讲话的对象,使大脑开始进入兴奋状态,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听的准备。如老师开学初就可教孩子一些认真倾听的儿歌或口诀,上课前读读儿歌,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慢慢地也就会自然安静下来,准备听老师讲课了。
2. 规范听的动作。训练学生专注地听,不仅让学生知道静是听的前提,还应要求他们听课时眼睛要注视讲话的人,身体要坐直、坐正,两腿自然分开,双脚平放地上,手放在桌上但不准随意动用学习用品,以免把文具、桌凳弄出声,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3. 关注听的状态。能说会道的孩子总是吸引着老师的目光,老师总是满面笑容地注视、倾听着他们的发言,却忽视了对大部分正在听的孩子的关注,这部分听的孩子自然思维就会开小差,长期下去,学生不去倾听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老师要留意听的孩子的状态,适时予以调整。如摸摸孩子的头,扭正他们转来转去的身体,把他们正在玩的文具放进笔盒里等等。
4. 适时语言鼓励。老师还可以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和他们一起全神贯注地听,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及时树立倾听的榜样,巧妙提醒不认真听的孩子。如:
“××真厉害,他听清了同学的发言,还说了自己的看法。”
“××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看他连别人发言中的小问题都听出来了”;“××同学的想法非常好,你听明白了吗?谁来重复一下”;
“他说的什么?请你再说说”;
“他说得很好,谁能接着往下说?”;
“从××同学的发言中,你能猜到他是怎样观察的吗?”
“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给大家听听。”
经过这样长期的引导,倾听的意识就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孩子的倾听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5. 营造听的氛围。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指向性注意比较短,要求他们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倾听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教师要把教学的内容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创置学生于具体的情境中,用生活中看得到、用得着、有趣的图示、画面和语言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把主题图变静态为动态,把主题图讲得像故事一样的精彩,让生动的情境激发起孩子主动倾听的愿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听的氛围,孩子有了主动倾听的愿望,心情就舒畅了,思维就活跃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学习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开小差讲话了。
6. 采用各种方式逼着学生认真听。一般下午的辅导课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的知识也比较枯燥,学生也不乐意听,但是老师又不能不讲,于是我就举行小组赛。做法是老师任意请组上的同学发言,被请的同学就代表那个组,哪个组回答正确就加星,如果有人开小差就扣分。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一旦被老师抽中,其他同学就专注地听,生怕别人答错了,也生怕自己不认真听而扣分,这种集体奖惩方式有利强制地约束了学生的倾听习惯,激发了他们的倾听意识。
倾听是一门技巧,更是一种修养,一门艺术,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了倾听的欲望和热情,并不代表学生会听了,要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懂得该听什么、怎样去听,教师就必须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让孩子善于倾听。
二、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倾听方法
1. 专心去倾听。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应做到“专心、细心、虚心”。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倾听要求,首先要提出听的要求,如“在别人发言时请你看着他”“想发言有补充需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别人讲解题时,你应做到眼睛看着题,耳朵听着题,脑子想着题”“如果同学的回答让你满意,请你用眼睛看着他,对他笑一笑以示赞同”……有了这样细化的要求,学生的倾听习惯就可以逐步养成。其次,引导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语气,思考这种语气要表现什么,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觉。
2. 带着问题去倾听。在把别人的发言听清楚、听懂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接受别人的发言,并且能把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想想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将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你又有了什么更好的发现,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学生掌握了倾听的方法,明白了该怎样去听、听什么,倾听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倾听的习惯便会逐步形成。
3. 学会争辩。教师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边听边想边看边思。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邯郸学步。体现学习的多样性与特独的个性,鼓励大胆地提出疑问,并追根究底。敢于提出与老师、同学不同的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理由充足地与同学争辩问题,从而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倾听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认真听一节课不难,难在一直坚持认真听课。在某段时间因学校事务繁忙,没有终天强调倾听的要求,渐渐地,一部分学生听课效率明显下降,成绩也下降了,长时间的坚持感觉“毁于一旦”。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又认真从头开始督促。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然而,这样的好习惯一旦养成,教室上课轻松,学生学习也很轻松。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差,需要老师一如既往地督促和坚持,待这种坚持形成一种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就会让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胡木芬.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 学园,2013(8).
[3] 谢三星.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1).
【关 键 词】 倾听;精华;课堂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而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基础的时期。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培养起认真倾听的能力。曾经有教育家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就充分显示了,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上课时总是安静不下来,跟他们说话要重复好多遍才能听到。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学生在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下面有的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坐在那儿面无表情、漫无目的在听;有的居然在下面做小动作;就连那些在听的学生也都是缺乏耐心,不能耐心听完同学的发言,一旦自己有了想法或与别人有不同的看法,就立即打断别人的发言,只管自己的海阔天空。课堂的交流变成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没听清楚别人都说了些什么,没有思考别人说得正确与否,更不可能汲取别人发言中的精华。由于没有认真听、仔细想,课堂上便不但有人重复别人的说法,一个问题不得不重复讲几次,就这样,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被浪费掉了,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影响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一节真正活跃的数学课,光有精彩的个人发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真正的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解,聆听同学的发言,积极有效地思考,努力投入地参与课堂活动,才会撞击出智慧的火花。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呢?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 作好听的准备。上课铃响后,要求学生迅速安静,让自己平静下来,知道现在是上课时间,要认真听讲了,使思维的注意都指向讲话的对象,使大脑开始进入兴奋状态,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听的准备。如老师开学初就可教孩子一些认真倾听的儿歌或口诀,上课前读读儿歌,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慢慢地也就会自然安静下来,准备听老师讲课了。
2. 规范听的动作。训练学生专注地听,不仅让学生知道静是听的前提,还应要求他们听课时眼睛要注视讲话的人,身体要坐直、坐正,两腿自然分开,双脚平放地上,手放在桌上但不准随意动用学习用品,以免把文具、桌凳弄出声,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3. 关注听的状态。能说会道的孩子总是吸引着老师的目光,老师总是满面笑容地注视、倾听着他们的发言,却忽视了对大部分正在听的孩子的关注,这部分听的孩子自然思维就会开小差,长期下去,学生不去倾听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老师要留意听的孩子的状态,适时予以调整。如摸摸孩子的头,扭正他们转来转去的身体,把他们正在玩的文具放进笔盒里等等。
4. 适时语言鼓励。老师还可以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和他们一起全神贯注地听,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及时树立倾听的榜样,巧妙提醒不认真听的孩子。如:
“××真厉害,他听清了同学的发言,还说了自己的看法。”
“××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看他连别人发言中的小问题都听出来了”;“××同学的想法非常好,你听明白了吗?谁来重复一下”;
“他说的什么?请你再说说”;
“他说得很好,谁能接着往下说?”;
“从××同学的发言中,你能猜到他是怎样观察的吗?”
“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给大家听听。”
经过这样长期的引导,倾听的意识就会根深蒂固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孩子的倾听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5. 营造听的氛围。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指向性注意比较短,要求他们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倾听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教师要把教学的内容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创置学生于具体的情境中,用生活中看得到、用得着、有趣的图示、画面和语言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把主题图变静态为动态,把主题图讲得像故事一样的精彩,让生动的情境激发起孩子主动倾听的愿望,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听的氛围,孩子有了主动倾听的愿望,心情就舒畅了,思维就活跃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学习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开小差讲话了。
6. 采用各种方式逼着学生认真听。一般下午的辅导课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的知识也比较枯燥,学生也不乐意听,但是老师又不能不讲,于是我就举行小组赛。做法是老师任意请组上的同学发言,被请的同学就代表那个组,哪个组回答正确就加星,如果有人开小差就扣分。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一旦被老师抽中,其他同学就专注地听,生怕别人答错了,也生怕自己不认真听而扣分,这种集体奖惩方式有利强制地约束了学生的倾听习惯,激发了他们的倾听意识。
倾听是一门技巧,更是一种修养,一门艺术,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了倾听的欲望和热情,并不代表学生会听了,要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懂得该听什么、怎样去听,教师就必须要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让孩子善于倾听。
二、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倾听方法
1. 专心去倾听。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应做到“专心、细心、虚心”。要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倾听要求,首先要提出听的要求,如“在别人发言时请你看着他”“想发言有补充需等别人说完后再说”“别人讲解题时,你应做到眼睛看着题,耳朵听着题,脑子想着题”“如果同学的回答让你满意,请你用眼睛看着他,对他笑一笑以示赞同”……有了这样细化的要求,学生的倾听习惯就可以逐步养成。其次,引导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语气,思考这种语气要表现什么,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觉。
2. 带着问题去倾听。在把别人的发言听清楚、听懂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接受别人的发言,并且能把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想想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将他不完整的答案加以完善,你又有了什么更好的发现,使自己的答案更完美。学生掌握了倾听的方法,明白了该怎样去听、听什么,倾听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倾听的习惯便会逐步形成。
3. 学会争辩。教师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边听边想边看边思。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邯郸学步。体现学习的多样性与特独的个性,鼓励大胆地提出疑问,并追根究底。敢于提出与老师、同学不同的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理由充足地与同学争辩问题,从而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倾听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认真听一节课不难,难在一直坚持认真听课。在某段时间因学校事务繁忙,没有终天强调倾听的要求,渐渐地,一部分学生听课效率明显下降,成绩也下降了,长时间的坚持感觉“毁于一旦”。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又认真从头开始督促。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然而,这样的好习惯一旦养成,教室上课轻松,学生学习也很轻松。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差,需要老师一如既往地督促和坚持,待这种坚持形成一种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就会让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胡木芬.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 学园,2013(8).
[3] 谢三星.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