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示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可以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 、人格魅力。能有效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有利于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显示了教师的真诚。“示弱”要用好它需要有前提条件且要讲技巧。必须有爱心,要做到爱生如子,而且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每个学生的脾气和性格要了如指掌,对有些学生无须“示弱”,还有些学生则不能“示弱”。注意树立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平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地严格要求、讲原则,切勿厚此薄彼,失去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性原则,要威严与慈祥同在,要让学生既敬你又畏你!要讲究对象、时间、地点和事情。“教师示弱”,不是教师真的弱;“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变强”,是为了把学生推到自我学习的前台。
关键词:平等的对话 质疑精神 教师的真诚 自我学习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论有着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于是,教师的这种“强势”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弱势”。经过这十几年的化学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示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可以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人格魅力。 示弱,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别人,都有好处。因为以示弱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乐意接受。教师若能放低位置,降低姿态,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并获得充分的人格尊重。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以事业为重而敢于负责的人,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的人,一个有充盈智慧的人,一个善于处世和悟世的人。
第一、教师示弱,能有效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之所以做得这么成功,就在于他营造了一个平民化的谈话环境,观众乐于说,敢于说。再看主持“星光大道”的毕福剑,主持“挑战主持人”的马东和叮当,他们总是自曝其短,却换来观众的阵阵掌声。教育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心境的开放。教师示弱,首先是一种教学态度。教师主动走到学生们中间去,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向学生求教,这对学生来讲,是多么大的鼓舞!如此一来,既营造了快乐的课堂氛围,也使师生关系更加友好。教师适时向学生示弱,表现出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态势,以学习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分享探究的过程、战胜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过程。师生心灵相通,精神交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倍增,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交换着各自的想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第二、教师示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老师发挥过于出色,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这就像一个玻璃瓶里装有两种不相融的气体,一种气体极度膨胀,另外一种气体就会被压缩。这种状态会消磨学生的自信。只会使学生信心不足、自卑心强、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那就更谈不上质疑了。而有意地“示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有错,从而增强信心、找回自我,也使得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以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而这些是很重要的。而教师的示弱,比如“你比我强多了!”“当年,我也经常会——”等等,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犯错,自信之芽自然潜滋暗长。比如在理综复习中,涉及到数学、物理甚至生物中的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讲。
第三、示弱有利于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一条教育原则:凡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老师就不做。他认为,教师的示强替代是剥夺学生钻研的权力,压抑学生的才能。是的,教师的越俎代庖,往往导致学生的依赖。对教师的依赖,意味着对自我主宰的放弃。君不见,在我们的很多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成了课堂的辅助工具,不是录音机,就是复印机。我们的化学教学正是要唤醒孩子们身上的一些特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化学问题。
第四、示弱显示了教师的真诚。
实际上,我们教师的确很“弱”。世界日新月异,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有“弱”乃客观存在,教师不是百科全书而孩子们是一个群体,一人知道一点,全班就是一个智慧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遇到“拦路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我们或避重就轻、绕道而行;或和稀泥,模棱两可;或瞒天过海,将错就错,就会被学生看扁。再说,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你和稀泥,他也会和稀泥。十几年后,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他们饭桌上的下酒菜。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行动来影响学生,以真诚的人格魅力、教学魅力来感染学生。
“示弱”要用好它需要有前提条件且要讲技巧。必须有爱心,要做到爱生如子,而且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每个学生的脾气和性格要了如指掌,对有些学生无须“示弱”,还有些学生则不能“示弱”。注意树立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平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地严格要求、讲原则,切勿厚此薄彼,失去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性原则,要威严与慈祥同在,要让学生既敬你又畏你!要讲究对象、时间、地点和事情。不仅能教育好大家眼中的差生,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总是在“师道尊严”驱使下过分强调自身的尊严,忽视或践踏学生的尊严,向学生展示自己强硬的管理作风,来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魄力。作为一位化学教师适时地示弱,常常会让你收到意外的教育效果。当一些学生在逞强或头脑发热而犯下一些错误时,我们千万不能因这些错误而不顾时间、场合去批评他、整他,甚至拿他做反面典型并当其他人的面去羞辱他,这样做不仅是简单粗暴不明智的,而且是愚蠢而又危险的,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这种情况发生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去“示弱”而让步,不是强硬而发威!
“教师示弱”,不是教师真的弱;“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变强”,是为了把学生推到自我学习的前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把真正能锻炼学生能力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体验到自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能力。其实,示弱有时是一种武器。在战场上,可起到麻痹敌人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商场上,可树立自己儒雅谦让的形象。父母对孩子示弱,孩子更有独立意识;妻子对丈夫示弱,丈夫更有责任感。教师向学生示弱,就更有必要了。
总之,教师退一步,教学进一步;教师示弱,学生变强。何乐而不为?
关键词:平等的对话 质疑精神 教师的真诚 自我学习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论有着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于是,教师的这种“强势”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弱势”。经过这十几年的化学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示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可以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人格魅力。 示弱,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别人,都有好处。因为以示弱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乐意接受。教师若能放低位置,降低姿态,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并获得充分的人格尊重。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以事业为重而敢于负责的人,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的人,一个有充盈智慧的人,一个善于处世和悟世的人。
第一、教师示弱,能有效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之所以做得这么成功,就在于他营造了一个平民化的谈话环境,观众乐于说,敢于说。再看主持“星光大道”的毕福剑,主持“挑战主持人”的马东和叮当,他们总是自曝其短,却换来观众的阵阵掌声。教育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心境的开放。教师示弱,首先是一种教学态度。教师主动走到学生们中间去,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向学生求教,这对学生来讲,是多么大的鼓舞!如此一来,既营造了快乐的课堂氛围,也使师生关系更加友好。教师适时向学生示弱,表现出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切磋的态势,以学习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分享探究的过程、战胜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过程。师生心灵相通,精神交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倍增,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交换着各自的想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第二、教师示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老师发挥过于出色,会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这就像一个玻璃瓶里装有两种不相融的气体,一种气体极度膨胀,另外一种气体就会被压缩。这种状态会消磨学生的自信。只会使学生信心不足、自卑心强、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那就更谈不上质疑了。而有意地“示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有错,从而增强信心、找回自我,也使得他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敢于以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而这些是很重要的。而教师的示弱,比如“你比我强多了!”“当年,我也经常会——”等等,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也有不会的问题,老师也会犯错,自信之芽自然潜滋暗长。比如在理综复习中,涉及到数学、物理甚至生物中的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讲。
第三、示弱有利于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一条教育原则:凡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老师就不做。他认为,教师的示强替代是剥夺学生钻研的权力,压抑学生的才能。是的,教师的越俎代庖,往往导致学生的依赖。对教师的依赖,意味着对自我主宰的放弃。君不见,在我们的很多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成了课堂的辅助工具,不是录音机,就是复印机。我们的化学教学正是要唤醒孩子们身上的一些特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化学问题。
第四、示弱显示了教师的真诚。
实际上,我们教师的确很“弱”。世界日新月异,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有“弱”乃客观存在,教师不是百科全书而孩子们是一个群体,一人知道一点,全班就是一个智慧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遇到“拦路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我们或避重就轻、绕道而行;或和稀泥,模棱两可;或瞒天过海,将错就错,就会被学生看扁。再说,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你和稀泥,他也会和稀泥。十几年后,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他们饭桌上的下酒菜。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行动来影响学生,以真诚的人格魅力、教学魅力来感染学生。
“示弱”要用好它需要有前提条件且要讲技巧。必须有爱心,要做到爱生如子,而且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每个学生的脾气和性格要了如指掌,对有些学生无须“示弱”,还有些学生则不能“示弱”。注意树立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平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地严格要求、讲原则,切勿厚此薄彼,失去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性原则,要威严与慈祥同在,要让学生既敬你又畏你!要讲究对象、时间、地点和事情。不仅能教育好大家眼中的差生,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总是在“师道尊严”驱使下过分强调自身的尊严,忽视或践踏学生的尊严,向学生展示自己强硬的管理作风,来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魄力。作为一位化学教师适时地示弱,常常会让你收到意外的教育效果。当一些学生在逞强或头脑发热而犯下一些错误时,我们千万不能因这些错误而不顾时间、场合去批评他、整他,甚至拿他做反面典型并当其他人的面去羞辱他,这样做不仅是简单粗暴不明智的,而且是愚蠢而又危险的,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这种情况发生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去“示弱”而让步,不是强硬而发威!
“教师示弱”,不是教师真的弱;“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变强”,是为了把学生推到自我学习的前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把真正能锻炼学生能力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体验到自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能力。其实,示弱有时是一种武器。在战场上,可起到麻痹敌人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商场上,可树立自己儒雅谦让的形象。父母对孩子示弱,孩子更有独立意识;妻子对丈夫示弱,丈夫更有责任感。教师向学生示弱,就更有必要了。
总之,教师退一步,教学进一步;教师示弱,学生变强。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