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喜欢在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里学习美术,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美术学习体验。这样,美术课堂便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地。
  
  一、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物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如教学《我们身边的线条》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1)课前做线条变化的游戏。上课之前,指导学生每两人一组用毛线做学生熟悉的线条变化游戏,使学生感知线。从而对线产生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用来做游戏的这个是什么啊?(毛线)线可是个魔术师哦,它会变魔术呢!你们看,现在老师把它拉得很直,这样的线叫什么线?(直线)如果老师把它弯曲一下呢?(曲线)(拿出电线)若是,将它折来折去,这样的线,你会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折线)曲线和直线有点像哦,不同在哪里呢?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曲线是圆滑的线条;折线有棱有角,不断转折)
  师: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如果这些线交叉在一起,会是什么线啊?(交叉线)
  师:线是很有本事的,它会变出许多漂亮的东西。请你们用手里的毛线,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出什么来。比比看,谁最有创意。(生用线摆,师请个别学生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二、感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体验线的美感及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始,我就从不同层面让学生感受线。
  (1)感受生活中的线。
  首先,引导学生找找身边的线条。(国旗的边是直线,衣服的褶皱是曲线,衣服上的花纹有直线和曲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请大家用心体会并思考:a 在图片中,你能发现哪些不同的线条?b不同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师生共同感受:直线给人以刚直、挺拔、庄严的感觉。曲线给人一种优美、柔和,甚至是滑滑、流畅的感受。折线让人有强烈、激动、跳跃的感觉。交叉线有整齐、重复的美感。
  (3)情景感受。
  师:你们能试试用线条来表现不同的感受吗?老师给你一个场景,跟老师一起想象、体验。
  夏天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一个平静的湖边,看到湖水像一面镜子。(直线)突然,飞来一只顽皮的蜻蜓,它用翅膀在水面上点了一下,水面上出现一个小水坑,接着荡起一圈涟漪……(波浪线,螺旋线……)
  (4)音乐感受。
  师:同学们的感受力很强。其实,线条不仅可以看见,还可以听到呢,你们信吗?谁想试一试?
  师: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静静地听一段音乐,边听边用线条表现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其他小朋友猜猜看,他刚才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样的节奏。
  
  三、赏析——欣赏和分析美术大家的名画,是学习美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可以引导学生沉醉于一个观赏和异想天开的境界里。这节课,我安排这样三个环节:
  (1)欣赏中外画家的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如毕加索的《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吴冠中的《春如线》。
  (2)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3)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四、创意——学生在感受和赏析的基础上,已萌发了一些灵感与创意。此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创作。
  师: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张黑卡,现在请大家在黑卡上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根线,然后各组谈谈每张画给人的不同感受。
  (生画出并讨论)
  师: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线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线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2)忆梦。
  a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b 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c 作业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梦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3)作画。
  a 巡视作业中构图情况及线的组织。b 集中辅导: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指导。c 分组指导:针对小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d 个别差异指导。
其他文献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不少学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下进行学习,其理解力、接受力提高20%—40%,记忆力提高1.5—2倍。因此,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老师,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得到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去思考这样一个话题:难道在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甚至期末考试中都能够得到高分,但“开不了口说英语”的学生真的就是尖子生吗?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应对考试还是掌握一门语言工具呢?为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定期开展一些口语测试。  案例:  四年级的课堂上,这一课时学习shopping及其主要句型:Howmuch…?老师与学生正在“水果店”里津津有味地对话着:  (教师挑了一位英语成绩较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1 回顾生活中的书,引出文中最大的“书”。  师:我们知道平常读的书,有字、有画、有着丰富的知识,读好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作过这样的倡导:“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由此可见,朗读训练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真情参与,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一、强化情感体验    在很多的课堂
案例片段与评析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哪儿的吗?(课件出示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我们的班级。  师: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生:拍照时站的地方不一样。  师:那这张照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学写毛笔字练习中,都配有历代书法名家的图片,这些图片很小,常被忽视。其实,这小小图片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开掘并充分利用,让学生耳濡目染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一、悠久辉煌的历史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契于甲骨之上的甲骨文,便已有了点画、结体、章法等书法艺术的要素,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从实用向审美发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设计一、两个游戏,不仅能让学生的口、脑、手等各种感官都参与活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那么,如何把游戏活动穿插安排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导入——激起浓厚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
教学片段一:小数除法的引入  师:在买东西的时候,顾客与老板之间经常讨价还价。这不,顾客又在砍价了:  [情境]  他们之间对话:“老板,这苹果怎么卖?”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五块钱三斤卖不卖?”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那顾客太傻了。本来3斤只需4.5元,现在他付5元钱,反而让那老板赚得更多了。  生2:我也觉得那顾客亏了,用5÷3,每斤苹果大约一块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均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  最近,我听了四年级的《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在教学例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