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灿烂的阳光下快乐健身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耐久力、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甚至过早出现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某些成年人疾病。为扭转这种局面,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007年4月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有人认为,国内的城市和农村,不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不足、设施欠缺、师资薄弱,因此,无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至少是开展起来相当困难。然而据记者在若干省市所见所闻,一些外在条件并不完备的学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多种简便灵活、实用有趣的体育健身活动,同样起到了强健学生体能素质的作用。
  
  跳跃在翻飞的彩绳间
  
  每天早晨上课前、课间活动和下午放学后,前城小学的同学们总要到简陋的操场上自由组合比试一会儿跳长绳、短绳。他们在一根根快速翻飞的长、短绳中欢快地雀跃,享受着跳绳的喜悦。体育运动科学研究表明,跳绳可以锻炼腿、脚踝、腰、手腕等身体部位,加强心肺功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还可以减少腿部、臀部、腰部多余的脂肪,使动作敏捷、身体重心稳定、全身肌肉匀称有力,对于提高身心正在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的灵敏度、速度、耐力以及增强力量、协调性等方面的体能素质大有好处。
  只要手握一根跳绳,无须其他特殊器材及空间限制就可以跳跃健身!国家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各地开展后,这所地处长春双阳区的农村小学,与许多农村学校一样,面临缺乏体育教师和体育设施的问题。他们因陋就简坚持开展跳绳健身活动,从保障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跳绳水平,到根据每个学生每天跳绳时间的积累,评选全校的“运动之星”,再到每学期举办几次比赛,以一定时间内跳多少定胜负。学校对于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促使全校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掌握了跳绳技能,提高了跳绳兴趣,实现了强身健体、全面发展。
  年轻的女校长张雪飞介绍,学校开设花样跳短绳、集体跳长绳的校本课程以来,融趣味性、合作性、挑战性为一体的跳绳活动,不仅成为所有学生锻炼身体的主打项目,而且会双飞跳、交叉跳、长绳套短绳等花样的学生越来越多。2006年6月,在吉林省团委和城市速递联手举办的“绳彩飞扬”活动中,前城小学一举夺冠。目前,全校270多名小学生中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已达99%,不良视力检出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我们一届届毕业生将跳绳的热情和技能带到初中,自然又成为所在中学开展跳绳活动的主力。”张校长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跳绳简单易学,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短时间就能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优势,一直以跳现代秧歌舞为特色健身项目的长春市158中学,经过考察决定引进跳绳,从而为学生课间锻炼增加了一项新内容。这所农村中学坚持数年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体育活动,已经实现了人人有锻炼项目、班班有活动内容的健身格局。比如每年春季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越野比赛,秋季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拔河比赛,整个过程中班级内的团结协作、班级间的激烈竞争,都是对学生平时锻炼时间和强度的大检验。
  158中学为所有学生建有健康档案,并定期向学生公布体质测试结果。2007年秋季开学,全校610多名中学生接受了一次体能素质全面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各项体能素质普遍比一年前有所增强,其中肺活量提高了5个百分点!家长对学生锻炼身体的支持,使校长刘哲十分欣慰。她说:“看到孩子们身体强壮了,一年到头也不感冒,做家长的能不高兴吗!有的学生家离学校五六里远,家长还鼓励孩子每天跑步往返学校呢。至于学生,更是普遍感受到锻炼身体对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比如上课集中精力的时间延长了,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增强了。”
  通常,由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养成习惯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农村学校的学生打架、骂人、破坏教学设施行为时有发生。课间健身活动的大力开展,竟“润物细无声”地消解着这些不文明现象,同学之间比学习、比体质、比美德的氛围逐渐形成。如果说在农村小学学生数日益下降的今天,前城小学学生数一直有增无减,意味着“跳绳活动”带来的教育教学环境的稳定得到众多家长的认同,那么158中学已连续3年中考升学率居全区第一,2007年升入高中的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其中86名推荐生的录取率为100%,则有力地证实了学生良好的体能素质对自身智育发展的促进。
  心理素质的潜移默化,也是学校坚持开展课间健身活动带给学生的一大惊喜。在学会学习方面,有助于提高学习的适应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克服考试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在学会交往方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学会倾听、欣赏、接受他人;在学会认识自我方面,有助于调节情绪,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组织课间健身活动还会有助于学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张雪飞校长表示,“我们要把‘跳绳活动’作为教育科学课题进一步研究,力求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踢毽也能踢出好体魄
  
  在到重庆之前,就听说那里的许多农村学校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一些学校当然要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几乎是徒手就把阳光体育运动搞得红红火火。比如登山、爬树、玩“抓特务”,既益智,又健身;比如把河滩上的细沙和卵石背到学校分别填沙坑、铺跑道,既有利于养成劳动习惯,又锻炼了身体。
  一个周四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记者站在重庆江北区苗儿石小学的操场边,观看几百名学生快乐而专注地踢毽子,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以脚为主支配毽子运动方向的活动,无论在增强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性方面,还是在增强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机能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由于踢毽子不受场地限制,四季皆宜,技术从易到难,运动量从小到大,既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较强的对抗性,又能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该校除了开展常规的踢毽活动外,从2000年始每年举行一届专题的“毽球运动会”,并在不断摸索训练方法中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毽球》。
  2007年5月18日,在重庆市“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展示中,代表江北区的50名苗儿石小学学生,伴随轻松愉快的音乐表演了踢毽的基本功,包括踢、拐、蹦、垫、传、胸挺、蹬踏、倒钩等踢法,以及由踢毽组合的多种引人入胜的游戏,包括踢毽入筐、踢毽追逐、运毽接力、三角传毽等,无不令人耳目一新,赢得阵阵掌声。最后表演的是扣人心弦的毽球比赛,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中,学校毽球队的攻守双方通过接发、扣杀、拦网、反击等丰富多样的技战术动作,不仅完美地展示了踢毽活动在步法移动中神奇的千变万化,而且还特别检阅了学生们顽强拼搏、灵活机智、团结协作的心理素质。
  “踢毽深造不易,浅学不难。踢毽活动包括规定动作、套路、游戏和技术。14年前首届国际毽球邀请赛就是在重庆举行的。”苗儿石小学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普及踢毽活动已有18个春秋,近两年我们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即有意识地把踢毽活动与办学特色、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学校工作的全面推进融为一体,把‘扬毽球特色,促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与‘毽子飞扬,快乐健康’的活动理念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踢毽活动的理念提升和持续开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乃至学校整体工作,也使我校学生的近视以及肥胖检出率明显下降,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红绿灯”“铁三角”“跳房子”“快快跳起来”,这些听起来令人兴趣盎然的名字,就写在武汉硚口区义烈巷小学不大的操场上。那些被五颜六色的图案划分的多个活动区域,分别代表着以上不同的游戏内容。每个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半小时和下午半小时“大课间”活动时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们总会在这块面积不大却“内容丰富”的操场上,选择各自感兴趣的体育游戏玩儿。在“跳房子”活动区域,一些学生兴高采烈地蹦呀跳的,显然玩得很尽兴,三(2)班韩小玲同学仰着通红的小脸兴奋地告诉笔者:“跳房子数我玩得最好!”
  作为武汉市“体育快乐园地”建设项目指定校,义烈巷小学的老师们把体育锻炼融入游戏,在游戏中发展适合小学生的自由活动。比如老师创编的搏击操,学生们积极学练,兔子舞等校园集体舞也深受学生欢迎。校方不仅通过多种形式将集体运动和自由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在周五选修课中加入体育活动的课程,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陈兰芳校长认为:“小学体育活动就要快乐和有趣。花钱少、动起来是我们的目标,虽然我们的校园狭小,但我们的学生都是最活泼的,只要不断创新适合他们的活动,就能把趣味性融入小学体育中。”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玩
  
  记者一行抵达重庆南岸区的广益中学校门口时,恰逢一拨学生(人数约有两个班)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做完了准备活动,开始结队沿着蜿蜒的小路向眼前那座相对高度有百余米的小山顶攀登。这所坐落于南山山腰有着110余年历史的老校,就依傍在黄桷古道边,那青山环抱、绿树掩映的校园,远望大有天人浑然一体之势。走进校门,一个250米的运动场和六七个标准篮球场上已是人头攒动,一班班的学生在专业体育老师、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在预先划好的区域内,有序地进行着各样健身活动:自编操、并足跑、蹦石阶、拔河、打乒乓球、打篮球……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青春的活力尽情迸发。
  走过一个个趣味十足的活动区域,记者不由得被那些师生们无间的合作和忘情的投入深深吸引。一个“老鹰捉小鸡”的民间传统游戏,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周贵平和学生们玩起来追逐跳跃、放声欢笑;另一个由体育老师创编的游戏“轮转扶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尹燕也和学生们玩得格外开心,谁不慎把直立的短棍弄倒在地,那窘态总会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周老师说,健身活动再火暴热烈也是有游戏规则的,既不是“大放羊”,也不是身体的胡碰乱撞。老师可以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帮助一些学生调整心态,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有的学生一学习就头疼,可“街舞”跳得特别棒,他们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就比较容易找回学习的自信心。尹老师说,她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大朋友”,这使她在和同学们共同健身中的沟通更加顺畅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老师,一个充满阳光的邻家大姐姐。他们遇到什么心理问题都愿意对教师说,包括对哪个异性同学有好感之类的“秘密”。尹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养成坚忍的毅力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这样的心理素质可以也很容易在学校的健身活动中获得。
  专业体育老师郑文九是广益中学“轮转扶棍”游戏的创编人。他说,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85%,他们大多缺乏与人沟通、与人配合的能力,即使在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中,也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只顾自己、不顾及同学感受的倾向。玩好这个轮转游戏,关键是扶棍子的那只手要时刻保持平衡状态,并在离开棍子的一瞬要绝对的“稳”,这需要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团队精神。通过玩游戏,学生们在练习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沟通,在沟通中学会了配合,从而实现了他创编这个游戏的目的。几乎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周贵平老师还煞费苦心地尝试把阳光体育行动延伸到假期的学生家庭。她说,要通过假期创建学生与父母共同到阳光下健身这样的沟通平台,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懂得感恩,使家长不再动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除了大力的宣传和动员,还有什么原因调动起了数以万计的老师们如此积极参与的热情,使他们自觉地把阳光体育作为学校一项既广泛又可以持续的工作内容?重庆市教委主任彭志勇的回答化解了记者的悬疑。他说,加大老师组织学生健身活动的考评权重、通过竞技比赛激励、严格执行体育考分计入中考升学总分的政策,奠定了我们“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基础。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我告诉体育老师们,你们不是总抱怨自己不被重视吗?现在国家提供的这个机会希望你们不要错过,阳光体育运动能否开展得好,就看你们在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方面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如何了,如果你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阳光体育见了成效,市教委就让你们在待遇上与其他老师平起平坐,不仅也给课时补贴,还要另发服装费呢!看来,广益中学体育老师郑文九就是不甘错过机会者中的一位。
  从跳绳、扭秧歌、拔河、跑步,到踢毽、登山、太极扇、踏板操,这些项目无须多大投入(比如一根单人跳的短绳还不到1元,在把跳绳作为阳光体育健身项目的学校,当地都有跳绳一度脱销的状况),就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不禁使记者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报道:教育部2007年9月1日开始推广的校园集体舞,在青岛的不少城市中学遭遇“寒流”,有的根本没有推行,有的推行月余后又悄悄恢复了原来的跑操锻炼。校方的理由是集体舞强度小,如果挤占了跑操时间,到中考时很可能会影响一些体育测评项目的成绩。其实,这些中学如果真的是“以强健学生身心素质为本”,那么一定会从上述多所学校坚持开展课间健身活动、“因陋就简搭造健身平台”的宝贵思路和实践中反观自己,得到有益的启发。
  (责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为提高摩托车产品的设计开发效率,针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个性化定制,结合摩托车的设计特征,研究开发了基于尺寸驱动的摩托车参数化设计系统。
教学实践表明,一节课如能艺术性地结束,就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此,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顺口溜结束法  用顺口溜结束全课,言简意赅,易记成诵,朗朗上口,能使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掌握所学内容。比如:《繁盛一时的隋朝》讲完后,我编了顺口溜结束本课重点:隋文帝,开国君,重改革,轻赋税,治国昌,美名扬。隋炀帝,功运河,施暴政,终灭
阅读教学中的“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读”的训练,让“读”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多读少讲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好多年,但在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没有多大改变。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读书的机会并不多,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由教师支配,多是带领学生就
最近,在网络学习中偶得《导入技能评价单》,读后很受启发。《导入技能评价单》指出,导入好不好,要看导入能否引起学生兴趣;能否自然引入课题,衔接紧密、恰当;能否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能否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导入时间掌握是否得当、紧凑。对照它,我整理了几点看法,以请教于同行。    一、导入的好坏关乎课堂的效率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多少页,今天我们学习某课”开题。接着开始板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再靠死打硬拼,大搞题海战术,而应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和尝试:
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除要对必讲的知识点做好准备之外,更要深研教材,领悟每道习题的内涵,深挖每道习题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习题的典型导向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取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与否。而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则要看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当然,学生答题的质量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回答出标准答案来衡量.而是要看学生的思维
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学生更多的是受教育者,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或仅仅是发挥他们在知识层面上的学习积极性。  怎样才算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笔者认为,首先主体性的发挥应是学生“内发的”,是潜藏在体内的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的主体性的苏醒。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生是主动的,会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然后尽其所能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再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17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文章角色中来,把握时机,亲身体验文中的每一个角色,才能切实搞好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作品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形象,每一人物或拟人化的形象,都是具体可感的特定的角色。因此,我认为进行阅读教学中的角色体验,能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的角色体验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