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文中学会观察与表达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中学生面对写作,尤其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或者说满心困惑。拿到作文题,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写,或常常不知怎样下笔才好而成了言之无物,或不择材料瞎写一通而成了言之无序。现今的作文教学又大多围绕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进行教学,这样教学虽也能融进观察与思考、语言与章法,但这样的作文教学让人感到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一个无系统连贯性、随意性强的状态,教师教无明确的计划、无具体的目标,学生自然学无系统的思维方法,无一套比较完整的写作知识和方法。从而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作文质量难以提高。
  
  一、在学习观察中正确运用五官
  
  比如朱自清的《春》对景色的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嗅觉、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像、视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听觉、视觉)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视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肤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
  如果从写作学角度来分析这两小段,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之所以将春天到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五官和运用了想像。这样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又获得新知,会激起模仿写作的兴趣。
  
  二、学会细致观察和动用联想、想像
  
  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新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在这一段中,作者对满井春天的足迹描绘得相当细腻,这得益于对景物的观察细致,以及运用联想和想像,将视觉感受化为形象化的语言。将这段细细分析给学生,让学生认真品味,定能获益不少。
  
  三、学会观察人和社会场景
  
  如杨绛的《老王》中对老王最后一次见面的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这段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细致生动,完全得益于作家的细致观察和人文关怀,让我们读来无不感到触目惊心和悲酸。由此启发学生,做人要有一颗爱心,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人。
  再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中最后一段“金满斗会”的场面描写: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
  这段文字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将“金满斗会”的场面有条不紊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既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场景,又教给学生如何表现场景方法。是个非常好的范例。
  
  四、学会将观察的感受、体会和思想认识表达出来
  
  我们知道写作观察不同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追求观察的客观性、真实性,是极力避免主观色彩和情感色彩;而写作观察则要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主观认识,有着强烈的观察主体的主观色彩和感情色彩。
  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己亥之二月也。”
  又如上文杨绛的《老王》中加点的文字,就是作者观察后的深切感受,如果没有这段感受的描写,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老王病重之深有更深的体验认识,也就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老王》中最后一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认识,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写照。这段文字也引导我们认识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和美丽善良的心灵以及对小人物老王命运的不幸而悲悯。
  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认识和思想认识表达出来,只有这样观察才有意义。教材中这样的范文实在太多了,作为教师如果善于利用,那么写作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不想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 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便难以养成丰富的语感
期刊
初中历史新教材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其内容方式多样化便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语言表达以平等对话和启发式为主。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这为创新教学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只要你去思考、探索,就会发现许许多多闪光点,把它们发掘出来都有可作为创新素材加以发挥。  新教材的创新教学途径有很多。如:组织辩论、讨论、表演、展示、制作、撰写历史小论文、调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同样离不开老师对其作文兴趣的培养。初中课文《散步》的作者、著名作家莫怀戚老师在谈写作素养时也特别强调了兴趣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他说“写作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大的动力”。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  一、听、读结合积累素材  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
期刊
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物理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思维,突出主体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
期刊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已知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例、实验或其他学习材料的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智力探险”
期刊
幽默是一种艺术,轻松发笑是其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其内核。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把幽默带进地理课堂,借助于联想,利用机智、含蓄、诙谐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引人发笑而给人以启迪,造成轻松愉快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提倡。    一、地理教学幽默的特点    1、趣味性。一堂生动有趣的地理课,能够让学生心潮迭起,学到生动活泼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而化枯燥为生动,
期刊
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    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而问题
期刊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迅猛发展,全攻全守、全方位的足球战术打法已日趋完善和合理运用,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越来越快,对抗亦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两强相遇智者胜已成为共识,足球意识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对足球意识的研究亦已引起相当多的业内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各国足球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我国的足球水平与世界先进足球强国相比还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标下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培养更新更好的英语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势所趋。承担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任务的中学外语教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优化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环境 效果 优化    随着历史的巨轮驶进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也将发生更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