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衣足食人圆满,瓜熟蒂落岁丰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中国特有,是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工艺品。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更在当代达到了紫砂史上绝无仅有的空前繁盛,名人辈出,佳作频现,工艺及造型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在紫砂壶的漫长发展史上,它的卓越功能一直深受世人好评,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隔夜不馊,真正将饮茶的功效和趣味体现了出来,即使在以茶为“国饮”的中国,紫砂壶亦是当之无愧的饮茶圣器。因此,对于制作紫砂壶的手艺人而言,确保一把紫砂壶的实用功能是最重要的前提。比如这把“丰衣足食壶”(见图1),其形态大气,体态饱满因而容量充足,能够满足人们一般的品茗需要;壶嘴、壶把、壶钮三点一线,保证了出水顺畅;同时精选紫砂泥料,颗粒极为均匀细腻,因而具备透气性能,对茶味的吸收和释出效果明显,而其美观又富有自然之趣的外观形象,更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可以说,“丰衣足食壶”是一把功能完善且美观精致的实用好壶。
  在保证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丰衣足食壶”更不失艺术品位和文化追求,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十分讲究造型结构的设计和民俗文化的渗透,使之富于自然的盎然生趣,寄托了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因此,此壶无处不在的艺术人文理念,才是其更具魅力之处。“丰衣足食壶”在造型上将传统花货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节刻画无不精益求精,力求完美逼真,精湛手艺更是由此可见一斑。紫砂壶论造型有光素器、花塑器和筋瓤器之分,它们各呈其态,丰富多彩。花塑器顾名思义,有一些花样在其中。具体来说,花塑器即通过自然中的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型主体,一种是直接将某一种典型物象入壶;另一种是几何类,在壶身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手法中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种典型物象贴附其上。
  “丰衣足食壶”的主体造型为成熟肥硕的老藤瓜,并寓具体形象和抽象造型于一体。壶身饱满丰润,腹部微鼓,上下略扁,骨肉亭匀而富有质感,简练流畅而不失得体丰腴。薄圆的壶盖内嵌于壶口,严丝合缝,与壶身浑然一体。壶嘴、壶把、壶钮造型极为自然可爱,其遒枝造型极大地烘托出气势。叶脉藤纹刻画逼真、和谐统一、细致精美,三弯流蓄势待发,圈把大方简洁,壶钮似老树根破土而出,寓示了不断延续的生命活力。从壶把梢部伸展出几片栩栩如生的花叶,依附于壶身,质感纯而嫩,灵动而有生趣,使整把壶都呈现出光润疏朗的美感。花与叶精雕细镂,简而不陋,繁而不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得此壶整体上动静结合,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张力,增强了壶的艺术性。
  “丰衣足食壶”精心刻画出瓜熟蒂落的自然景象,将秋日美好的丰收气息渲染出来,令人感触颇深。一草一木一瓜一壶皆有情,这把壶承载了浓郁的自然韵味,以此壶为载体,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将这把壶以“丰衣足食”命名,正是借硕瓜之形,取丰收之意,表达了丰衣足食这一朴实愿望。壶有具体造型,同时承载了值得细细品味的抽象内涵。丰衣足食人圆满,瓜熟蒂落岁丰饶,这把壶将实用性、艺术性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精益求精,将其整体意境真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类造型简朴的紫砂壶,光货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因古朴自然的造型与茶文化的淡泊相契合。因而在紫砂壶的众多品类中,光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本文拟以“汉玉壶”为例,探析紫砂光货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 汉玉壶;紫砂;艺术价值  紫砂壶沉静素雅,以它拙朴独显高洁,一般可分为光货、花货、筋瓤货,其中以光货最为常见。经过漫长的发展,紫砂艺术终于蔚为大观。有人称光货为几何体,它是由各种几何形态
期刊
如何做好一把紫砂壶?这是自古以来紫砂艺人都免不了要思考的问题。明初废团茶兴散茶,饮茶风俗的改变直接推动了紫砂作为茶器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不再是单纯的茶器,同时也兼具了艺术欣赏价值。当代紫砂艺术溯其本源,一路有过高峰,有过低谷,但其工艺与文化却始终不绝如缕,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这离不开代代紫砂艺人的坚持,也离不开紫砂文化的兼收并蓄、尊重传统的特点。  紫砂艺人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制作紫砂壶,紫
期刊
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成就了艺术。确然,生活在一个宽广的世界中,种种历史文化、人文情怀都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所在。紫砂艺术自其发展伊始,历尽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提升、潮流导向的转变,却自始至终为世人所青睐。其中,最大的缘由便是紫砂艺术总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在现实中寻求创新的灵感。一把紫砂壶的诞生总是可以探究其内涵和情怀,不论是寄情于自然山水,抑或是抒发满腔爱国情怀,紫砂泥在灼灼的火焰中饱含深情。紫砂
期刊
江南初夏烟雨苍茫,每到这时节,宜兴南山的万亩竹林风姿婆娑、随波摇曳。对于随处用心的紫砂创作者而言,竹自然成了一种无尽的向往,一种创作素材。匠人融情于景,选用上等泥料,辅以巧思精工,“竹林七贤组壶”(见图1)便由此诞生了。以外在的强劲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表明竹和壶“佳偶天成”,又用作品内在的精、气、神、韵,深情诉说魏晋的人文故事,寻找一种悠远的情怀。  1 “竹林七贤组壶”的造型  一抔土、一张
期刊
摘 要 “卧虎提梁壶”充分借鉴了传统虎文化,外观形态上很好显示出赫赫虎威;内在气质也不俗,酝酿出了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气韵生动,溢于器表。  关键词 卧虎提梁壶;祥瑞题材; 造型;生动气韵  自然界中的虎是传统文化中一种吉祥的象征,也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创作题材。这把“卧虎提梁壶”(见图1)在造型设计中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虎形象,展现出威风凛凛、豪迈雄健的虎威,吉祥的寓意溢于器表,呈现出某种
期刊
摘 要 中国人性格像茶壶,心中装载着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和睦友好。紫砂壶蕴含着和谐与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准绳,这与中国人的性格极为契合。本文以“和谐壶”为例,探析其所蕴含的中国人的中庸性格。  关键词 和谐壶;紫砂;性格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清代茶人陈鸣远
期刊
摘 要 在紫砂壶的艺术世界里,壶与人一起经历人生风雨,一起体会世态炎凉,一起体验生命磅礴。一把历经岁月洗礼的紫砂壶,能够让人懂得静观、学会沉思,从而彻悟生命的智慧: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本文拟探析“大漠知秋套壶”的独特寓意。  关键词 大漠知秋套壶;紫砂;寓意  宜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发展,形制上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既是历代艺人师法造化所得,又汲取了其它种类陶器的艺术特点,经长期的艰苦实践
期刊
紫砂艺术薪火相传至今,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品位与精湛的工艺技法而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在我国工艺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紫砂壶的发展与历代制壶艺人的不懈创新息息相关,他们通过与自然以及生活对话,发掘素材和灵感,向世人展示不朽的紫砂文化,深受大众认可。  紫砂壶广义上的艺术形象既包含了器物具体的外在特征,同时也涉及其内在的精神寄托。可以说,内外兼修、形神俱佳,既是衡量一把壶优秀与否的标准,也是制壶艺人潜心追
期刊
紫砂壶是时代发展的艺术产物,并通过历代壶人与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富于情感,集聚人文现象。艺人通过变化丰富的造型、寓意深刻的书画镌刻等,表达对精神世界的直观追求,以及对时代元素的独特倾诉,使紫砂艺术升华为一门内涵丰满的紫砂文化,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设计制作的紫砂“保钓壶”(见图1)以民族情感为基调,以时代元素作背景。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成员,本人鉴于日
期刊
宜兴紫砂壶自北宋以来,一直深受世人的钟爱,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诗、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或在作品中融入自然元素,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较好地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成为了举世公认的陶瓷艺术瑰宝。  紫砂壶的创作讲究内外兼修、形神俱佳,尤其是随着壶艺人品味的不断提升,其文化内涵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具体而言,便是其体现和运用各种文化元素。自古以来,包括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顾景舟等在内的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