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念”学习,轻“以生为本”的启发和激励。一些教师重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但教学中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过少;教师的评价大多停留在重复、更正层次上,缺少追问、延伸,有些教师不能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2)重课堂提问,轻针对性和启发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这就使得课堂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只讲究回答的错与对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这样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缺少“时问差”,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师:这几个式子都是整式吗?生:是。师:这几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生:有,都有字母,不同的所包含的字母不一样。师:这几个子式有什么运算?生:有乘法运算,相反数运算,乘方运算。……教师意在通过提问,引出单项式的概念,但不难发现,上述提问流于形式。
  (3)重知识记忆,轻内化理解。一些课堂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多,而对知识的理解、引申关注少,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方面关注不够。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1)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质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就、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整理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积极的相互依靠,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合适。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开展知识教学分层次递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把教学重心放在探究过程上,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研究。具体来说就是:①该细的地方要细——给学生探究的载体;②该慢的地方要慢——给学生探究的时间;③该放的地方要放——给学生探究的空间;④该延的地方要延——给学生探究的深度。
  (3)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设计和时机。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要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讲、问、练的关系,就是要设计好所提问题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如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样,在操作和探索中自然地引入了“轴对称”的概念。此外,在提问时,应从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为出发点,多使用“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如果……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等问题。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可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是怎样知道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的?11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求呢?如何“转化”呢?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来做?教师这样的点拨启迪,让学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渗透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4)传授知识要重视“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通过观察、类比、实验、概括、推理等,发现研究对象的特征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获得一些经验”。也就是说,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地巩固,比如有的教师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是让学生记住,会套用就可以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倘若一紧张忘了公式,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了。我们如果能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典型例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依靠数学思想指导教学思想,尽量城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展示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所产生的效果会大大不同。上例中教师若能让学生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所用的一些思想方法,即使公式忘了,学会了方法自己还可以再推导出来。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会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地应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学生不掌握学习方法,今后难以成功立足社会。因此教师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进而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美术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它在美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美术是一门造型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美术课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向学生传授。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这样,既能达到开发智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又能产生生动活
目的 探究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应用雷帕霉素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力、成就感、快乐感。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在流淌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着审美的愉悦,定能多角度地诠释课堂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象、写作,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
摘 要: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多媒体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因地制宜的将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学生爱上语文,真正得到多元多维多样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
胡应麟是有明一代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问家之一。他毕生以藏书、读书和写作为乐,一生著述宏富,多达千余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家。其学术研究内容庞杂,包罗万象。经过梳理,胡
摘 要: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听、说、读、写、查、积、思”七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要求和训练。  关键词:好习惯
目的 探讨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8例/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