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数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发挥学生学习新知能动作用,善用有效手段,激发和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讨论辨析能力”。探究未知现象和规律是学生内在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要求,对探讨式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讨式教学;能动特性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而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碰撞、能力提升、品质培养的双边互动过程。探讨式教学作为师生之间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其在学生思想素养、内在潜能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生动具体表现了探讨式教学的精髓和本质。加之,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发挥学生学习新知能动作用,善用有效手段,激发和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讨论辨析能力”。可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探讨式教学策略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非同小可”。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进行阐述。
  一、抓住情感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讨潜能
  情感是主动探知的内生动力和源泉。教育心理学实验证明,学生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潜能能够得到激发,从而产生能动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标指出:“在数学知识学习、问题解答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积极情感下的学习活动效能是平常状态下的3-4倍。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做好知识内容的传授,更要做好学生情感培养“激励者”的角色,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做知识内容要点的“有心人”,抓住学生对趣味性问题或现实性生活现象充满情感的内在实际,放大数学教材知识点的生活特点,创设出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火花”。
  如在“一次函数”教学时,教师抓住学生探究潜能,创设了“服装店销售服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通过商品打折购买的方式,进行体验活动,初步感知知识点的内涵,然后向学生提出“如果将原来一件80元的服装,现在打7折,要使所卖的服装总价不变,服装价格应怎样定位?”的问题,让学生当“服装店老板”,确定服装的价格。
  又如可以在教学“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过程中,教师根据该知识点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要求,设置“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某缉毒大队接到情报,近海有一可疑船只正向公海方向驶去,缉毒大队立即派出快艇追赶,如图1表示缉毒快艇出发10分钟时的位置,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追赶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哪个速度快?为什么?(2)25分钟内船能否追赶上船进行检查?请说明理由;(3)当船逃到离海岸18海里的公海时船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那么照此速度船能否在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生活性问题探究情境,采用激励性教学语言,设置“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探究问题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情感得到激发,主动参与学习的潜能得到释放,有效提升学生主动探讨知识的内在能动性。
  二、领会学科教学要点,注重问题引导,教会学生问题探讨要领
  在“二次函数”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一次函数”的解答方法,解答“某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活动,在同等项目下,甲旅游公司的收费为每位学生50元,外加导游管理费1500元,乙旅游公司的收费是每位学生55元,外加导游管理费300元,请问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应该做怎样的选择才能使费用较省?”类型问题,再结合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出“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下列命题:①当=0时,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②当>0时且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时,++=0必有两个不等实根;③函数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是;④当=0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其中正确的命题有几个?”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认识和掌握解题要领,从而使学生在探讨交流活动中感知问题出题的宗旨,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1,-4),且过点(3,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将该二次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几个单位,可使平移后所得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并直接写出平移后所得图象与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通过实践探究,准确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而为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问题奠定解题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善于创新和“加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结合问题内涵要求以及知識特点,找寻出问题解答的各种不同方法,“有的放矢”因题而异,从而实现学生在掌握解题要领基础上,实现问题解答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善用教学评价手段,重视解题评价,提高学生问题探讨效能
  构建主义教育学者认为:“学生知识要素的建立和树立,要将良好学习品质和数学思想作为其重要构成要素。”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初中生还处于学习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反思能力、剖析能力没有完全形成和树立,对自身学习过程及其表现不能进行科学全面的总结和评析。而教学评价作为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方式之一,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提升学生探讨活动效能进程中,可以将教学评析作为重要抓手,有意设置矛盾性教学情境,通过教学语言提示,让学生产生问题冲突,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评析、小组评析以及师生评析等多种教学评析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解题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敢于指出问题解答不足,并在“二次评析”进程中,明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要领,掌握解题规律,提升评析成效。同时,可以将评析活动作为学生数学思想培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典型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素养的有效提升。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探讨式教学活动作为体现教学活动双边特性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抓住解题关键,发挥评析功能,开展师生探讨,实现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所教的学生自学能力比以前的学生要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突显出一个明显的问题,学生觉得化学这一科是所有科目中最难学的一科。经过这几年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探讨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化学知识点多,大多数又没有必然的联系,试题中一句话中就包含多个知识点,学生对题目的意思理解就有问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差。针对学生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各环节的“有效”,并遵循一定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历史概念问题,恰恰是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研究概念,是历史教学问题中最基本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首先,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指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的、本质的属性概括而成(《辞海》355页)。中学历史概念则应该是指历史内容中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对历史事实实质的抽象概括。  其次是历史概念的基本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比较困难的问题,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甚至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还没等学生想出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急切的公布了答案。造成教师创设的问题自问自答的局面,这样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就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失去该问题本来所具有的价值。  一、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不具有针对性  有些教师在上生物课中没有针对教学内容和特点创设问题,容易导致学
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  一、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摘 要: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的体能状态的同时必须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树立长期锻炼的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单一地强调运动技能和竞技思想,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摒弃传统教学的缺陷,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兴趣教学的观念开展素质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重视与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探析
摘 要:有效课堂是指追求学生的发展和创造过程的互动教学,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毋庸置疑,构建有效互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科学课堂;互动合作;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利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那么怎样加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笔者通过长期观察、教学实践,就初中科学课堂互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我们提出的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是:①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③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④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⑤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