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双方课堂交流的主要途径。优化提问技巧以切实提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效率 提问 技巧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的推进,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地理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在课堂学习中,灵活的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的效率,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提问技巧,成为每一名地理教师思考的课题。本文主要讨论地理课堂提问的技巧,目的是对于怎样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几种问题
对于地理课堂,教师的提问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由此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课堂提问的误区,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
1、只讲不问-------满堂灌
有的教师上课,前几分钟会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作简单的复习提问,然后就开始讲授新课内容,有点甚至一上课就开始讲授新课内容,一直讲到下课为止。更有甚者,还会拖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昏昏欲睡,根本不可能整个四十分钟集中注意力。周而复始,学生慢慢就会厌学,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了。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整堂课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提一个问题,不给学生深思的时间,“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效率不高。
2、不顾大局-------无原则
学生既是整体,也是单个的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是有极大的差别的,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异,而有的教师眼中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提问时也主要提问这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还有的教师的提问没有层次性,让学生难以回答,甚至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使学生难堪。这样一来,成绩好的也没有了深思的时间与机会,成绩不好的也慢慢地由讨厌到放弃,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会太高,甚至还会下降。
二、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提问中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优秀地理教师的课堂提问看似随意,实则是经过精心的准备与考量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理由是什么,估计学生的答案会有哪些,对于每一种答案的出发点又是什么,最后怎样回归到提问的重点等等。每个问题都需要地理教师的精心准备,通过课堂提问也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课堂达到高效,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二)提问要有新颖性与趣味性
学生的自我制约意识还不够,“玩”心还比较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态,将趣味性的东西与地理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与新颖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打造一个解疑、生疑的环境,从而在愉快的课堂环境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亲身体会到深思所带来的成功感、优越感、满足感。比如在学习“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时,问学生:“我们本地有哪些地区会出现水土流失,你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基于平时的观察、了解及生活经验,学生就会分析,解答,接着老师可以做演示(用沙和水顺木板斜坡),让学生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在实验面前,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老师在趣味性的实验结束后,就可以引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了。
(三)提问要有层次感
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感,层层深入,从简单理由开始,逐渐的引入深层次的理由,引发学生的深思。
具体说来,老师在设计提问理由时,要区分难易程度,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提问学生,简单的问题留给那些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考虑到中低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知识”这一部分时,老师在讲解完了相关知识后,可以以北半球为例,层层递进的提问,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地球的运动有几种?”学生可能会回答:“自转和公转”教师可以接着问:“自转和公转有哪些不同或相同的特点?(要求学生从方向,周期,速度三方面来回答)”。教师再问:“它们各有哪些地理意义?”这样就能把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与掌握。学生印象深,不容易忘记。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理由,无论学生提的理由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理由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理由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理由,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理由,更要表扬他提出理由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深思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中取得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越来越会分析问题整合答案。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等等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地理课堂提问艺术直接关系到地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提问技巧,让枯燥的纯知识学习变成快乐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轻松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爱苾主编 :《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纳爱琼主编:《中学地理教法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的推进,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地理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在课堂学习中,灵活的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的效率,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提问技巧,成为每一名地理教师思考的课题。本文主要讨论地理课堂提问的技巧,目的是对于怎样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几种问题
对于地理课堂,教师的提问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由此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课堂提问的误区,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
1、只讲不问-------满堂灌
有的教师上课,前几分钟会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作简单的复习提问,然后就开始讲授新课内容,有点甚至一上课就开始讲授新课内容,一直讲到下课为止。更有甚者,还会拖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昏昏欲睡,根本不可能整个四十分钟集中注意力。周而复始,学生慢慢就会厌学,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了。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整堂课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提一个问题,不给学生深思的时间,“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效率不高。
2、不顾大局-------无原则
学生既是整体,也是单个的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是有极大的差别的,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异,而有的教师眼中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提问时也主要提问这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还有的教师的提问没有层次性,让学生难以回答,甚至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使学生难堪。这样一来,成绩好的也没有了深思的时间与机会,成绩不好的也慢慢地由讨厌到放弃,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会太高,甚至还会下降。
二、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提问中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优秀地理教师的课堂提问看似随意,实则是经过精心的准备与考量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理由是什么,估计学生的答案会有哪些,对于每一种答案的出发点又是什么,最后怎样回归到提问的重点等等。每个问题都需要地理教师的精心准备,通过课堂提问也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课堂达到高效,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二)提问要有新颖性与趣味性
学生的自我制约意识还不够,“玩”心还比较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态,将趣味性的东西与地理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与新颖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打造一个解疑、生疑的环境,从而在愉快的课堂环境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亲身体会到深思所带来的成功感、优越感、满足感。比如在学习“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时,问学生:“我们本地有哪些地区会出现水土流失,你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基于平时的观察、了解及生活经验,学生就会分析,解答,接着老师可以做演示(用沙和水顺木板斜坡),让学生观察水土流失的情况,在实验面前,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老师在趣味性的实验结束后,就可以引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了。
(三)提问要有层次感
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感,层层深入,从简单理由开始,逐渐的引入深层次的理由,引发学生的深思。
具体说来,老师在设计提问理由时,要区分难易程度,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提问学生,简单的问题留给那些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考虑到中低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知识”这一部分时,老师在讲解完了相关知识后,可以以北半球为例,层层递进的提问,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地球的运动有几种?”学生可能会回答:“自转和公转”教师可以接着问:“自转和公转有哪些不同或相同的特点?(要求学生从方向,周期,速度三方面来回答)”。教师再问:“它们各有哪些地理意义?”这样就能把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与掌握。学生印象深,不容易忘记。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理由,无论学生提的理由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理由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理由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理由,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理由,更要表扬他提出理由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深思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中取得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越来越会分析问题整合答案。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等等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地理课堂提问艺术直接关系到地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提问技巧,让枯燥的纯知识学习变成快乐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轻松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爱苾主编 :《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纳爱琼主编:《中学地理教法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