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与趋势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_belie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高校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如此,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其落实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现已成为各高校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深度的剖析,并为之更好地实施献言献策,希望能为广大教育界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趋势
  近些年来,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其自发的创业活动也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具备创业精神的人群所占比重较低,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见,现阶段在各高校中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工作必须提到日程上来,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社会的发展。
  1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发展进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创意思维和技能等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是鼓励被教育者一定去创业,而是着重培养创新精神、意识,提高创意思维和技能的一种素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致力于提升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而此种适应能力具体包括:事业心、进取心、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等。21世纪初期,我国首次引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迅速下放到指定高校进行定点实施。虽然就目前来看,国家与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其自身在各高校中的推广度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现阶段高校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要性的认知尚且不足,并未就此体系设计有效的课堂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致使此项教育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彻底沦为形式主义的产物,很难在学校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地发展进程中发挥出应用的积极作用。
  2在高校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的初步思考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包括: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实现“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实现“课程实训教学+创新创业”;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建设+创新创业”;课外实践活动,实现“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工作+创新创业”等方面。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使得社会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复杂化,各领域企业为推进自身的平稳发展,都将目光放在各高校的大学生上,希望借助其创新性的思维模式与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由此可见,在高校之中构建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自身的师资力量是目前各高校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发展方向最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纵观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大学生中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其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精神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各国教育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重点。为数不少的教育学者认为,创新创业主要使学生在日后社会工作之中,不仅能够取得较高薪水,更拥有对其在职企业完善与优化管理模式的责任感,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国高校要想在此方面超越各国水平,就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将对人才的设定从优异的成绩转移到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方面上来,以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的“大换血”,来促进当今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就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当前各高校要想探索出一条既能够满足社会的发挥趋势,又能够使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与丰富的专业技能进入社会中去的道路来,就要让学生提前知晓所学专业相关企业的岗位要求与工作模式,以激发学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并结合社会现状对自身发展道路进行客观的分析,做到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3在高校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趋势
  3.1完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高校作为人类终身教育事业最大的转折点,其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因此在社会各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高度重视背景下,学校就要提升自身对于该体系重要性的认知,并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角落,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创业的因素,拓宽教学思路,通过对该体系深度的认知,进一步完善与设计相关课程体系。
  在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各高校还需建立相关学生评测体系,自传统教育模式重视中只关注学生专项技能或理论知识的教育观念跳脱出来,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提升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为中心,以创新创业精神为主要着力点,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且客观的评价,进而提升其今后的学习自信心,以更健全的人格去迎接来自社会的挑战。
  3.2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只有将其与学校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该体系真正的教学价值。因此,现阶段的高校不仅要认识并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还要将其应用在实践活动之中,鼓励大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对所需从事的相关专业发展前景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做出职业规划的客观分析。
  这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到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不仅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更使高校这个作为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最重要基地,全面地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各高校还可在学生在校期间定期举办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知识竞赛、实践体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中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发其对于创新创业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3保障创新创业全面构建
  随着目前我国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还需将目光锁定在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应用的具体措施上,而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支持力度,划拨专款用以增添相关教学活动所应用到的设备,并为校内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从而培养更多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以及其创新的精神;第二,完善学校内师资力量,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的身份,通过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并从根源处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各高校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不仅需要社会与高校自身对其重要性拥有极大程度上的认知,对现阶段从事此项教育的教师在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高校要想在社会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就要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究与实践入手,为社会输入一批具备创业精神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狄静涛.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119-120.
  [2]刘树忠,张维梅.基于办学风险防范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44-46.
  [3]梁广东.创新创业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客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2):21-23.
  [4]杨伟東,李景宜.新常态下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167-168.
  [5]冯智恩.浅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以燕山大学“一体两翼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例[J].教育探索,2016(7):79-81.
  [6]程丽英,任红涛,姚虹,等.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农产品加工,2016(2):78-8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在学校的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微课的教学模式因为生动、精练等特点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应用。本文针对高中历史课进行论述,首先介绍了微课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对微课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帮助高中历史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
摘 要:女职工在电力集体企业工会中的工作是公司党组织与职能部门和女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从创新的学习方法出发,加强女工的法律法规和商业知识。 学习; 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女员工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 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女性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创新活动,激发女性员工参与公司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加强个性化关怀,加强工会对女职工吸引力和创新集体电力企
摘 要:内涵式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主要存在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还存在着界限不明的状况,师资队伍建设重引进、轻培养,行政管理部门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还不强,科研工作时间被大量的教学时间挤占和校企合作还停留于表面未深化等问题,在高职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必须朝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办学特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在"培养"上多下功夫以及校企
摘 要: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经济能力和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断增加,民航交通成为人们选择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在民航发展过程中,无线电通信技术占据主要地位,接下来我们将对无线电的应用、干扰及危害性进行一系列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民航无线电;干扰和危害性;解决办法  一、民航无线电的应用  随着科技进步,无线电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