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分析及疏导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在高职学生中更为明显。本文从“认知心理”和“情绪心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心理 表现 对策
  在当前经济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形势下,高职学生尤其显现出很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是新时期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立足于所在学校学生群体的特点,笔者根据工作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疏导作如下探究。
  
  一、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
  
  一般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纵而观之,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心理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
  1.产生盲目求高心理。表现为不能准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择业期望值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可以在大城市就业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工作。这种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2.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具体而言,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或因所学专业前景不理想,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变为自卑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就业与择业。
  3.产生依赖心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在名牌学府毕业生中存在的自负心理,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坐等靠”的依赖心理。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把就业看作是父母、老师、学校的事情。这也是今后职业教育应该着重对学生培养的素质和能力,要使他们尽早形成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情绪心理。
  1.悲观情绪心理。这种情绪在平日学习成绩不好、努力不够、受过处分乃至经历过数次应聘失利或是应聘无门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这种悲观情绪还来自于伴随着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而出现的用人标准的大幅度提高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重创更加严重。
  2.不满情绪心理。伴随着悲观情绪的产生,他们逆反和不满的情绪会油然而生,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市、省不满,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等等。视具体的个人的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3.焦虑情绪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和现实的矛盾,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在应聘中真实水平的展现。
  
  二、高职院校就业心理教育疏导的对策
  
  在当前严重的就业形势下,如何顺利地实现教育和市场需求的接轨成为高校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领跑者,更应在这方面率先发展新思维,探求新方法,找到新路子。
  (一)立足现实,打造良性的就业心理。
  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比、攀比等社会心理误区。
  1.“先就业后择业”心理。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趋于现实所需的必要转变。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在缺乏经验的条件下想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应届毕业生应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能获得较好的市场附加值,待各方面都充实提高后,羽翼丰满了,实行第二次“就业(择业)”,从而进入理想的单位。
  2.自主创业心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鼓励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影响,有一部分创业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毕业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或通过与投资商合作,扯起自己的旗号,自立门户,办起公司,进行艰苦创业。这种理念也应得到高职学生的接受和认同,自主创业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体现人生的价值的。
  (二)把握市场,强化职业技能教育。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人才供需的新型模式,高职学校应在教学方面积极灵活、与时俱进。创造条件广泛地与学校所设置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建立互动平台,及时把握市场供需的动态和用人单位实际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按照从市场需求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时地调整学校招生专业和相关课程的设置。发挥高职院校在实现就业市场化方面的优势,力求在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走在前列,避免盲目跟风。要加大技能课程的比例,在为学生提供合理知识结构的专业课程的条件下,多开设与实际接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课,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零链接”。
  (三)师生齐协力,社会同关注。
  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2.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就业网站作用、举办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相互交流的网上双选活动,力争尽快实现与各人才、劳动信息网之间的互联,以便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项目,协同学校,把对学生在校培养当成社会责任予以重视,形成学校、社会齐心协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局面。
  总之,大学生就业健康教育是当前十分艰巨的一项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为此不懈努力,将工作落到实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海霞,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8).
  [2]李琦,潘芳,江虹,刘强,龚明亮,李海.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2).
其他文献
微课最早的时候诞生于美国,早在上个世纪末期,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就提出了60秒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微课则是在2008年的时候由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David Penrose所提出来的。所谓的微课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视频的长度也不能过长,一般需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目前阶段,虽然微课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期刊
孔子言:“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可见,思是为学之本,启思是为教之本。课堂设疑是启思引智、激趣解惑的必要环节,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的巧妙设疑及对学生的恰当引导,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讨论、辨析和解疑,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亲自解惑的快乐和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培养独立学习时提疑、思疑和解疑的能力,也让语文课堂活力蓬生、魅力无限。  一、疑境导入,悬念启思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且走且近。但是,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下仅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赘述之余仅作抛砖引玉。  一、针对教材教学内容,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也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不分教材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会使课堂教学程式化,而且会忽略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被应用在教学当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微课来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创设出情境,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和教学设计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当前高中语文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概述  微课指的是借助微型教学视频,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
期刊
课堂提问环节具有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功能。提问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设置提问环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巧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黄山奇石》一文,教师板书课题,并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黄山奇石“奇
期刊
本世纪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重视学生积极、活泼、主动学习的典型,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课改典型,引起强烈反响。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运动变化之中,课改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的参与,好的成功案例需要不断的推广应用,需要在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总结,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一些东西,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从这个角度讲,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师生互动,影响教学效果。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从以下方面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一、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想象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教育方式,即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图像、声音等方式展示知识内容,通过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其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