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校长大会及中芬校长高峰论坛小记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4日至10日,第十二届世界校长大会暨首届中芬校长高峰论坛在芬兰召开,全世界共1400多位校长云集芬兰。我有幸随广东省校长联合会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此会。这次会议重点探讨“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因素”“芬兰奇迹”“中芬教育改革及未来学校发展”“学习环境及教育科技发展”“教育管理及学校领导力提升”等内容,芬兰议会教育与文化委员会副主席Sanna Lauslahti女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芬兰全权大使于庆泰先生、世界校长联合会主席Ari Pokka、芬中教育协会秘书长李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等几十位嘉宾学者在大会做了演讲,引起了与会校长的强烈反响,大家通过广泛深入的对话、思想智慧的碰撞,引发了对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
  世界校长大会的七大宗旨
  世界校长大会(ICP)成立于1991年。成立之初,由世界各国最具影响力的40多个学校领导协会联合组成,是以促进全球教育进步为宗旨的国际教育联盟。其宗旨有:一是鼓励各国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二是加强校长的领导力和学校管理水平;三是促进教育学术研究交流;四是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五是促进并发展学校领导者的专业教育素养;六是发展并鼓励每个年轻人接受平等教育并发掘最大的潜能,为未来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七是为以上宗旨组织一系列大型国际教育交流活动。
  中芬校长论坛聚焦三大教育主题
  2015年8月4日,由芬中教育协会(FICEA)和芬兰校长协会(SURE FIRE)联合主办,旨在促进中芬两国教育交流与国际性合作的首届校长论坛也在芬兰召开。此次会议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讨:中芬教育改革及未来学校发展;新型学习环境及教育科技发展;学校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提升。
  综合能力的发展是芬兰教育改革的方向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和2003年负责组织实施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由32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15岁学生参与,评估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总体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及北欧的其他邻邦,这不得不引起世界对芬兰基础教育的好奇。(近几年,我国上海市参与PISA,成绩名列前茅,但因中国幅员辽阔,地区教育差异巨大,上海的教育水平不能代表中国的整体教育状况,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正在发生深度变化。)芬兰的基础教育不仅整体水平很高,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小,而且学生的学习时间少,大家所关心的“减负高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来自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教育顾问Juhani Pirttiniemi先生介绍了芬兰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蓝图。他说,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源于国家及全民对教育的高度重视。(1)芬兰实施全民免费教育的经费体制,人人有免费接受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2)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这个职业在芬兰很受人尊重和羡慕,所有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教师参加进一步培训的费用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3)拥有较为完善的全国教育资源网络服务,尤其是图书资源,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在芬兰基础教育管理体系中,议会主要负责教育法律法规制定,内阁政府及教育与文化部负责制定和执行具体教育政策,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附属于教育与文化部,负责管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制定和改革国家课程标准。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地方教育当局和各学校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课程,有较大自主权和创新空间。2016年,芬兰将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个性探索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在芬兰,学生接受完基础教育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状况、兴趣爱好选择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据统计,自愿选择职业高中的显示达到40%左右,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这反映了职业学校在当地很受欢迎,也反映了不同职业的平等性。当然,新的课程标准也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七项综合能力:学习的能力;照顾他人及自身的能力;相互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阅读能力;选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开展日常活动和相关安全的能力;胜任工作的能力及适应未来及世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源
  芬中教育协会秘书长李栋以《芬兰经验与领导力》为主题作了发言。他认为芬兰基础教育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度公平的教育机会,有效的教育投入,全民重视教育等等,但他认为芬兰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强是根本原因之一。教师在芬兰享有崇高的地位,许多芬兰人把教师当成首选职业。要成为教师,至少要有硕士以上学历,而且竞争激烈,大约1∶10。教师的待遇比较高,处于全社会薪酬平均数的中上游。社会对学校和教师高度信任,不给学校排名,把课程的选择权力下放至学校及教师。学校没有职称评比,没有各类学科的比赛,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也没有年度考核。教师有充分的教学自由,可以自由选择教材及教学方式,学校的管理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自主性,在这种氛围下,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教师的行动力是学校管理力的最大体现,有一群幸福的教师,自然会带出一群幸福的学生,有了幸福的学生,自然会创造幸福的社会与国家。
  高校应成为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助推器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女士在发言中指出,高校尤其是教育类高校要成为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助推器。华南师范大学在华南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致力于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举办了多期的、周期长达3年的优秀校长培训班、国家及省市校长提升工程。研究院已成为了校长学习、交流、提升的重要场所,一大批的校长因此而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学校。高校的作用及影响力得到了社会及中小学学校的广泛认可。她认为,高校必须紧密联系中小学,紧密联系中小学校长,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助推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提升学生个性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在大会上介绍了清华附小“1 X课程”体系,这是清华附小近几年课程实践和探索的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谓“1”就是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发展的拓展性课程。两个板块融合了80%的国家课程和20%的地方校本课程。现清华附小的课程板块融合成四大模块:品德与健康课程;语言与阅读课程;数学与科技课程;艺术与审美课程。课程的综合与融合是今后整个课改的方向。我们国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基础教育始终存在着学科的条块分离太明显,老师学科内容太专业化等现象。原来的中等师范教育培养复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模式,被现在的专科院校取代,未必是一件好事。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虽然众多学者对数学能力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对于数学能力本质上的要求基本一致,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数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上。  一、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是指能根据运算法则和性质,合理、简捷、灵活、正确地完成数学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表现为: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一、“3H”智慧课程核心概念  智慧  所谓智慧,主要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等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同时它更是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中个人生存、发展状态的积极审视、观照和洞察,以及对于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和生存方式。  智慧课程  智慧课程是在智慧教育实践基础上设计的。智慧教育则是以美德为支撑、以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习、审美
自杀作为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身生命的行为,已成为目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自杀,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痛和人力资源损失,这些伤痛可能会持续影响十余年甚至几十年。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自杀的现状及原因,阐述了如何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青少年自杀现象进行预防与干预。  一、青少年自杀现状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问题》报告,在全球1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举头望明月,我爸是李刚。”河北大学车祸“李刚门”事件后,因肇事者李启铭恰好与我班一学生同名,便有学生改诗取笑这个学生。  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两个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了一个考查能力的问题后,我赞许了他们的敏锐观察力,顺口说了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马上有人接口“心有芫荽一棵葱”,说完还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嘻哈大笑。直至我用凌厉的目光扫射过去,躁动才止住。  这种窜改诗词自以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已经不止一次有值班老师跟我说了,每次考试结束后的那几个晚自修,学生很容易放松,或前后桌有一句没一句地交头接耳,或偷吃零食或发呆,或对着小镜子捋弄头发,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借书本的掩护偷偷把玩手机……我找学生问一问想法,惊讶地发现不少同学觉得反正现在不是高三,到时再充分利用时间发力冲刺高考就行了。怎么隐隐觉得他们的潜台词是“反正高考远着呢,时间充裕,小小任性一下随心所欲挥霍一把也没什么”?如果说时间就是
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形成思想、铸造灵魂的最佳时期。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一、重视养成教育,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  教师是学校德育的一线工作者,直接承担着大量的德育工作,其队伍的质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德育接收质量和状况。因此,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明确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24字的基本内容。在全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中,学校成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除了各种横幅标语、宣传画、电子屏等营造的学习氛围,我们听得最多就是把这24字的核心价值观背出来。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的需要要“背”吗?  答案是肯定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