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班班通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的理想切合点,班班通的发展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班班通工程在全国各地得到了飞速推进,已经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要在当今班班通的飞速推进大潮中,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35—01
一、“班班通”的界定。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的《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对班班通的内涵作出如下界定: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班通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地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二、班班通在小学数学的作用。
1、利用班班通,可以有效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就是教师恰当、巧妙的利用音乐、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统一长度单位”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班班通”设置动画播放:“小精灵变线段”,老师提问:“小精灵在考我们呢,他在问我们这两条线段哪一条长些?哪一条短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小精灵用小魔棒比划两条线段的长短,使学生看到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利用学生熟悉的小精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
2、利用班班通,可以发挥学生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知识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再加上几张插图来完成,展示的大多是静止的场景。而很多数学问题却是动态的,动用实物进行直观演示又不太可能。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媒体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一般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把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运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学生的自我动手试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比较,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的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辩、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通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尝试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利用班班通,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因此,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体的桥梁。
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个端点扫成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会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课件可以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来练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课班班通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班通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也存在着种种误区: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辅代主,教师成为班班通的奴隶;课件呆板或“花哨”,引起学生的过度注意或分散学生对正在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凡此种种必会对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针对上述情况,要让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班班通易成“灌输”的工具,学生易成观众。因为班班通现实的优点,许多老师常常不管什么课题,什么时机都喜欢使用,使用时一“放”了之,象放电影一样,此时的班班通往往成了灌输的工具。
2、班班通的直观易弱化学生动手的能力。班班通很直观、形象,但同时正因为它的优点有时也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比如,讲解“二次函数图像”时,学生因为有了“一次函数图像是直线”这个先入为主的结论,加上又没有见过抛物线,往往画不出正确的函数图像,班班通因为描出无数各点,所以图像非常简单的就呼之欲出了,没有太大的悬念,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对于今后新的函数图像的画法是不利的。
总之,自班班通安装以来,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不再因为地区局限而得不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我们不再局限在“粉笔+黑板”单一的上课模式里,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们能随时和名師面对面,吸取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我们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上课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小学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6—0135—01
一、“班班通”的界定。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的《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对班班通的内涵作出如下界定: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班通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地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二、班班通在小学数学的作用。
1、利用班班通,可以有效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就是教师恰当、巧妙的利用音乐、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统一长度单位”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班班通”设置动画播放:“小精灵变线段”,老师提问:“小精灵在考我们呢,他在问我们这两条线段哪一条长些?哪一条短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小精灵用小魔棒比划两条线段的长短,使学生看到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利用学生熟悉的小精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感受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
2、利用班班通,可以发挥学生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知识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再加上几张插图来完成,展示的大多是静止的场景。而很多数学问题却是动态的,动用实物进行直观演示又不太可能。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媒体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一般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把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运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学生的自我动手试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比较,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的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辩、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通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尝试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利用班班通,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因此,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体的桥梁。
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个端点扫成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会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课件可以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来练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课班班通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班通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也存在着种种误区: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辅代主,教师成为班班通的奴隶;课件呆板或“花哨”,引起学生的过度注意或分散学生对正在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凡此种种必会对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针对上述情况,要让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班班通易成“灌输”的工具,学生易成观众。因为班班通现实的优点,许多老师常常不管什么课题,什么时机都喜欢使用,使用时一“放”了之,象放电影一样,此时的班班通往往成了灌输的工具。
2、班班通的直观易弱化学生动手的能力。班班通很直观、形象,但同时正因为它的优点有时也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比如,讲解“二次函数图像”时,学生因为有了“一次函数图像是直线”这个先入为主的结论,加上又没有见过抛物线,往往画不出正确的函数图像,班班通因为描出无数各点,所以图像非常简单的就呼之欲出了,没有太大的悬念,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对于今后新的函数图像的画法是不利的。
总之,自班班通安装以来,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不再因为地区局限而得不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我们不再局限在“粉笔+黑板”单一的上课模式里,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们能随时和名師面对面,吸取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我们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上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