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诵读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从语文学习角度看,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诵读诗词,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诵读 语文能力 写作知识
  古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小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限制,虽对其作文的思想水平不能求全责备,但其“主题”必须基于符合社会的基本基本价值和伦理道道德观,能够基本上区分美丑和善恶,而诵读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情趣。
  1.小学生的诵读的必要性
  1.1 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
  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汉晋文章、唐诗宋词,及近代佳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
  1.2 从语文学习角度看,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1.2.1 诵读古诗文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书读百遍”,则自然而然“其义自见”,达到自悟,而这种“悟”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自信,是对语文学习的更多的兴趣和探究。这种感悟或会意,伴随着孩子成长,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不同。五六岁的孩子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的理解是感性的,是眼前四野中的秋草被烧荒后第二年在春风吹拂下的再生;而一个正在经历人生坎坷的青年则会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从而激励自己坚强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读这句诗,则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勇敢、坚定、顽强地接受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从这些洗礼中得到永生。一旦自我感悟真正融入生命,便成为人一生的精神财富。
  1.2.2 诵读感悟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通过诵读,学生会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这实际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诗、画作为艺术品都在激发人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会有艺术,所以在通读过程中,学生体味涵咏,艺术鉴赏力便逐渐提高,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1.3 通过诵读诗词,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写作知识。
  1.3.1 从诵读诗词中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写作必须有真情实感。感情是诗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讲“诗者,根情、言苗”,可见情是写好诗的第一要素。正因为有真攀深沉的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才牵动人们离别的衷肠;岳飞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才使《满江红》成为千古绝唱;陆游《钦头凤》可以说是字字血,声声泪,把爱情这一题材发挥到了极致……诗歌如此,同学们的作文更应如此。只有表现出真情实感,才能以澎湃的热情引起读者感情和思想上的震动,才能打动读者。
  1.3.2 从诵读古诗中激发想像力,使文章具有创造性。高尔基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诗歌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因此不妨多读读李白、苏轼、辛弃疾、毛泽东等诗人的作品,这是小学生补充“钙”的最佳方式。
  2.如何在文章中巧引诵读过的诗文
  2.1 直接引用。
  就是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从知识积累中把相关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直接引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①引用名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他“抚 尺一下”,将沉浸在下课快乐氛围中的“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都恭恭敬敬听从于师命了。然而一呼噜声从远处传来——糟了,一同学睡熟了! 语文老师“伸颈”、“侧目”,侧耳倾听那“声源”。不好,发现了,只见他“奋袖出臂”,跨步上前,一声厉喝,吓得那同学“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笔者从江苏南通一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作者把学过的《口技》中的词句生动贴切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语言俏皮,略带夸张。②名人+名言+内涵。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滑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人诗词中的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让人备感亲切美好。③名人+名言+感悟。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我明白理想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懂得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福团圆的美好祝愿。
  2.2 改动字词。
  就是将诗文篇章的某些字、词稍加改动,显得新颖独到、妙趣横生。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是一则广告,改动了人们熟知的名句,加深了别人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可谓新颖独到。②陈毅: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陈毅市长》)文中陈毅改动刘禹锡《陋室铭》句子中的词语,来表达对主人的敬意,也缓和了当时谈话的紧张气氛。
  总之,诵读诗文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百利无害,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文采,也能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他文献
【摘要】except意为“只有……除外;除去……”,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强调从整体中除去部分,即except后的部分不包括在整体之内。因此,常和all, everything, no one, nothing等词一起使用。还可以接that,what,when等引导的从句;besides表示“除了…还有…”的意思,表示包含在内;except for表示“除了因为……; 要不是……; 除去……一点外
期刊
【摘要】化学用语作为最基本的化学语言,能简明扼要、准确深刻地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是化学入门的一种重要工具。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在“理解”和“巧记”上下功夫,那么其他化学用语的学习也不例外。而且“理解”是为“巧记”服务的,而“巧记”的实质也就是按照化学知识和记忆科学的规律来记。根据这个道理,大家可以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找出更多巧记的办法,更好地提高化学用语学习的效率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是古文,有的文章篇幅相当长,文言知识点众多,其中大多数篇目都要求全文背诵,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要学习九门功课的高一阶段,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思路点拨,化文章、知识点的繁难为简易,从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一文言文教学 罗列重
期刊
【摘要】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scattering of light)。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
期刊
【摘要】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看多写,勤于积累。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是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使小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乐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根据笔者多年习作教学的经验,认为可从本文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培养 提高  众所周知,语
期刊
【摘要】“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贯穿于整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使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背景 教学实
期刊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还有可逆转性。因为这时出现的问题较轻微,若及早发现,并能及时的改正,将会事半功倍。因此,这时教师的作用很重要了,教师的工作做全面并且细致,便会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  【关键词】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教师 作用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家庭结构与教育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使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因此,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每个
期刊
【摘要】我们常说要对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那么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呢?①教师要少偏心,多爱心;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③勤与家长联系;④多与孩子交心。  【关键词】公平 公正 对待 学生  有一次,我和学生聊天时,一个学生怯怯地说:“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你。你上课幽默风趣,教学方法独特,而且课后能和我们谈心交朋友,对我们也关怀备至。”听到这,我心里
期刊
【摘要】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在语言教学中,作为班主任,我一直都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与配班老师达成共识,同心协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语言环境 表达能力 发展
期刊
【摘要】有这样一句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由此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一年级,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更是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今年的一年级一开学,我就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