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学校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质量起到统领性的作用。同时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与监督,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进行绩效考评,以此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对每个班级每月或是每星期的语文教学质量作为评估班级整体水平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的学生观看与语文有关的录像,加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总之,学校要起一个监督和把握全局的作用。
2 从教师方面来说
2.1 教师作为授课者必须要有更为先进的意识和行动,不能顽固不化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我改变和完善,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大多数教师要先改变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少的现象,然后靠课后大量的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方法对小学生是有害无利。要逐步改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
2.2 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备好课,课后要思考总结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尊重并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每个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总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堂。
而在做到这点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先导,在备课时要慎重地选择合适的资料,自己先深刻地对教学内容熟练,认真钻研课本和参考资料,从而很好地认清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明确课堂教学的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思考总结,对自己的课程有一個反思的过程,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发扬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做到这一步,每个教师才能认真做好反思,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 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难易适中,考虑好、中、差3个层次的学生,并且教学目标的确立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要达到的目标也不能全相同。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实际,思考怎样使自己的预设目标更容易使学生达到,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使更容易实现目标,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或是走进教学误区,要怎样去引导学生。其次要设计好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性,紧紧扣住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经过独立思考使得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提问的方式要正确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上。同时小学生的心理也是很脆弱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尽量语气缓和一些,减少在无形中给予学生的压力。而且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更能够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去回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缓和课堂紧张的气氛。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学生要和同学之间有小组合作的意识。合作是一种比知识还要重要的方式,它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成为当代人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有利于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小组合作还更有利于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把问题放在小组中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都会听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许多看法,每个人都是小老师,都是听众。这样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就体现出来,是一种以学生为先导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向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转变。学生以一种探究者的身份出现,提高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要与教师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先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下课后与一部分学生交谈是否授课明白,学生在有任何疑问的时候向教师提出,这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3 从学生方面出发
小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都不成熟,在思考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面对这个话题,学生能做的就是在上课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不能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去思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好课前准备,熟悉上课的内容,上课时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后思考。最重要的是要有自我培养的意识,通过思考问题来培养一种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灵活性,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
学校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质量起到统领性的作用。同时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与监督,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进行绩效考评,以此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对每个班级每月或是每星期的语文教学质量作为评估班级整体水平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的学生观看与语文有关的录像,加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总之,学校要起一个监督和把握全局的作用。
2 从教师方面来说
2.1 教师作为授课者必须要有更为先进的意识和行动,不能顽固不化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我改变和完善,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大多数教师要先改变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少的现象,然后靠课后大量的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方法对小学生是有害无利。要逐步改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
2.2 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备好课,课后要思考总结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尊重并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每个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总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堂。
而在做到这点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先导,在备课时要慎重地选择合适的资料,自己先深刻地对教学内容熟练,认真钻研课本和参考资料,从而很好地认清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明确课堂教学的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思考总结,对自己的课程有一個反思的过程,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发扬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做到这一步,每个教师才能认真做好反思,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 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难易适中,考虑好、中、差3个层次的学生,并且教学目标的确立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要达到的目标也不能全相同。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实际,思考怎样使自己的预设目标更容易使学生达到,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使更容易实现目标,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或是走进教学误区,要怎样去引导学生。其次要设计好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性,紧紧扣住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经过独立思考使得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提问的方式要正确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上。同时小学生的心理也是很脆弱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尽量语气缓和一些,减少在无形中给予学生的压力。而且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更能够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去回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缓和课堂紧张的气氛。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学生要和同学之间有小组合作的意识。合作是一种比知识还要重要的方式,它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成为当代人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有利于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小组合作还更有利于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把问题放在小组中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都会听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许多看法,每个人都是小老师,都是听众。这样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就体现出来,是一种以学生为先导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向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转变。学生以一种探究者的身份出现,提高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要与教师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先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下课后与一部分学生交谈是否授课明白,学生在有任何疑问的时候向教师提出,这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3 从学生方面出发
小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都不成熟,在思考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面对这个话题,学生能做的就是在上课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不能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去思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好课前准备,熟悉上课的内容,上课时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后思考。最重要的是要有自我培养的意识,通过思考问题来培养一种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灵活性,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