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如何把握课堂质量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学校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质量起到统领性的作用。同时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与监督,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进行绩效考评,以此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对每个班级每月或是每星期的语文教学质量作为评估班级整体水平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的学生观看与语文有关的录像,加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总之,学校要起一个监督和把握全局的作用。
  2 从教师方面来说
  2.1 教师作为授课者必须要有更为先进的意识和行动,不能顽固不化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我改变和完善,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大多数教师要先改变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少的现象,然后靠课后大量的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方法对小学生是有害无利。要逐步改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
  2.2 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备好课,课后要思考总结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尊重并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每个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总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堂。
  而在做到这点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先导,在备课时要慎重地选择合适的资料,自己先深刻地对教学内容熟练,认真钻研课本和参考资料,从而很好地认清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明确课堂教学的要求,进一步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思考总结,对自己的课程有一個反思的过程,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发扬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做到这一步,每个教师才能认真做好反思,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3 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难易适中,考虑好、中、差3个层次的学生,并且教学目标的确立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要达到的目标也不能全相同。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实际,思考怎样使自己的预设目标更容易使学生达到,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使更容易实现目标,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或是走进教学误区,要怎样去引导学生。其次要设计好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性,紧紧扣住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经过独立思考使得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提问的方式要正确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上。同时小学生的心理也是很脆弱的,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尽量语气缓和一些,减少在无形中给予学生的压力。而且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更能够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去回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缓和课堂紧张的气氛。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学生要和同学之间有小组合作的意识。合作是一种比知识还要重要的方式,它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能力,成为当代人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有利于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小组合作还更有利于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把问题放在小组中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都会听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许多看法,每个人都是小老师,都是听众。这样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就体现出来,是一种以学生为先导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向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转变。学生以一种探究者的身份出现,提高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要与教师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先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下课后与一部分学生交谈是否授课明白,学生在有任何疑问的时候向教师提出,这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3 从学生方面出发
  小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都不成熟,在思考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面对这个话题,学生能做的就是在上课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不能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去思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好课前准备,熟悉上课的内容,上课时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后思考。最重要的是要有自我培养的意识,通过思考问题来培养一种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灵活性,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
其他文献
1 对学生充满爱心,这是前提  爱心是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会多赞扬、多鼓励、少训斥、无讽刺,才能用爱心助学生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提高觉悟,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塑造灵魂的目的。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班主任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教师才能及时了解
校企合作办学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强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系统视角,将学校和企业间的职业联系和相互关联抽象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耦
从学生就业、就业市场需求、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和学科发展等多维度探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使用公共搜索引擎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指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
提升科研能力,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通过分析影响教师教育专业师资科研能力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
2008年上半年,原油价格飙升带来原料成本大幅增加,下半年油价从高位深跌,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石化及下游制造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内合成树脂产业也受到巨大冲击。今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提出的1 min测试法,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进行筛查,并排除有明显内分泌,肝肾疾病的人群,对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干预。
针对滑动轴承热动力特性,建立考虑空化效应和黏温效应的轴承转子热耦合三维模型,对转子和轴瓦的热传导方程、油膜能量方程与全空化模型进行了联合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轴瓦最
新形势下,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中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创业能力的培养,造就大批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已经成为中职学校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职校生的“三创”教育活动呢?  作为教育活动的实体,学校应首先构建“有深刻思想认识、有坚强组织领导、有浓厚文化
兴趣是激发学生前进的最佳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教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1 情境设置,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会做数学”,而且“喜欢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