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环境; 幼儿; 语言;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26-001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纲要》中明确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稚嫩的,需要我们园丁轻轻爱抚;孩子的心声是纯洁真实的,需要我们用心倾听。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把握住幼儿期这一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发展,这是无数幼教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浅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语言环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激发其交流、表达的渴望。
  1.让孩子想说
  根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站出来——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2.让孩子敢说
  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3.让孩子会说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联系日常生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例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会发现好多树变了样,“芭蕉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像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冬天,下雪了,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三、注重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例如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把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另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师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应经常与家长交流,家长和教师要共建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克服方言对孩子的影响,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四、综合家庭资源,促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
  1.为孩子创造发展口头语言的良好环境
  家长平时讲时应努力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正确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学习表情,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
  丰富的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源泉,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孩子多讲、多练
  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有意识地寻找孩子善于表达的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王志明,林健编.《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3]肖忆萍主编.《家庭育儿宝曲》,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我校的学生80%是新市民子女,就是农村孩子,但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也已经有很多年了,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没见过小鸡孵化,所以我决定在5—6年级开展一次“蛋类孵化”实验活动。关键词:“蛋类孵化”; 实验活动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77-001【案例背景】五年级《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中有一个“从受精卵到小鸡出壳的过程”的活
摘 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民工子女向城市的大量涌入,青少年的个性化特点愈加明显,针对流动人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关键词:个性化; 激励机制; 自信; 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G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0-001如何针对流动人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施行个性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方面
摘 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3-001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
摘 要: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灵动的世界,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为学生创造“动”的机会呢?其实,如果让学生走进课文的境界,进行文本表演,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和态度的产生;有利于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丰富经验;有利于在表演中发展语言、促进交流;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展示精彩的个性。关键词:表演; 朗读; 感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活学生兴趣,是打开写作奥妙的钥匙。但如何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巩固兴趣、支撑兴趣的持续,最后转化为“自己想写、爱写”的习惯,尝试的路径很多。本文试着从遵循学生的知识基底,有的放矢地刻路标、搭引桥,开源流,引领学生持续的写作兴趣,成就探险之旅,开掘“汩汩清泉”,享受写作的乐趣等方面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词:写作; 兴趣; 激活; 搭桥; 开源中图分类号:G623.24
摘 要: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同时,语言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很难获得广泛的知识。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语言教育应以言语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创设有利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
摘 要:材料在孩子们的美术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为孩子们准备怎样的材料?准备多少材料比较适宜?通过实践我发现材料的准备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材料呈现杂乱,空间安排不合理,反而可能束缚孩子创作的灵感。本文就大班纸版拓印画《小小粉刷匠》为例,对美术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策略进行了阐述。关键词:绘画活动; 材料准备; 投放策略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
摘 要:滨湖基于本区现实问题,调整教研视角,深化实践,坚持“优势互补、资源互通、成果共享、区域推进”的区域实践策略,以园为本、研修一体、合作共研,营造了创新的、开放的、合作的生活方式和对话文化。区域教研,启迪着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成就了儿童的和谐发展,推动了全区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关键词:区域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推进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在日常话语中,“规矩”代表了人们行事的规范和衡量事情是非成败的尺度,“方圆”则代表了成功。“方圆”是目的,而“规矩”则是手段。在众人的眼里,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的人,如何能成就大事!在幼儿园里,“规矩”即各种常规。关键词:规矩; 方圆; 班级常规管理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15-001一、“规矩”到底由谁来定幼
摘 要:幼儿午餐是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拥有良好的就餐习惯及较好的就餐情绪,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针对大班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让他们爱吃、想吃、会吃、文明地吃、科学地吃、愉快地吃,成了我们当前教育必须要探讨研究的话题。关键词:大班幼儿; 快乐午餐; 管理; 策略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