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修,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例研修是针对教师教研工作中的“教”与“研”脱节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继续教育方式。文章以《泊船瓜洲》一课的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谈谈教师如何通过课例研修,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课例研修;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素养主要包括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深刻的认识(专业知识),这样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性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年比一年富起来(即专业实践);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可以归入专业精神方面);教师要有语言修养(即专业能力)。”[1]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聚焦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注重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是一种目标指向性强、效率比较高的教师教学研讨活动。课例研修最早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日本,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向性,是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继续教育方式之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泊船瓜洲》一课的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教师将通过这一课的备课、说课、授课及课后反思等实践活动,螺旋式地提升专业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转变理念——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放手式”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单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专题的开篇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诗文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描写王安石在瓜洲古渡口停泊時的所见所思。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歌的情感不能简单、直白地理解为“思乡”,还掺杂了作者期待、激动、忐忑、紧张等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人命运未卜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鉴这首诗,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教师可以先明确教学目标(表1),设计学习任务单(表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多种形式,教学设计灵活多变
  (1)熟读成诵“明诗义”。古诗诵读要经历三个阶段(如表3)。
  (2)借助图画“明诗意”。在学生熟读古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文画出推想示意图,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古诗的含意,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教师:“①请根据诗文画出推想示意图。②这首诗中藏哪三个地名?请在图中标明出来。③诗人此时站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④说一说诗人站在古渡口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的绘画(如图2):
  (3)研究创作背景资料“悟诗情”。“明月何时照我还。”这轮明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作者要传递的情感,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研究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思乡之外的期待、激动、忐忑、紧张等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人命运未卜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根据作者的背景资料,瓜洲古渡作为王安石北上南下的必经之路,王安石有三次经过瓜洲古渡(如表4)。
  学生通过研究创作背景资料和共同探讨,发现、感悟了这首诗歌不拘泥于一种单纯的思乡情结,还蕴含了作者很多种复杂的情感,是作者当时百感交集、五味杂尘心境的真实体现。
  3.拓展传承,从“浅尝辄止”到“深度体验”
  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在经历了“解诗题”“知诗人”“读诗句”“品诗意”“悟讲情”等五个环节后,就算完成古诗文教学任务了,忽视了对古诗文的拓展学习和文化传承。在《泊船瓜洲》课例研修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拓展环节,让学生对古诗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1)体会“绿”字的传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显得非常生动、传神。教师可以运用诗句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绿”字的传神(如表5)。
  (2)聚焦诗歌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决定了诗歌具有多义性,为读者提供了从不同维度解读诗作的可能。因此,理解诗文的意象,能更透彻地理解诗文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对比《泊船瓜洲》《忆昨诗》中“春天”的意象,表现王安石的家国情怀(如图3)。
  《忆昨诗》中“春天”的意象,表现王安石的少年志向,《泊船瓜洲》中“春天”的意象则是家国情怀的表达。作者站在瓜洲古渡,前面等待他的是“国”,是天下兴亡。
  ②对比《泊船瓜洲》《与宝觉宿龙华院》中“明月”的意象,触摸作者的诗心(如图4)
  《与宝觉宿龙华院》是十年后王安石回到家乡,再次回想起瓜洲古渡夜晚的明月写下来的诗文,体会作者笔下依然不变的明月是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学的传承。
  课例研修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性、指向性很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课例研修不仅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教学的引领者,而且可以让教师突破专业瓶颈,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苏)B·A·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班级管理,结合班级文化L.O.V.E(LISTEN——聆听,OBLIGATION——责任,VALIANT——勇敢,EXCUSE——包容),借运动会的契机,能够引导学生们将赛场上的拼搏精神继续在学习中发扬,奔向“十全十美”,沉淀内化,积蓄力量。  【关键词】SWOT分析法;目标信念;十全十美  一、班会背景  初三(10)班班训为“L.O.V.E(LISTEN——聆听,
【摘要】在新一轮的教改大潮推动下,小学阶段的课程教育中增加了更多的教学品类。竖笛教育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小学音乐教育课程,通过学习竖笛,可以更好地调整发音,为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前进做出铺垫,同时,竖笛教育对学生也具备了陶冶作用。文章就竖笛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作用给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竖笛;音乐素养;教学作用  一、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概念的误区,另一个则
【摘要】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个性也越来越彰显,加上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愈显个性化和多元化,家长更多地注重“增长见识,丰富学识”,追求成绩和排名,忽略“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忽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在班级里部分学生表现出在思想道德现状、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对待学习的态度等方面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的策略智慧来帮助这些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教
【摘要】计量单位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的范畴,而概念的教学很容易陷入表层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从适合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设计丰富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抓住知识间的关系进行知识迁移,推动学生的学习结构化,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活动体验;结构化;知识体系  讲授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时,教师往往会直接给出相关的定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但是在现实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理解
【摘要】高校學生干部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兼具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需要面对着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诱发抑郁心理。分析高校学生干部面临的角色冲突,有利于引导学生干部疏解负面情绪,调整心理状态,从而关注个体心理所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抑郁心理;角色冲突;心理调适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正式学生组织中担任领导工作,承担管理职
【摘要】探讨和研究小学体育特色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小学在继续发展体育特色项目的基础上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整合,建立更加适合自己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特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一、研究目的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 1项目”的通知》中指出各地
【摘要】“全媒体时代”这一词来自传媒界,指的是现代信息传输途径之全,涵盖范围之广。全媒体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各种感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信息的传递,其生动、时效的特性符合课堂教学的需求,所以被引入到教育行业。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德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媒体时代。面对新的社会趋势与潮流,教师的教学技巧与理念也需与时俱进。全媒体分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可
【摘要】以往高中英语教师通常过于重视对高中生进行写的训练,忽视了听、说、读的训练。听力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对高中生英语听力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文章在反思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后,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具体开展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开展途径  传统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以教师讲授和播放听力音频为主,高中生始终处于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穿插情感教学方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应用情感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指导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学习兴趣  一、引言  情感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有效应用心理学教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发展必备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小学数学;思维品质  渗透数学思想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数学思想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因此,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