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杨芳擅长马桶阵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入选《中国杂文年(精)选》《中国年度最佳杂文》,获全国第五届鲁迅杂文大奖赛三等奖。主编出版散文集《军歌嘹亮》、通讯集《一路英华》。
  鸦片战争之前,杨芳乃大清上下公认的名将。彼时,盛世早结束,衰世已开端。靠溜须拍马、吹拉弹唱当上将军者,屡见不鲜,但杨芳不在此列。他是靠过硬战功,步步升迁,七任六地总兵、十任六省提督,绘图于紫光阁上,称他为道光朝第一名将,实至名归。
  鸦片战争打响后,洋人打来了,大清吃了败仗,第一时间派杨芳上前线剿除“夷匪”。道光对他寄予厚望,“日夜引领东南,企盼捷音之至”,广州官民将他当作救星,民众为之“欢呼不绝”,官员更是将他“倚为长城”。
  结果,洋人的“夷炮”虽处海上,风波摇荡,却十发九中;大清的大炮位于陆地,稳如磐石,却十发十不中。杨芳百思终得其解,断定洋人必有“邪教善术者”作祟。他于是令部下四处征集装满粪便的马桶,然后在前线摆成排,以马桶口朝向英舰,以破邪术。结果,大炮一响,粪便飞溅,遗臭战场,马桶奇阵,遗臭至今。
  杨芳的这一应敌之策不仅令人大跌眼镜,还让他的百战威名沦为笑柄。战后,杨芳黯然回了老家,郁郁而终。
  其实,如果按照传统评判标准,杨芳并没有辱没他的名将盛誉。英军进攻广州时,杨芳坐镇城楼督战,哪里炮火密集,他就赶往哪里,左右劝他回避,他全然不顾。而且,杨芳不仅有胆,还有识。他见敌强我弱,主张以守为主,以攻为辅,集中兵力,扬长避短,谋略也不错。这明明就是一代名将的典型作风嘛!
  即便是马桶阵,也并非杨芳在搞笑。马桶阵和火牛阵、连环马一样,是我国传统战阵,有过成功战例。平定白莲教时,有人就曾用过类似的阴门阵,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杨芳熟读兵书,期望马桶阵也能大显神威、转败为胜,自然在情理之中。
  但不管時人还是后人,都对杨芳的马桶阵不屑一顾,对杨芳本人冷嘲热讽。实事求是地讲,杨芳确实有点冤。比如一代名臣、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坚信洋人的腿不能打弯,只能在海上横,一旦上岸,中国人用长竹竿一捅,他们便会倒地不起,其搞笑程度丝毫不亚于马桶阵。只是林则徐的功绩够大,让人们忽略了他的这一“愚昧”。
  那类似杨芳、林则徐这样的清朝名将,为何会如此愚昧、落后呢?根源还在大清本身。大清贵族为了手中政权、既得利益,对外闭关锁国,对内百般愚民,科学无地立足,愚昧畅通无阻,大清关着门瞎整,大家也只好闭起眼睛走路。
  什么样的大清,造就什么样的名将。大清闭关锁国,名将必然闭关锁“脑”;大清闭明塞聪,名将必然闭目塞听;大清视科学为雕虫小技,名将必然视科学为奇技淫巧。妄想从鱼目中选出珍珠,在狗尾中挑出貂尾,怎么可能?所以说,杨芳的愚昧,来自大清体制的愚昧;杨芳的落后,源于大清思想的落后。名将也好,名臣也罢,谁都跳不出这个框。
  有这么愚昧的思想和制度在前,大清衰亡也是早晚的事。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公元903年,朱温“护送”长期流亡的唐昭宗返回长安。为彻底掌控皇帝,他一口气杀掉了七百多名宦官,甚至将陪皇帝打马球、端茶倒水的小太监也全部杀死,换成自己人,“护送”变成了“挟持”。  沦为光杆司令的唐昭宗很懂事,主动晋爵朱温为梁王,颁发了荣誉证书,上写“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十个大字,还绞尽脑汁亲手填写了五首《杨柳词》,肉麻地拍朱温的马屁。但朱温不吃这套,他有自己既定的人生“小目标”。  朱温的老
朋友圈  丁玲  我跟你真是一见如故,我会记得你@萧红  萧红:你跟我老公也一见如故吧?  丁玲回复萧红:不懂你什么意思。  萧红回复丁玲:你看萧军的日记:“她睡在床上是很年轻和美丽的!还像一个少妇。立起来,就苍老得像一个老婆婆了。”“下午同T到河里去洗衣,她像一个渔婆。”  丁玲回复萧红:你怎么偷看他的日记呢?而且,他的话明显是在说我老啊。  萧红回复丁玲:你否认也没用,他在日记里骂这个骂那个的
三国时期,吕布勇则勇矣,却早早地被曹操绞死在白门楼下。而同为三国武将的吕岱弥补了吕布短命的遗憾:吕岱从公元161年,也就是刘备出生那一年,一直活到公元256年,也就是蜀国大将姜维第一次被邓艾击败的那一年,是有史料记载的三国武将中最长寿的一个。  不过,二吕之间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吕布生在苦寒的塞北、驰骋在纷乱的中原,吕岱则活动在秀丽的江南和荒凉的广州。  想来吕岱的出身不会太高,早年也不出类拔萃,在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上位后,很快就和专权的杨骏、杨太后父女产生激烈矛盾。贾南风手里虽然没有军队,但她善于利用晋惠帝软弱无能、自己可以代行皇帝权力的优势地位,运用各种政治手段调动、操纵各方势力,用作她打击对手的工具。  贾南风首先想到的可以利用的工具是出镇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毕竟,就在不到一年前,司马亮曾与杨骏在洛阳暗中对峙,要不是他主动放弃,现在在台上辅政的人是谁还真不好说。于是,贾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给自己找了顶大帽子:皇帝。做皇帝,就要有做皇帝的派头,这就用得着儒生了。于是,进了宫的儒生们奉命给他制礼作乐。但这个茬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生们自己就不提了。其实,就算焚书坑儒,宫里做博士的儒生都没事,而皇家图书馆里的儒家典籍也保存
制造“垃圾大合唱”场面的大神,您一定很寂寞吧。  希望用這组神兽来镇宅的人,是什么上古傻白甜?
唐朝时,河南有一个土豪,家大业大,破烂也多,锅碗瓢盆统统拿出来修补。庭院中,钉铰匠(指洗镜、补锅、锔碗等杂役)敲敲打打,一只玉碗便完美如初。土豪暗暗赞叹钉铰匠手艺高超,同时也有些不满——土豪的妻妾们正在描画绣花,而年轻的钉铰匠歇息之余,总要瞄上几眼。  土豪很不爽,阴阳怪气地问钉铰匠:“心若有瑕疵,该如何修补呀?”钉铰匠很认真地答: “心有瑕疵,以诗补之。”  “什么?太不靠谱了,花痴也就罢了,还
看这部电影是在八月末的上海。散场时间是下午六点半,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我骑着共享单车回两公里外的住处,胃里空空如也,心里却揣着一个故事。路口红灯还剩20秒,临街小店的音响里飘出歌声:“我在他乡,望着月亮……”  与威廉·肯尼迪的名作《紫苑草》一样,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关于无心之过以及痛苦、出走与试图回归。  主角李·钱德勒半夜出门买啤酒时忘了给壁炉加防火屏,归来时房屋已成火海,三个年幼可爱的
清宫之中,服務皇室的太监、宫女以及内务府等衙门的人数以万计,这些人进进出出皇宫势必引起安全问题,也难免有人浑水摸鱼进入皇宫大内,为此,清代统治者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管理,对于经常出入禁宫的人发给凭证——腰牌。  清官的门禁十分森严,大小衙门及内务府各处听差人役出入禁门全部由内务府颁发火印腰牌,即栓绳别在腰间,作为出入凭证的木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以前,腰牌上不填写衙门名称,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就不
二战刚一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便进入了冷战状态。他们谁也不想先挑起核战争,于是培植间谍玩起了“无间道”。他们都想通过窃取对方军事机密,开展军备竞赛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1980年,美國中情局制订了一份瓦解苏联的绝密计划,代号“解放原理”,旨在收买苏籍的专家为美国效劳。经过挑选,猎头把目标锁定在阿道夫·托尔卡切夫身上,因为他是苏联军用飞机导航系统的设计人之一,他的父母曾遭到斯大林的清洗和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