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爱情 一己悲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间情爱本就千缠万绕,再加上波澜诡谲的政治角力,就更加复杂,更何况爱情的双方一为开创大唐盛世的帝王;一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美女。所以这个爱情故事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热衷,以此为题材敷演成章,从而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本诗的第一部分(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写了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通过多角度描写,渲染杨玉环的美色。尤其脍炙人口的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作者抓住“回眸一笑”这一神态的细节极写了杨玉环之美,而后又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衬托了杨玉环的倾国倾城之貌。这一部分其实也处处在暗写爱情的另一方李隆基之重色,同时也写了李杨爱情的巨大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一则表现于对君王勤政度的影响上,“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美人在怀,直接导致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二则表现于社会心态的变异上,“不重生男重生女”。可以说,这段爱情甚至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颠覆了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基本观念,而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唐明皇对杨玉环的专宠,“三千宠爱在一身”,以及随后的“姊妹兄弟皆列土”,引起了世人的反感,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描写中,已隐约揭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根源。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爱情与政治的千缠万绕,其实或许所有的爱情本来都是无法脱离生活这张大网的,只是这段先天畸形的爱情才会结出苦涩的果实。而世间普通男女爱情双方之间的美好品质——专一,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变成了一个可怕的事情——专宠。
  长诗的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夜雨闻铃肠断声”)叙写了马嵬兵变和贵妃之死。说是写这两个内容,其实真正涉及到的文字极少。写马嵬兵变的只是影影绰绰地写了一句“六军不发无奈何”,贵妃之死则写了“宛转娥眉马前死”,关于杨玉环之死,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其为自缢而死,有说其为高力士带往佛堂缢死。白居易更多地是用诗人的视角来写,写唐明皇对杨贵妃之死的伤心欲绝,用“掩面”和“回看”这两个细节写其不舍,而更多的笔墨则用于描写景物,借景物描写来抒情。“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诗的第三部分(从“天旋地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了唐明皇还都触景生情,相思绵绵。“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写安史之乱情况好转,唐明皇于回长安途中路经马嵬驿,凭吊遗踪。之后写李回返长安后的生活及对杨的无穷思念。这一段的描写反复渲染,层层铺垫,情景交融,尤其突出的是在描述时间上的变奏。“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仿佛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可谓度年如日。但是客观上来说更短的时间单位——一天似乎又非常漫長,“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白居易在此用了如此长的文字写唐明皇漫长的一天,而且每一天似乎是从黑夜开始的。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风流才子完全蜕变成了一个孤独老人。也看到了一座冰冷的宫殿,一个孤独的老人和一生刻骨铭心的思念。尽管如此,“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尽管日日思念,结果连梦也没有,据此,有人认为杨玉环根本没死。不过,从李隆基这一方面看来,也正因痴情,所以想上天入地地寻找。
  诗的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结尾)叙写了仙山寻得太妃,遥寄信物誓词。人死了还怎么找,中国古人用招魂来找,汉武帝曾叫方士找李夫人。寻找的过程像极了人生的某种感觉。当努力的寻找无望后,转机来了。“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接下去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人仙情未了。想必时隔多年,唐明皇已是“尘满面,鬓如霜”,而杨贵妃则玉容不减其美,诗中描述“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曾被李白誉为国色天香的杨玉环此时如风雨中洁白的“梨花”更惹人怜爱。临到分别时的情致已与人间夫妻并无二致,“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我们在此看到了爱情的忠贞坚守。
  至此,我们在白居易的描述中看到了很多为中国人所赞美的关于爱情的品质,如专一、痴情、忠贞、坚守,还有民间传说中杨贵妃的死而复生,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杨玉环的同情与怀念,及对这段爱情的同情。“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一直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痛骂之外,不可能有同情与赞扬。所以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根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在此诗中,作者并未回避对两人罪责的叙写,但我们看到更多的应该是白居易的同情,而这种同情在对李杨在这段跌宕起伏的爱情经历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描写两人的心理时,似乎有意退去了两人的政治光环,还原其凡夫俗子的一面。
  那么白居易为何在诗中灌注如此多的同情呢?我想答案应该在诗人自己的情感经历上。
  白居易从22岁到32岁和邻女湘灵有过缱绻缠绵的爱情,曾作诗《冬至夜怀湘灵》《感情》表达对湘灵的相思之情。诗人32岁初恋失败。36岁与进士杨汝士之妹订婚。这一初恋情结很可能会在《长恨歌》的创作中渗透进去。
  所以,咏史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借历史的一点影子,用各种形式再现历史中的爱情故事中的某个点,借以传达自己的心灵世界,也就是说,故事和人物形象都艺术化了,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悲欢和对生活的理解。
  ★作者通联:浙江天台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中,我们常常会被叙事打动,但感动之余,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文中的名句,它宛如夜空的明星,明亮而醒目。在学生广泛的阅读过程中,会慢慢积累起一定数量的名句。在议论文写作中,通过引用名句体现自己思考,展现阅读成果,赢得文采,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么,名句一般可以用在议论的哪个步骤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  一、文章开头引用名句,引出观点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原题呈现: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既未能体现出二者的统一,甚至还出现对二者的误读。这些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本文即从课堂教学中教师惯常采取的“拓展”“朗读”等方式上展开论述。  有的老师注重知识内容的拓展,这无可非议,但对“拓展”的内容缺乏界定,表现出一种课题教学中的随意性。看似知识延伸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技作品,自了表以来,曾被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收入其中。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袭着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的科技作品当成一般说明文来阅读和教学的习惯。在阅读和教学过程中,总是将它肢解成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这几个板块。翻阅与之相关的教辅用书、教学设计等资料,本文的教学目标大多设定为“了解花红的原因,理解本文阐明的事理;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文章生
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学都脱离实际,抓不住现实,使得学生回到过去,却不是现在,这样的现象就会对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有人这样说过:“没有对广阔社会生活的关心,就无法学习好语文。”这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同時也是对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一种反思。  一、学生学习生活化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中学教育的趋势就是将技巧、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能够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互融合,学校就不能与生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體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对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在这个时候给他们一点有益的指导,应该是每一个高中教师应
一、问题及背景  中学生中盛行一个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有人警告说: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不是“死于章句”,就是“废于清议”。这话虽然夸张了一点,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在教“章句”和教“清议”之间游走,收效甚微。如何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既不“死于章句”,又不“废于清议”呢?笔者从苏教版必修三得《鸿门宴》(节选)阅读课人手,努力去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它不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对学生掌握知识、增强智慧、激活思维、体验情感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这不禁使笔者想起“圣陶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宋怡慧老师所教的《小城连作》一课。宋老师没有刻意标榜所谓新理念,而是紧扣文本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阅读,不着痕迹地对学生学习力的激发,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持续思考与探索。  一、
近年来,课程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中学教学增设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使单一的学科制课程体系得到了突破, 同时也使潜在课程的作用得以重视。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江苏省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们编写了16种语文选修教材,这成为江苏学子高中三年语文学习阶段的“营养大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着
作为“改革先锋”,路遥以其作品《平凡的世界》鼓舞了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作为省部级高官的女儿,田晓霞善良、大方、热情、敬业。煤炭工人孙少平以自己的热爱劳动、执着,赢得了工友们的尊重,赢得了田晓霞的爱恋,赢得了惠英嫂的体贴,赢得了金秀的追求。田晓霞与孙少平的爱情发展得纯粹、唯美,如梦、如幻。  这着实让世间一切处于困境的青年看到了希望。  然而,一朵乌云飘来,遮蔽了晴朗的天空,田晓霞的意外逝去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