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治课堂讨论”的讨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h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育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合作,并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这是被认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新思路和新形式。眼下这种形式的教学已经在许多地方生根发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进展。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根据自己的上课经历,同时也观摩了一些体现新课标的讨论课,看了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发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的困惑不断增加了。结合笔者最近听的一堂关于“价格变动”的课,有如下想法。
  一、课堂气氛虚热
  笔者总是感到这堂课“不实”。这堂课表面上气氛活跃,但讨论时,只让前后桌组成一组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讨论时,不善于互相配合,基础好的学生讨论时说两句,基础差的学生托着下巴静听观看。每个小组看似都有代表积极发言,但讨论的结果只是少数人的意见,并没有达到群策群力,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所以参与的是少数,弄明白道理的也是少数。而且久而久之,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經常受教师表扬,同学们对其期望值很高的学生往往处于“权威”的地位,承担着小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学习任务。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则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对小组活动负什么责任。这使多数学生服从“权威”,滋生懒惰,丧失自己的责任感,使小组讨论成为新的“一言堂”,也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最终可能会使学生两极分化,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形成新的“学习困难生”。
  二、教师表扬过滥
  该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表扬学生,那是不是所有的回答都值得表扬呢?在笔者看来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比如小组长说:“军用汽车的市场大,而且竞争小。所以我们确定它为我们企业的主打产品。”可教师却说:“这位同学知识面很广,请继续努力。”难道这是教师应该说的吗?首先该学生的回答忽略了一个最不应忽略的前提,那就是只有国有企业才能生产军用汽车,还有军用汽车的生产还没有市场化。如果教师能及时地指出,并能进行适当的教育那效果会更好。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热情高不高涨,连学生回答的内容是什么,都没有时间判断,更别说是见机传授知识,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了。于是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注意到了,但却忽略了核心的价值观的渗透。
  三、教师点评缺失
  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缺乏必要的评价、引导、提升,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底层面的无效状态。教学过程是动态的生成过程,而课堂讨论更是开放的动态生成过程,需要教师及时地调控、引导、提升。教师准备好讨论的问题,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来思考和学习讨论问题,往往会打破教师的预设过程。但却因教师的一时疏忽,仍按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这样的结果是:探究不能引向深入,甚至会陷入学生无休止的低层次的争论之中。这堂课中笔者发现:这位教师就像热闹的游戏场上的看客,无法正视学生的回答,只是把学生往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过程上拉,教师的引导、评价作用根本就没发挥出来。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更忽视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如讨论中有学生提出要“把生产军用的高档豪华车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时,教师就没能及时地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行业内,我们是不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来生产和经营的。
  四、以问代讲普遍
  这堂课教师在黑板上列了八大问题,还不包括不断增加的问题。教师甚至拿一些思维含量极低的问题来发问不止,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的响亮回答来代替教师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比如教师问:“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会怎么样?”“价格和需求的关系怎么样?”“油价上调了买车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些多是没有多少思维价值的“假”问题,至于需要认真探究剖析的像“我们将以生产军用汽车作为我们的主打产品”等深层次问题却一带而过甚至是忽略了。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
  所以,尽管讨论课在新课改中备受欢迎,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备受宠爱,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讨论。笔者认为,合作讨论应该是有其前提和条件的,即讨论应该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展开。同时还要注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合作讨论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
  参考文献
  [1]皮连生等.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钟启泉等.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进去"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
文章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与缺点,并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原理都需要通过实验能才让学生有效掌握。然而,我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不少化学实验存在问题。如验证性实验缺少探究性过程,导致学生容易被结论所引导;演示实验缺少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实验中;等等。那么,如何有效改进实验教学,从而激活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巧妙融入探究性内容,突破验证性实验的局限  高中化学设计了不少实验探究的
文章介绍了火电厂控制系统采用物理分散技术方案的概念,讨论了几个具体解决办法:远程I/O技术方案、现场总线技术方案、分散布置的电子设备间技术方案,并提出了现阶段火电厂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