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摆脱模仿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是一种运用细条、选型、色彩等手段,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潜能,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孩子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的发展。如何引导幼儿绘画?如何使美术课有吸引力、幼儿有兴趣呢?笔者在教幼儿绘画时,尝试让幼儿摆脱模仿的影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幼儿的观察代替教师的讲解


  观察是幼儿绘画的基本功,图画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最好的手段之一。笔者尝试了运用“观察一绘画一再观察一再绘画”的方法指导幼儿绘画。比如让幼儿学画汽车时,笔者就带他们上街观察汽车。开始幼儿只知道画汽车简单的轮廓,两个大大的圆圈附在长方形(车身)下面,没有处理好车头、车轮和车身的关系。然后,笔者又借助多媒体,再现车的形体。幼儿虽小,但他们有自己的观察经验模式,笔者让幼儿把握车的形体轮廓和基本颜色,再让他们了解此物(如货车、公共汽车、小轿车、摩托车等)最突出的特点,结果,在第二次绘画时有了很大的突破。他们不再局限于原來的圆圈、长方形,而是画出了车头、车身、车轮子,连摩托车等两个轮子的车子也画出来了。

二、让教师的引导代替教师的示范


  在通常的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喜欢先出示范画,或借助多媒体画面,让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绘画过程;然后,要求幼儿随教师从某一角度开始,照葫芦画瓢。聪明一些的幼儿就直接按教师的示范画进行绘画。因此,在学习绘画时,就会出现统一的格局、统一的画面,缺乏创新,幼儿的思维被限制了,创新能力也被扼杀了。笔者在教幼儿绘画时,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法,以启发、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不在表现方法上进行指导干涉,也不需要进行技法示范,而是先出示要画的物体的实物或者图片,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展现绘画技巧,使幼儿有极大的空间画自己有创意的画。例如,教幼儿绘画苹果时,问问幼儿:这是什么?平常你们在家里吃的苹果有哪些?(有黄色的、青色的、红色的),启发引导幼儿讨论完后,再以变魔术的形式,生动地表示物体各部分的特征。最后再教幼儿如何构图,如何运用审美性规律,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苹果画出来。

三、让幼儿的作品代替教师的总结


  每位幼儿画完画后,不管画得好、坏,都有成就感。我们要注重这个环节的总结工作,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方的画,肯定幼儿的作品,多鼓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又不压制他们的表现力,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得轻松,美术课也更有吸引力、更有创意,并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展评幼儿的作品“美丽的春天”时,教师先把画得好的作品让幼儿欣赏;然后,再出示几幅小朋友也觉得画得不好的作品。“这张画有什么不同?…‘颜色太多了。…‘是啊,×x小朋友,他真了不起,会用多种颜色。突出了春天真的很美丽。如果他再画整齐一点那就更漂亮了。”教师及时的指点、评价,防止了一颗稚嫩的心受到伤害,幼儿从中也欣赏到了与自己不同的作品,审美素养也得到提高。一节课也就在评价中圆满结束了。
  总体来说,这样的绘画形式新颖,形象逼真,也很简洁,幼儿绘画也积极主动、富有兴趣,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和优化,它能使抽象变得可感可知,使枯燥变得有趣生动。适切的多媒体延用,可以让字词教学亮起来;适切的多媒体设疑,可以让关键语句突出来;适切的多媒体穿针,可以将文本重点串起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延用 设疑 穿针  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但是到底该怎么引导孩子,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说清楚的。甚至有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只看重成绩,认为只要达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并不重要。但是对于小学英语而言,不是只做几套试题,取得几次好成绩就叫作“学好了”。英语作为一门让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国外新鲜事物的课程,教给学生们更多的应该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方式。我们提出的愉悦课堂的构建概念,正是
【摘要】惠山泥人“彩塑”民间工艺走进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塑型悟美”,传承无锡本土非遗文化,延续无锡民间美术的精神文化,以惠山泥人培育儿童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惠山泥人塑型悟美传统文化美术素养  惠山泥人“彩塑”民间工艺走进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塑型悟美”,传承无锡本土非遗文化,延续无锡民间美术的精神文化,以惠山泥人培育儿童的传统文化素养。惠山泥人这个传统手艺文化独有的美学韵味,需要我们精心保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的春天,疫情带给教育太多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落下的功课可以补,但学生们共同经历“抗疫”的民族记忆是不能补的。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开展特殊而豐厚的教育,设计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实现更有价值的自我成长,是每所学校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二、有效策略实施  我校借助“项目式学习”方式,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开展了“历经风雨懂事,刻录成长记忆”项目式学习,全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以陶为师,发现教师之美,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学校 教育 教师 高尚 精湛 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都强调教师队伍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校以陶为师,发现教师之美,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
一  我阿婆九十二岁那年,上山去挖王药。她显然早有盘算。进山前的那段时间,天天拿着那台粉红色的智能手机看天气预报,看到未来四天全是点点,眉头打结,情绪不好,那段时间雨落个没完没了,老天像要把一辈子的泪赶趟儿泻,有意拖延阿婆的出门计划,阿婆总希望四天后会是晴天,可手机看不到四天以后,她心里急,把无名火发在手机上,冲着它戳手指,唠唠叨叨地数落:“人家上班都是一上一礼拜,你就上四天,懒尸鬼!多报几天会死
【摘要】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小学阶段,适当地让学生去接触简单小古文,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去真正触摸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去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古文学习能力:一、通过比较,体会小古文的言简意赅;二、通过表演,体会小古文的形象生动;三、通过诵读,体会小古文的韵律之美;四、通过续写,体会小古文创作的快乐。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而高年级识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教学的兴趣上。笔者认为需要从预习、重点、串联、延伸四个方面来进行高年级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 预习 重点 串联 延伸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许多老师认为,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学导教学机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学导操作,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认知。教师精心设计学导教案、创设学导学习情境、优化学导教学程序、创新学导学科训练,都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形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导课堂 学习体验  语文学科学导课堂构建时,教师需要有明确的设计操作方向,精选学导教案、创设学导情境、优化学导教程
“数”之奥秘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探寻数学奥秘的课堂上,需要摒弃单纯、枯燥的“说”与“教”,着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且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而学生则在“探”与“悟”中,经历一些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解决简单的问题。下面结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中“走进天文馆——认识年、月、日”这节课,紧密结合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