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lo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名家高手都不以一时笔快为能,他们往往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锤炼佳作而取胜。贾岛的“推”与“敲”的故事,鲁迅的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等都是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不仅重视教给学生文章的写法,而且更应重视教给学生文章的修改方法。
  1 利用作文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修改。传统的作文课,教师讲解多,学生练写少,作文课成了“讲解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文课上我注意做到少讲、精讲,腾出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练写、修改。学生起草的时候,是教师指点学生练写、修改的好时间。在学生修改作文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修改作文往往着眼于细微处,以改一字而自乐,因改一句而自足。这时我就教育他们从整体着眼,由大处入手,引导他们从谋篇布局出发,致力于整篇修改。在学生作文时,如发现出现共性的问题,我就选择恰当的机会给全班进行讲解。个别学生出现错别字、病句等,我就进行个别指点辅导。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便能初步自己去改作文。
  2 采用面批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修改。传统的批改方法,教师面面俱到,篇篇批改,费力不少,但效果不佳。我改变这种修改的方法,对全班三分之一学生进行面批,这样可使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为何错。
  如面批《我的家乡》时,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家乡的村中心有一条大路,大路两旁种着梧桐树,夏天一到,树叶遮住了蓝天。”我给学生指出,这段话有两处缺点。一是语句不具体、不生动,像大路和梧桐树可用词语修饰一下。=是语意不真实,树叶能遮住蓝天吗?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静心思考,然后进行修改,改后的这段话是这样的:“在我的家乡村子中心有一条长500多米,宽4多米的大路,路两旁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一到夏天,梧桐树郁郁葱葱,站在路中心,抬头仰望天空,那广阔的蓝天,变成了一条长长的蓝线。”像这样面批针对性强,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读自己文章的习惯,从读中修改作文。郭沫若曾说过:“自己写的东西要读得上口。”这就是说文章不仅要看起来爽目,而且要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文章怕念,高声诵读是修改作文的一种好方法。现在每当学生起草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高声去读自己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念着念着就发现了许多不当的地方,小则如错漏字词,用错标点,不通顺的语句;大则如中心不突出,段落划分不恰当等现象,这些问题学生往往在读的过程中就能改正过来。
其他文献
题记:贝壳留有海浪冲刷的痕迹,古树留有风霜的记忆,而沧桑的脸上留有岁月的印记……在我们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令我们泪流不止.令我们难以忘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经济领域中最受欢迎和关注的两种理念,统筹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将其运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利于实现旅游行业的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
摘要 写好作文开头是学生完成优秀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教会学生掌握开门见山、对比衬托、直接引用、渲染气氛、设置悬念等作文开头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解决作文开头难的困扰,让学生的写作变得得心应手,笔下生风。  关键词 作文开头 开门见山 对比衬托 直接引用 渲染气氛 设置悬念    写好作文开头是学生完成优秀习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开头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吸引注意力,使读者一看
摘要 作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积累。在作文教学中,巧妙运用迁移模仿等写作技巧,及时抓住写作的灵感;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写作的成就感,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性 源于生活 迁移运用 多元评价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让学生开心、愉快地学好汉语拼音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教师通过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来创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机械化的水平越来越高,我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在机械设计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主要分析了材料的选择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机械
案例背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体验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体验是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大规模建筑工程逐步出现,混泥土工程也呈现大规模的转变,如何保证大规模混泥土工程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重点。本文通过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