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名家高手都不以一时笔快为能,他们往往以字斟句酌、反复修改、锤炼佳作而取胜。贾岛的“推”与“敲”的故事,鲁迅的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等都是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不仅重视教给学生文章的写法,而且更应重视教给学生文章的修改方法。
1 利用作文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修改。传统的作文课,教师讲解多,学生练写少,作文课成了“讲解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文课上我注意做到少讲、精讲,腾出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练写、修改。学生起草的时候,是教师指点学生练写、修改的好时间。在学生修改作文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修改作文往往着眼于细微处,以改一字而自乐,因改一句而自足。这时我就教育他们从整体着眼,由大处入手,引导他们从谋篇布局出发,致力于整篇修改。在学生作文时,如发现出现共性的问题,我就选择恰当的机会给全班进行讲解。个别学生出现错别字、病句等,我就进行个别指点辅导。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便能初步自己去改作文。
2 采用面批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修改。传统的批改方法,教师面面俱到,篇篇批改,费力不少,但效果不佳。我改变这种修改的方法,对全班三分之一学生进行面批,这样可使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为何错。
如面批《我的家乡》时,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家乡的村中心有一条大路,大路两旁种着梧桐树,夏天一到,树叶遮住了蓝天。”我给学生指出,这段话有两处缺点。一是语句不具体、不生动,像大路和梧桐树可用词语修饰一下。=是语意不真实,树叶能遮住蓝天吗?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静心思考,然后进行修改,改后的这段话是这样的:“在我的家乡村子中心有一条长500多米,宽4多米的大路,路两旁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一到夏天,梧桐树郁郁葱葱,站在路中心,抬头仰望天空,那广阔的蓝天,变成了一条长长的蓝线。”像这样面批针对性强,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读自己文章的习惯,从读中修改作文。郭沫若曾说过:“自己写的东西要读得上口。”这就是说文章不仅要看起来爽目,而且要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文章怕念,高声诵读是修改作文的一种好方法。现在每当学生起草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高声去读自己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念着念着就发现了许多不当的地方,小则如错漏字词,用错标点,不通顺的语句;大则如中心不突出,段落划分不恰当等现象,这些问题学生往往在读的过程中就能改正过来。
1 利用作文课的时间指导学生修改。传统的作文课,教师讲解多,学生练写少,作文课成了“讲解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文课上我注意做到少讲、精讲,腾出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练写、修改。学生起草的时候,是教师指点学生练写、修改的好时间。在学生修改作文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修改作文往往着眼于细微处,以改一字而自乐,因改一句而自足。这时我就教育他们从整体着眼,由大处入手,引导他们从谋篇布局出发,致力于整篇修改。在学生作文时,如发现出现共性的问题,我就选择恰当的机会给全班进行讲解。个别学生出现错别字、病句等,我就进行个别指点辅导。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便能初步自己去改作文。
2 采用面批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修改。传统的批改方法,教师面面俱到,篇篇批改,费力不少,但效果不佳。我改变这种修改的方法,对全班三分之一学生进行面批,这样可使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为何错。
如面批《我的家乡》时,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话:“家乡的村中心有一条大路,大路两旁种着梧桐树,夏天一到,树叶遮住了蓝天。”我给学生指出,这段话有两处缺点。一是语句不具体、不生动,像大路和梧桐树可用词语修饰一下。=是语意不真实,树叶能遮住蓝天吗?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静心思考,然后进行修改,改后的这段话是这样的:“在我的家乡村子中心有一条长500多米,宽4多米的大路,路两旁的梧桐树亭亭玉立,一到夏天,梧桐树郁郁葱葱,站在路中心,抬头仰望天空,那广阔的蓝天,变成了一条长长的蓝线。”像这样面批针对性强,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读自己文章的习惯,从读中修改作文。郭沫若曾说过:“自己写的东西要读得上口。”这就是说文章不仅要看起来爽目,而且要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文章怕念,高声诵读是修改作文的一种好方法。现在每当学生起草结束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高声去读自己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念着念着就发现了许多不当的地方,小则如错漏字词,用错标点,不通顺的语句;大则如中心不突出,段落划分不恰当等现象,这些问题学生往往在读的过程中就能改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