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古诗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美育教育,接着提出了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主要途径,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小学古诗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美育;渗透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的改革风暴可谓是轰轰烈烈,给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十分巨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于美育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欠缺。在新形势下,美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受教师的好评和关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美育教育的基本概述
美育教育是近年来十分大热的教学方式,又可以被称之为美感教育。顾名思义:美育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教育中通过各种美好的形象去调动学生对美的向往,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教学目的。对小学语文古诗词中进行美育教育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我们少的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收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章大部分都以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为主。这些清新自然的古诗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在美育教学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终让学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美育体验和美育感受。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一)从古诗词的形象入手进行美育教育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可以从古诗词的形象作为切入点。对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弱的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的特殊阶段,此时的他们对于美的认识和享受仍然停留在表面的阶段中。因此,从古诗的形象入手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关键,而收录在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部分以咏物或者是歌颂人物为主。例如,《咏柳》就是咏物诗歌的代表作。“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短短两句话,将柳叶的千娇百媚描写的入木三分。在这首古诗词中,形象美被诗人使用到了极致,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用形象的“剪刀”比喻。春风的形象一下子跃然于纸面,变得形象活泼。在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一形象美的要点,将古诗词中的各种形象化表现手法一一的展现出来,在一点一滴展现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相应的美育教学,整个过程潜移默化,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奇妙效果。又例如杜甫的《绝句》也是形象化美育的代表作之一。在该古诗中,千秋雪、万里船、黄鹂、白鹭等寓情于景,画面感十足,生动形象,整个美学体验一气呵成、活灵活现。
(二)从古诗词的趣味性入手进行美育教学
兴趣是开展小学教育的关键点,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也需要全方位借助兴趣的力量所在。在兴趣的激发之下,学生整个的古诗美育教学寓教于乐,氛围轻松愉悦,教学效果十分斐然。例如,骆宾王的《鹅》是每个小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古诗。但是会诵读并不代表学生领会了蕴含在诗中的美感所在。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的讲解让鹅真正“站在”学生面前。诗中描写鹅浮水、拨水的动作生动活泼,十分具有动态美。而几个描写颜色的词又让鹅曲项向天歌的样子描绘的淋漓尽致。此时,这些绚烂的画面相互呼应,互为存在,美育教育自然流淌,成为了学生最习以为常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学习完毕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去观察鹅的样子,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让美育教学的趣味性达到最佳值,美育成效达成。
(三)从古诗词的情感性入手进行美育教育
在小学故事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需要丰沛的情感支持与参与。美育、德育、智育与体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健全且具有系统性的教育体系。而在古诗中,各种富有情感的表达和意境都是情感性的充分体现。教师在实施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带着发现美的眼光去观察美、感受美和体验美。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时候,丰富的情感要素就亟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掘和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整首诗歌一气呵成,作者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在诗歌中展现的一览无遗。伴随着作者的脚步,学生步步登高,精神层面的上升和净化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很显然,这就是美育教育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全面体现与彰显,伴随着教师潜移默化的深入和探索,學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互通,情感共鸣也不由自主的从胸中喷薄而出、自然流淌。这就是美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相互结合的最佳范例,十分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和借鉴。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深谙美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全面加入美育教学的相关理念,让美育教学与日常教学产生紧密的联系,让美育教学成为古诗教学中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事情。通过美育教学在古诗教学的中不断渗透加深,学生对于美育的认识和理解也一步一步逐渐走上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就是美育教育的初衷与真谛所在,也是美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敏华.浅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考试周刊.2018.30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美育;渗透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的改革风暴可谓是轰轰烈烈,给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十分巨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于美育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欠缺。在新形势下,美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受教师的好评和关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美育教育的基本概述
美育教育是近年来十分大热的教学方式,又可以被称之为美感教育。顾名思义:美育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教育中通过各种美好的形象去调动学生对美的向往,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教学目的。对小学语文古诗词中进行美育教育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我们少的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收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章大部分都以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为主。这些清新自然的古诗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在美育教学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更好的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终让学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美育体验和美育感受。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一)从古诗词的形象入手进行美育教育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可以从古诗词的形象作为切入点。对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弱的小学生而言,正处于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的特殊阶段,此时的他们对于美的认识和享受仍然停留在表面的阶段中。因此,从古诗的形象入手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关键,而收录在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部分以咏物或者是歌颂人物为主。例如,《咏柳》就是咏物诗歌的代表作。“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短短两句话,将柳叶的千娇百媚描写的入木三分。在这首古诗词中,形象美被诗人使用到了极致,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用形象的“剪刀”比喻。春风的形象一下子跃然于纸面,变得形象活泼。在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一形象美的要点,将古诗词中的各种形象化表现手法一一的展现出来,在一点一滴展现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相应的美育教学,整个过程潜移默化,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奇妙效果。又例如杜甫的《绝句》也是形象化美育的代表作之一。在该古诗中,千秋雪、万里船、黄鹂、白鹭等寓情于景,画面感十足,生动形象,整个美学体验一气呵成、活灵活现。
(二)从古诗词的趣味性入手进行美育教学
兴趣是开展小学教育的关键点,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也需要全方位借助兴趣的力量所在。在兴趣的激发之下,学生整个的古诗美育教学寓教于乐,氛围轻松愉悦,教学效果十分斐然。例如,骆宾王的《鹅》是每个小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古诗。但是会诵读并不代表学生领会了蕴含在诗中的美感所在。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的讲解让鹅真正“站在”学生面前。诗中描写鹅浮水、拨水的动作生动活泼,十分具有动态美。而几个描写颜色的词又让鹅曲项向天歌的样子描绘的淋漓尽致。此时,这些绚烂的画面相互呼应,互为存在,美育教育自然流淌,成为了学生最习以为常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学习完毕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去观察鹅的样子,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让美育教学的趣味性达到最佳值,美育成效达成。
(三)从古诗词的情感性入手进行美育教育
在小学故事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需要丰沛的情感支持与参与。美育、德育、智育与体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健全且具有系统性的教育体系。而在古诗中,各种富有情感的表达和意境都是情感性的充分体现。教师在实施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带着发现美的眼光去观察美、感受美和体验美。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时候,丰富的情感要素就亟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发掘和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整首诗歌一气呵成,作者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在诗歌中展现的一览无遗。伴随着作者的脚步,学生步步登高,精神层面的上升和净化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很显然,这就是美育教育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全面体现与彰显,伴随着教师潜移默化的深入和探索,學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互通,情感共鸣也不由自主的从胸中喷薄而出、自然流淌。这就是美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相互结合的最佳范例,十分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和借鉴。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深谙美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全面加入美育教学的相关理念,让美育教学与日常教学产生紧密的联系,让美育教学成为古诗教学中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事情。通过美育教学在古诗教学的中不断渗透加深,学生对于美育的认识和理解也一步一步逐渐走上一个全新的境界,这就是美育教育的初衷与真谛所在,也是美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中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敏华.浅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考试周刊.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