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其乐无穷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它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也是在不断地创新自己所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活动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了课堂氛围,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活动教学;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新课改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教育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理念,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始采用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活动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去探索新知,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利用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在课堂中进行游戏化教学。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内容中存在着很多的乐趣,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数学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大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游戏引进课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苏教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游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同学们自由结组,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来和老师完成这次游戏,之后在小组之间做一下这个游戏。这几名同学听我的口令,按照我的口令做一些动作,同学们注意观察。请这几名同学向前走一步。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他们的位置变化了,移动了地方。”师:“非常棒,下面请这几名同学都向左走一步,同学们继续观察他们的变化。”生:“他们还是只改变了位置,移动了。”师:“好,非常棒,他们只是移动了位置,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他们移动的路线图。”教师通过游戏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教学中,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形象化,构建了高效数学课堂。
  二、动手操作,调动学习热情
  如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天下,也不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有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会发现数学的一些潜在的奥秘,更加深刻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千克和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本节数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准备了台秤、天平秤、一些苹果、一枚5分硬币、一根羽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称一下,用天平秤称一下一枚硬币的重量,一根羽毛的重量,同时再称一下1千克到底是多少苹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一下千克与克。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设置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就是比较单调,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老师授课过程中,很容易使自己的思维脱离课堂,神游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地方,更不要说会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来不断地发展自己。因此教师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一些爱玩的特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设置情境的活动方式来授课,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开动思维,让学生更加的积极主动。例如:在苏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是松鼠妈妈的生日,松鼠妈妈准备了一个大蛋糕准备与小松鼠们一起分享,总共有5个小松鼠,加上松鼠妈妈,松鼠妈妈需要将这个大蛋糕平均分成6份,这时候松鼠妈妈想考一下小松鼠们:“你们每个人都会分到一块蛋糕,那么你们知道你们每个人所得到的蛋糕量占整个蛋糕的多少吗?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意义吗?”这时候教师就会说:“同学们你来帮帮小松鼠们回答一下松鼠妈妈问的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松鼠妈妈分蛋糕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为课堂增添了乐趣,学生在此情景中会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小松鼠找出答案,积极地转动自己的大脑,开动自己的思维,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调动学生激情
  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它还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时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全方面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自由结组来共同探索数学新知。通过合作,调动学生激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那么我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增加2厘米,宽减少2厘米,大家想想一想变化了的图形与原长方形的面积相同吗?下面同学们自由结组,分工合作,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这时候学生就会自由结组,在小组中有的学生负责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根据老师的要求画出来,有的学生将根据画的这个图形用尺子量出来,还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数据,之后大家根据测量出来的数据,一起来计算一下,并共同探讨一下其中存在的规律,教师给学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创造。教师应该多进行一些活动化教学,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了师生互动,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活动化教学不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合作精神,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福年,刘云峰.构建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06)
  [2]沈建红.数学课堂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科研论坛.2006(10)
  [3]李德明.活动化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阳光[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4)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课标”说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也!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学生怕写作文、烦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忧作文。作文教学为何总是这样高耗低效?深究起来,学生知识积累缺乏、表达欲望低下,教师指导不力是主因。  那么,如何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呢?在我看来,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求”入手,来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积累求多  作文究竟是什么
儿童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同样好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有足够的方法和策略来有效应对作文教学中层出不穷的问题。联系日常教学实际,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学生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与我们教师的指导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发现及体会。  一、拨动心灵弦,情动而辞发  我认为好的作文教学,应该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喷发,从而达到词如泉涌、一吐为快
【摘 要】 几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人们把重心逐渐转移到教育上来,由于教育的普及,人们不再担心孩子有没有学上,而是更加关注教学质量的好坏。尽管教育设备在逐年改善,但是教学质量一直不见起色,在小学的教学中,小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笔者在此浅析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  创造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
【摘 要】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将教、学、想、练相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辅助教学手段的安排具有目的性,设疑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提出,具有针对性。运用多种素质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健康;能力;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
上个星期天,哥哥和姐姐在家里走象棋。  哥哥调兵遣将,向姐姐发动了总攻。姐姐且战且退,哥哥紧追不舍。慌张了的姐姐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弟弟,把毛巾拿来。”我把毛巾递给姐姐。姐姐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把心定下来。由于哥哥是个强手,所以不到十分钟,姐姐的“帅”就被哥哥的各路兵马包围了。姐姐开始急了,眉头皱起来。我在为姐姐担心,也在为哥哥的胜利而高兴。这时候,哥哥得意忘形,骄傲地对姐姐说:“认输了吧!”
“美术”是什么?在我期待的答案里,“美”关乎美好的一切事物、“术”浓缩了技术与方法,它有着自己完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体系。那么,置于孩子的角度,这个答案又会是什么呢?天天上美术课,课本上赫然印着“美术”两个大字,它在孩子的眼里、心里到底是個什么模样?孩子们的回答很单纯也很令我愕然:美术,就是画画!……  这让人触动的答案不禁让我勾想起一些令人费解的片段:三年级在上过点彩画之后,竟然没听说过点彩画派的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工作中我对些选择的误区进行了些总结。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内容选取的误区  1.合作内容过难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的
陶行知先生倡导实行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笔者认为其实质就是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生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最终“教学做合一”。  实践证明,交流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而生生的互动会让他们觉得更平等,交流也会更深入,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不仅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说的机会,而且说了就要思考,通过说还会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知识。正所谓“教人者教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是我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