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十四)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溪上杂言
  
  [宋]陆游
  溪上之丘吾可以休。溪中之舟吾可以游。一裘虽弊可度风雪虐,一箪虽薄未有旦夕憂。愧于此心鼎食其敢饱,负其所学蝉冕增吾羞。古人谁谓不可见。黄卷犹能睹生面。百谷薿薿知稷功,九州茫茫开禹甸。巍巍成功亦何有。治乱但如翻覆手。逢时皆可致唐虞,比身管乐宁非苟。树桑酿酒蕃鸡豚。是中端有王业存。一朝遇合得施设,千载始知吾道尊。
  关于“逢时皆可致唐虞,比身管乐宁非苟”
  朱东润先生《陆游选集》:“[唐、虞]相传是中国古代的黄金时代。[比身句]管指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霸主;乐音悦,指乐毅,辅助燕昭王打垮齐国。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后来辅助刘备,造成三分中国的形势。陆游说自比管乐,岂不是太苟且了?应当树立恢复中原的信心,不当止顾一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
  按:这里的“唐虞”,主要还是指人,即唐尧、虞舜,儒家所推崇的上古时代的圣君。“致唐虞”,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意。在陆游看来,管仲的功业只不过是使齐桓公当上了春秋时诸侯国的霸主,乐毅的成就只不过是使燕昭王取得了大破齐国的军事胜利,都算不了什么。诸葛亮以管、乐自比,标准未免定得太低。而陆游的理想,则是要像杜甫所提出的那样,辅佐君王,使之超过尧和舜。他认为,只要生逢其时,得到施展的机会,这伟大的抱负是能够做到的。
  《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载,神宗曾问安石:“唐太宗何如?”安石答道:“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又载,神宗对安石说:“唐太宗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却说:“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卨;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陆游这两句诗的意思以及表达的方式,都与王安石所言相似,可以参看。
  晋宁感兴
  
  [金]朱自牧
  莫将官况说葭芦。一味萧条称鄙夫。老圃不禁蔬代肉,樵丁还喜炕连厨。儿音半已渐秦晋,乡信无因接鲁洙。三见秋风落庭树,年年归意负莼鲈。
  关于“儿音半已渐秦晋”
  邓绍基先生《金元诗选》:“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说‘乡音无改鬓毛衰’,而此诗却写‘儿音半已渐秦晋’……儿音:儿时之音,犹乡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按:邓先生此说,缺乏文献依据,恐难以成立。
  笔者以为,此“儿”当解作“儿童”。这里指自己家的孩子们。少年儿童接受他乡语音的能力较强,而成人则否。因此,这里不是说自己的口音,而是说孩子们的口音发生了变化。诗人本贯棣州厌次(在今山东滨州境内),此时在晋宁州(今山西佳县)做官。说孩子们的山东口音已杂染了陕西、山西口音,是慨叹在他乡淹留时间太长的意思。宋陆游《客去追记坐间所言》诗:“征西幕罢几经春。叹息儿音尚带秦。”清赵执信《池上归兴》诗四首其二:“郊居风味赋来真。不道元非土著身。尽室儿童音语换,比邻鸡狗应声驯。”情况类似,可以参看。
  又,宋陈藻《过海丰》诗:“梅花结子已红青。归路犹愁一月程。忽听儿音乡语熟,不知方到海丰城。”此处“儿音”,略同于宋释觉范《秀江逢石门徽上人将北行乞食而予方南游衡岳作此送之》诗:“忽闻儿童音,乃知身是客。”可证“儿”即“儿童”,与上文所举诸例的区别,仅在于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已。
  蜀国弦
  
  [明]刘基
  胡笳拍断玄冰结。湘灵曲终斑竹裂。为君更奏蜀国弦。一弹一声飞上天。蜀国周遭五千里。峨眉岧岧连玉垒。岷嶓出水作大江,地砉天浮戒南纪。舒为五色朝霞晖。惨为虎豹嗥阴霏。翕为千嶂云雨入,嘘为百里雷霆飞。白盐雪消春水满。谷鸟相呼锦城暖。巴姬倚歌汉女和,杨柳压桥花纂纂。铜梁翠气通青蛉。碧鸡啼落天上星。山都号风寡鹄泣,杜鹃呜咽愁幽冥。商悲羽怒听未了。穷猿三声巫峡晓。瞿塘喷浪翻九渊,倒泻流泉喧木杪。楼头仲宣羁旅客。故乡渺渺音尘隔。含凄更听蜀国弦,不待天明头尽白。
  关于“地砉天浮戒南纪”
  羊春秋先生《明诗三百首》:“戒南纪:到了西南的尽头。戒,到;纪,极,尽头。”(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4页)
  按:此“戒”不当训“到”,而当训“界”。《新唐书》卷三一《天文志》一:“而一行(按,即唐僧一行,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逾河,并雷首、厎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汉,携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所谓“两戒”,即“两界”。
  此“纪”亦不当训“极”。所谓“南纪”,犹言南方。如杜甫《后苦寒》诗二首其一:“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杜牧《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诗:“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宋司马光《梅都官尧臣挽辞》二首其二:“南纪光华减,中朝俊秀贫。”刘敞《寄襄阳舅氏龙图》诗:“南纪山川殊壮丽,高阳宾客故风流。”刘攽《苦热》诗二首其二:“炎晖共兹世,南纪独何偏。”黄庭坚《贵池》诗:“横云初抹漆,烂漫南纪黑。”明宋濂《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十《拓闽关》:“闽关屹南纪,上应牛女星。”张以宁《送馆主朝宪使之淮西四十韵》诗:“南纪孤飞隼,中台一角麟。”谢肃《江阴江舟中次钱塘赵用行韵》诗:“江堑雄南纪,河流带北方。”童冀《读磨崖碑》诗:“朅来薄宦向南纪,叶舟夜泊清湘湄。”皆是其例。
  要之,刘基此诗所谓“戒南纪”,承上“岷嶓出水作大江”而来,是说长江界定了南方。或者说,长江是中国腹地与南方的分界线。
  鸳湖曲   
  [清]吴伟业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阁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轻靴窄袖娇装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鸲鹆。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长安富贵玉骢骄,侍女薰香护早朝。分付南湖旧花柳,好留烟月伴归桡。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烽火名园窜狐兔,画阁偷窥老兵怒。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我来倚棹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闻笛休嗟石季伦,衔杯且效陶彭泽。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怕转船迟。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
  关于此诗本事
  黄寿祺先生等《清诗选》:“这首诗通过明末佞臣吴昌时凭借权势、显赫骄横、纵情声色,但转眼成空的事,感叹富贵无常的现象。吴昌时,明末嘉兴人,崇祯时,得首相周延儒之力,擢吏部文选郎,结交宦官,把持朝政。不久,周延儒罢职自杀,吴昌时处斩。事见《明史·周延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页)
  按:此说大体允当,但在细节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出入。
  其一,吴昌时的官职,《明史》卷三八《奸臣·周延儒传》所载为“文选郎”,卷二五四《郑三俊传》所载为“文选”“郎中”。考《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吏部》载:“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文选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以赞尚书。”则其正式官名当为“吏部文选司郎中”。
  其二,所谓吴昌时“把持朝政”。《明史·周延儒传》载:“昌时,嘉兴人。有干材,颇为东林(按,东林党)效奔走。然为人墨而傲,通厂卫,把持朝官,同朝咸嫉之。”“把持朝官”,是“控制朝官”的意思。由于吴氏是吏部文选司郎中,有赞助吏部尚书迁升、改调官吏的职权,掌握着朝官们的前程、命运,因而能够控制他们。注者改一字作“把持朝政”,便不符合事实了。吴氏只是吏部所属职能司的一个正五品的中级官员,如何能够“把持朝政”?当然,由于他是首相的亲信,又与宦官交通,间接地“干预朝政”还是可能的。但这与“把持朝政”还不可同日而语。
  其三,关于“周延儒罢职自杀”。《明史·周延儒传》载:“已而御史蒋拱辰劾吴昌时赃私巨万,大抵牵连延儒,而中言昌时通中官李端、王裕民,泄漏机密,重贿入手,辄预揣温旨告人。给事中曹良直亦劾延儒十大罪。帝(按,崇祯)怒甚,御中左门,亲鞫昌时,折其胫,无所承,怒不解。拱辰面讦其通内,帝察之有迹,乃下狱论死,始有意诛延儒。初,薛国观赐死,谓昌时致之。其门人魏藻德新入阁有宠,恨昌时甚,因与陈演共排延儒。养性复腾蜚语。帝遂命尽削延儒职,遣缇骑逮入京师。时旧辅王应熊被召,延儒知帝怒甚,宿留道中,俟应熊先入,冀为请。帝知之,应熊既抵京,命之归。延儒至,安置正阳门外古庙,上疏乞哀,不许。法司以戍请,同官申救,皆不许。(崇祯十六年)冬十二月,昌时弃市,命勒延儒自尽,籍其家。”又《乾隆吳江县志》卷五七《旧事》二载:“既而御史蒋拱辰劾昌时赃私巨万,事多连延儒,并言内通中官,漏泄禁密事。帝震怒,御中左门,亲鞫之,遂下狱论死,且始有诛延儒意。时魏藻德新入阁有宠,谓其师薛国观之赐死,昌时实致之,恨昌时甚,因与陈演共排延儒。掌锦衣卫骆养性复腾蜚语。帝遂命尽削延儒职,勒其自尽,而昌时弃市。”据此,则延儒并非一般性的因“罢职”而“自杀”,而是被削尽官职,逮捕入京,勒令自尽。
  
  关于“画鼓队催桃叶伎”
  黄寿祺先生等《清诗选》:“画鼓队:乐队。”(同上)
  按:现代汉语之所谓“乐队”,是音乐演奏团队。中国古代并无“乐队”这一名目。这里所说的“队”,是“队舞”,即多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舞名》:“宋时……所谓女童队、小儿队、教坊队者,已仿佛今世。”《宋史》卷一四二《乐志》一七载,“队舞之制,其名各十”。其“小儿队”,一曰“柘枝队”,二曰“剑器队”,三曰“婆罗门队”,四曰“醉胡腾队”,五曰“诨臣万岁乐队”,六曰“儿童感圣乐队”,七曰“玉兔浑脱队”,八曰“异域朝天队”,九曰“儿童解红队”,十曰“射雕回鹘队”。其“女弟子队”,一曰“菩萨蛮队”,二曰“感化乐队”,三曰“抛球乐队”,四曰“佳人剪牡丹队”,五曰“拂霓裳队”,六曰“采莲队”,七曰“凤迎乐队”,八曰“菩萨献香花队”,九曰“彩云仙队”,十曰“打球乐队”。“队舞”之制,可见一斑。吴伟业诗此句,实为倒装,正常语序应是“画鼓催桃叶伎队”。它描写的是:画鼓敲奏起来,紧接着艺伎们就成队出场表演舞蹈。
  
  关于“闻笛休嗟石季伦”
  黄寿祺先生等《清诗选》:“闻笛,嵇康精于音乐,死后,友人向秀行经其旧居,听到邻人在吹笛,追思昔日两人游宴之好,作《思旧赋》。石崇,字季伦,晋代的豪富,被赵王伦所杀。见《晋书·石崇传》。”(同上,第34—35页)
  按:三国魏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其赋仍有“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语。可见向秀所“思”之“旧”,乃嵇、吕二人,并非嵇康一人。这只是一个小失误,顺带提出,予以辨证。
  注者此说最大的失误,在于引证不当,类比不伦。向秀与嵇康、吕向二人的政治倾向较接近。嵇、吕二人之所以被当政的司马昭集团杀害,是由于他们不肯与该集团合作,被该集团视为异己。而吴伟业与吴昌时之间,并不存在这样的政治关系,也谈不上有多么深的私人交情。伟业《梅村家藏稿》卷五《鸳湖感旧》诗小序云:“予曾过吴来之(按,昌时字)竹亭湖墅,出家乐,张饮。”可见诗人只是在嘉兴鸳湖受到过吴昌时的款待,在他家的园林别墅中喝过酒,观赏过他家音乐歌舞伎的演出而已。因此,本篇对昌时的死并未表现出如同向秀对嵇康、吕向那样沉痛的哀悼,只说“闻笛休嗟石季伦”,而非“闻笛但悲嵇叔夜”(嵇康字叔夜)。有什么理由断定“闻笛”是用向秀《思旧赋》呢?
  笔者以为,要正确解读“闻笛”句,须征引《晋书》卷三三《石崇传》:“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充、齐王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就豪富奢侈且不得善终这两点而言,吴昌时与石崇具有可比性,故诗人以“石季伦”指称他。而石崇的死是因为得罪了孙秀,得罪孙秀是因为舍不得爱妓绿珠,舍不得绿珠是因为她“美而艳,善吹笛”。“闻笛休嗟石季伦”句的构思逻辑正在这里。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 书 架
  
  《李太白全集校注》
  《李太白全集校注》(精装全八册)是李白研究大家郁贤皓教授毕生治学经验之结晶。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郁教授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资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通过实证研究的工夫,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校勘、注释、评笺,从而为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校注本,堪称当代李白研究的最新总结。这个总结建立在版本、考据、义理之上,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将对开创李白研究、唐代文学研究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工作的新局面,提供极大便利和裨益。
  《李太白全集校注》,精装16开,全8册,凤凰出版社2018年6月版,定价980元。
其他文献
天苍苍,地茫茫,天地如何赋说?晋人成公绥《天地赋》正是这样一篇作品,也是赋史上不多见的一篇敷演“天地”与“阴阳”的形而上的哲理赋。  该赋由宇宙混沌、阴阳并生,万物繁育总起,继以天宇星辰及祥瑞征兆,尔后按空间次序铺写山川树木、列国城邑,篇末以“敬天事地”“乾坤载生”呼应前文。全赋辞采丰赡,多用四六成文,铺写真实的物态,又时以神话传说映带其间,虽以天象为体,却有情有致,刘勰称赞其“吟咏所发,志惟深远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研究党在这一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揭示其客观规律和本质特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行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研究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搞好农民教育,建设
一、 《春秋》笔削显义与《左传》叙战征存兵谋  元黄泽曾云:“《春秋》书法,须考究前后、异同、详略,以见圣人笔削之旨。”(元赵汸《春秋师说》卷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上》亦称:“《春秋》之义,昭乎笔削。笔削之义,不仅事具始末,文成规矩已也。”所以能成一家之言者,“必有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而后“有以独断于一心”。《左传》以历史叙事解释孔子《春秋》经,“博采诸家,
5月8日,母亲节。还在床上酣睡的阿伊格哉被一阵阵微信提示音给吵醒了。她迷迷糊糊地拿过手机,屏幕上显示时间是八点四十。她点开微信,只见同学群里很是热闹,大家都在发祝福母亲节的段子,还有一些原创的感慨。  班上有才子之称的东子发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小时候,妈妈背着我去医院,如今,我抱着妈妈去输液;小时候,妈妈牵着我上学,如今,我扶着妈妈回家。同学们,家有一老,胜有一宝!祝福我们伟大的母亲节日快乐!妈
【摘要】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原则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我国在具体分配实践中也表现出差异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结构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  【关键词】哥达纲领批判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按劳分配 现实价值    马克思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学说,科学地论断了共产主义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提倡女性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托马斯·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深刻披露了欧洲二元思维社会的父权制思想,同时也塑造了苔丝在男权社会中不断抗争的新女性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以透视哈代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观。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 男性中心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经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把录像教学融入到武术教学中去,不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还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录像教学 传统 教学形式 创新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在校园里也是颇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在讲授每一个技术动作时达到完整、准确的示范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受年龄和
[摘要]打造学生品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树立正确育人理念,设计学生品牌;突出“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学生品牌;创新校园文化,优化学生品牌;关注优秀学生,宣传学生品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品牌 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职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多,高职院校正处于一个充满希望并且竞争激烈的时代。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教
【摘要】现代道德教育的本质不再是管理、控制和约束,而是人性的唤醒和个性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人本主义道德教育,尤其要注意知与行的统一,理论启迪与情感激励的统一。  【关键词】道德教育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道德教育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面临着整个世界由物化走向人本主义的大趋势。我国道德教育在过去的20多年中,在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载体、环境等方面有大量的
清人朱庭珍曰:“唐人七古,高、岑、王、李诸公规格最正,笔最雅炼。散行中时作对偶警拔之句,以为上下关键,非惟于散漫中求整齐,平正中求警策,而一篇之骨,即树于此。兼以词不欲尽,故意境宽然有余;气不欲放,故笔力锐而时敛,最为词坛节制之师。”(《筱园诗话》卷三)此言虽是对高适、岑参、王维、李颀四人七古的总体评价,但最准确的对象首推王维。若将此语移用来评论王诗《老将行》,堪称的评。《老将行》全文如下: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