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兴趣的产生和想象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的情境又能增加学生内心的体验,引起学生愉快情绪和探索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创设科学、合适的音乐情境,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导学生动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起了一个推动的作用。
一、创设语境.激情引思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歌曲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感受进入情境之中,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歌曲的情境中穿梭、寻找,入境激情,由情引思,引发想象。
在三年级欣赏《森吉德玛》一课时,我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原野。天上自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马儿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上,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是那么爱好舞蹈,在牛羊群中欢快地展示着豪放的舞姿。学生的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了,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时我叫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管弦乐合奏曲《森吉德玛》,并展开联想。听完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急着要告诉别人他所想到的。有位说:“听第一段时,我好像悠闲地坐在马背上,眺望着四周,风儿轻拂着我的脸,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心情是那么的舒畅。我还看到了《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他们穿着内蒙人民的衣服,也这样闲逛着。”有一个说:“听到第二段,好像是在晚上。中间一个大火堆。周围由很多人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在跳着舞。中间领舞者是草原上的舞后——森吉德玛,她还邀请我跟她一起到中间跳舞呢!我跳得非常开心!”
在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时,老师在悲伤低沉的旋律烘托下,带上哀伤的语调,慢慢讲述了一个从小失去亲娘的小姑娘受尽后娘虐待的悲惨故事,以此导人欣赏。全班同学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有的同学眼含泪花,眉头紧锁在追忆着什么。这时我叫他们谈谈听后感受,他们连举手的动作也是那么的迟缓。有的说:“我想到了爸爸妈妈都到外面去工作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有时我半夜醒来好害怕,就再也睡不着了,最好快点天亮。”有的说:“我想到了有一天,小白菜的弟弟打破了一只碗,她后娘听到了碗破声,二话没说,就用鞭子狠狠地抽在小白菜的身上……”
二、巧借画面。触境生情
音乐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又是高度抽象的,有时用语言难以描绘清楚,或者觉得用语言怕表达得还不够完美、精致。因此,可以借助于一些图画、动画,来简单地演示歌曲意境,从而触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来了解明白歌曲情绪和角色心情,完美他们的表演,如《小猫钓鱼》是一首活泼、诙谐的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美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唱《秋虫音乐会》一课时。笔者在整块黑板上域了一幅秋日树林画面:一棵大枫树叶子变黄随着阵阵秋风纷纷飘落;果树上挂满鲜艳成熟的果子,像一盏盏大红灯笼;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的水面上,漂流着一只开心的、乘着黄枫叶的小蚂蚁。同学们个个头戴自制的蟋蟀、螳螂、七星瓢虫等秋虫头饰。我便按下了录音按钮。兴奋地说:“秋虫音乐会开始了!”这时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看着画面好似感觉凉风阵阵。自己都成了一只只参加音乐会的秋虫。戴着“螳螂”头饰的小亮正闭着眼睛,手拉小提琴,正陶醉在他的琴声中;几只“小虫”好似展开漂亮、美丽的翅膀,在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还有一个戴着“蟋蟀”头饰的小朋友,忽然走到讲台前,两手互握放在胸前,扮演着独唱演员……能出现这样一幅热闹的音乐会场景.都是小朋友看着这秋景图,听着音乐,再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演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童趣。
三、以音乐技能为基础。创造生活的音乐美
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的节奏。教师可根据太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如低段的节奏很简单,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情景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实物创造节奏,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
四、以歌曲为范本,创作歌词
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如五年级教材中的《对花》这首歌。在学完新歌后,可以启发学生以事富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创作歌词并且设计动作表演。一年级教材中的《春天里》也可以改成《秋天里》《冬天里》等。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又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提高思维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教师创设合适、合理的音乐情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教学中,能辅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指明想象的方向.使他们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合情合理。
一、创设语境.激情引思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歌曲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感受进入情境之中,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歌曲的情境中穿梭、寻找,入境激情,由情引思,引发想象。
在三年级欣赏《森吉德玛》一课时,我描绘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意境:银色的帐篷装点着绿色的原野。天上自云朵朵,地上牛羊成群,马儿悠闲自在地吃着青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上,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是那么爱好舞蹈,在牛羊群中欢快地展示着豪放的舞姿。学生的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了,如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时我叫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管弦乐合奏曲《森吉德玛》,并展开联想。听完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急着要告诉别人他所想到的。有位说:“听第一段时,我好像悠闲地坐在马背上,眺望着四周,风儿轻拂着我的脸,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心情是那么的舒畅。我还看到了《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他们穿着内蒙人民的衣服,也这样闲逛着。”有一个说:“听到第二段,好像是在晚上。中间一个大火堆。周围由很多人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在跳着舞。中间领舞者是草原上的舞后——森吉德玛,她还邀请我跟她一起到中间跳舞呢!我跳得非常开心!”
在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时,老师在悲伤低沉的旋律烘托下,带上哀伤的语调,慢慢讲述了一个从小失去亲娘的小姑娘受尽后娘虐待的悲惨故事,以此导人欣赏。全班同学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有的同学眼含泪花,眉头紧锁在追忆着什么。这时我叫他们谈谈听后感受,他们连举手的动作也是那么的迟缓。有的说:“我想到了爸爸妈妈都到外面去工作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有时我半夜醒来好害怕,就再也睡不着了,最好快点天亮。”有的说:“我想到了有一天,小白菜的弟弟打破了一只碗,她后娘听到了碗破声,二话没说,就用鞭子狠狠地抽在小白菜的身上……”
二、巧借画面。触境生情
音乐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但其表现形式却又是高度抽象的,有时用语言难以描绘清楚,或者觉得用语言怕表达得还不够完美、精致。因此,可以借助于一些图画、动画,来简单地演示歌曲意境,从而触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来了解明白歌曲情绪和角色心情,完美他们的表演,如《小猫钓鱼》是一首活泼、诙谐的歌曲。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导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精美的动画片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于是我便抓住了这一积极的情趣,开始了新课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唱《秋虫音乐会》一课时。笔者在整块黑板上域了一幅秋日树林画面:一棵大枫树叶子变黄随着阵阵秋风纷纷飘落;果树上挂满鲜艳成熟的果子,像一盏盏大红灯笼;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的水面上,漂流着一只开心的、乘着黄枫叶的小蚂蚁。同学们个个头戴自制的蟋蟀、螳螂、七星瓢虫等秋虫头饰。我便按下了录音按钮。兴奋地说:“秋虫音乐会开始了!”这时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看着画面好似感觉凉风阵阵。自己都成了一只只参加音乐会的秋虫。戴着“螳螂”头饰的小亮正闭着眼睛,手拉小提琴,正陶醉在他的琴声中;几只“小虫”好似展开漂亮、美丽的翅膀,在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还有一个戴着“蟋蟀”头饰的小朋友,忽然走到讲台前,两手互握放在胸前,扮演着独唱演员……能出现这样一幅热闹的音乐会场景.都是小朋友看着这秋景图,听着音乐,再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演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童趣。
三、以音乐技能为基础。创造生活的音乐美
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的节奏。教师可根据太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如低段的节奏很简单,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情景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实物创造节奏,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
四、以歌曲为范本,创作歌词
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如五年级教材中的《对花》这首歌。在学完新歌后,可以启发学生以事富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创作歌词并且设计动作表演。一年级教材中的《春天里》也可以改成《秋天里》《冬天里》等。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又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提高思维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教师创设合适、合理的音乐情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教学中,能辅助教师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指明想象的方向.使他们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