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对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彻底治愈患者,不仅在于恢复患者健康,而且是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重要措施。随着细菌学、影像学、免疫学等诊断技术的进展,短程化学疗法的广泛应用和老年患者、耐药患者、合并糖尿病、免疫损害等肺结核患者的增多,使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日趋复杂,需要建立规范的诊断程序和治疗指导原则,以便结核病专业医师及其它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取得共识,正确掌握诊断技术,合理使用化疗方案,提高肺结核病的诊断和处理水平。 一、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有下列表现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应进一步做痰和胸部X线检查。应注意约有20%活动肺结核患者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1.咳嗽、咳痰三周或以上,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他文献
胰头癌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理念不断更新,其最终目的均是提高胰头癌外科R0切除率。日本学者提出的标准化区域淋巴结清扫概念虽被广泛接受,但即使当胰头癌浸润血管(即门静脉和动脉)时联合切除血管,仍有20%~86%的患者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R0切除[1-3],无法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2012年,Adhama和Singhirunnusorn[4]提出胰头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pa
期刊
患者 女性,51岁。因“黏液血便1个月”于2013年8月入院。既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1年,未予特殊治疗,否认肝硬化、糖尿病、家族性肿瘤病史及遗传疾病史。入院体检:一般状态良好,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胸腹盆CT增强扫描:乙状结肠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并周围淋巴结肿大,肝内各叶多发转移(13枚),转移灶最大者最大径约
期刊
目的评估术中不更换体位腹腔镜下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ELAP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收治的51例因末段直肠癌行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1±10)岁。27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APE组),24例接受ELAPE(ELAPE组)。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两
目的了解结直肠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PAP)方法改变对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4月及10月上海市三级及二级医院PAP调查数据(药物种类、是否带入手术室使用、预防应用总天数),采用回归分析调查同期现患率调查数据中SSI发生率与同期PAP使用率的关系。结果3年间共调查2 465例结直肠手术患者,其中三级医院1 784例,二级医院681例。PAP时间≤
患者 男性,58岁。因“腰酸,消瘦伴大便习惯改变2个月”于2011年9月26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入院前2个月曾因便血行痔疮手术,术后出现腰部不适。入院体检:功能状态评分0分,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无腰痛,未触及包块,直肠指检未及肿块。辅助检查:结肠镜检查进镜28 cm,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可疑肿块阻塞肠腔,肠镜无法通过,取6块组织送
期刊
由日本大肠癌研究会主持编纂的日本大肠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2005年发布以来已修订3次。今年初,指南委员会根据近年临床试验结果总结了新的治疗方法和相关药物,更新发布了2014版指南[1]。与2010版相比,新版指南在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方面均有更新(表1,2)。具体包括扩大了内镜下切除治疗的适应证,提高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
期刊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女性发病率第2位[1]。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仅次于肺癌及胃癌[2]。肝脏是结直肠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按照国际通用分类方法,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CRLM)可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是指结直肠癌确诊时发现的或结直肠癌原发灶
期刊
目的探讨用统一的方法处理标本后分别采用国际抗癌联盟和英国皇家病理学会两种R1切缘定义标准判断胰头癌切除标本R1切缘的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因胰头周围肿瘤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获得由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70例。采用统一的方法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进行取材,除胰颈断端、胆总管断端、胃体空肠断端外,用不同颜色标记
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癌症致死第5位病因。大多数胰腺癌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到5%。尽管胰腺癌病因复杂,但家族史和吸烟史是其主要高危因素[1]。胰腺癌间质中存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