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wu8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自己独特的个人态度。”它们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影响着活动的进行。”情绪指随同复杂的无条件反射(如防御反射、性反射、食物反射)而产生的恐惧、愤怒以及性欲和食欲等的体验。广义的情绪即情感。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生的,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爱或恨、高兴或悲哀、欢喜或讨厌等感情。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重视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使之更丰富多彩;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增强认知效果,同时教师自己也受到教益。
  现分别就情感与认知、智力的关系,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1.情绪和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
  我们常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办法多;而心情郁闷不快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让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2.情感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形象思维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有形象思维介入的智力,也就具有了情感色彩。上海社科院朱长超先生认为“积极的情感也是一种智慧。”俗话说“急中生智”。据研究,人脑的功能只开发了10%左右,还有许多潜能没有被开发、利用,当人处于危急情况时,掀起了极大的情绪波涛,激发了潜在智力的释放,所以“急中”能“生智”。正如“水能载舟也能复舟”,情绪可以助人更聪明,从而办好事情;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会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搞糟。
  3.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即身心健康、高智慧与高情感互相平衡、协调发展的人才。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一个整体,是生理和心理、理智和情感、价值和信仰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课堂教学由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教材教法诸要素组成,现分别对前三项略加论述,教材教法问题留待以后再加研究。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拥有愉快而有意义的童年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六岁到十一二岁的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和发展阶段,他们理应拥有幸福的童年。这就要求课堂学习必须是儿童自觉的、主动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学习,而不是消极接受、机械模仿。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生命辉煌
  叶澜教授最近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意义深刻而又富有新意的观点。她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止是为了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止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说得多好啊!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红烛,对“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的理解,往往认为仅仅是对教师牺牲自己、教育后代的赞誉(这种奉献精神当然值得赞扬);然而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照亮别人”正是红烛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所从事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去的人是幸福的,他必将使课堂充满了爱、焕发出生命活力。
  3.注重情理结合,教“书”育人
  “情理结合、教‘书’育人”的意思是:把情感教育与数学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智慧的教学结合起来,既教教科书上规定的数学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如学习兴趣、求是精神等),以及学会控制情绪。这是一个大题目,要大家共同来做文章,在这里只能举例说明。
  北京的吴正宪老师有一次教学“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时,把平平淡淡的教材内容教活了,听课的教师说,吴老师把这杯“白开水”酿成了甘醇、芳冽的“茅台酒”。吴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之后,让学生独立试解应用题:
  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请问他一天一共做了多少零件?(要求列综合式解答)
  学生这样计算:“12 ×3+4=12 ×7。”这就与已有知识“先乘除后加减”发生了矛盾,这里怎么先算加法了呢?学生说:“不先算加法,就要出现‘36个零件加4小时’的荒谬情况。”吴老师表现出一副非常着急的样子,说:“对呀!运算顺序要求我们先做乘法后做加法,可是实际生活又要求我们先加而后乘,怎么办呢?”学生们陷入沉思。在这样的情况下,吴老师引进了“小括号”。使算式变成:12 ×(3+4)=12×7,这样,矛盾似乎解决了。但是,学生小王不服,她说:“我用‘12×3+12×4’也可以解决,不必用小括号。”这时,一旁听课的教师都为吴老师捏了一把汗:“怎么处理?”但见吴老师机智地说:“小王同学想得好。我们再来做一道题:
  王宏同学有90本小人书,他自己留下30本,把剩下的小人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多少本?(要求列综合算式)
  全班同学一起计算。结果,用小括号列式的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小王则仍在抓耳挠腮,在草稿纸上涂涂改改。吴老师耐心等待,直到小王心悦诚服接受了小括号。吴老师表扬了小王的求是精神,得到全班同学的喝彩。
  这一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师生民主合作、平等讨论问题,教师不仅仅用理智上课,还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的喜爱、兴趣、同情和幽默,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披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城区教育办)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了解空气净化器对超声洁牙诊室内颗粒物的净化效果,探讨室内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净化器净化效果的影响,于2016年11-12月选择深圳市某超声洁牙诊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气溶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评价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 Pubmed、Medline、CNKI、CBM、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时下的语文课堂也真的“新”起来了,“生成”成了时尚,“感悟”成了主流,“对话”成了新宠。各种教学风格和流派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面对各种各样可参考的蓝本,我们却不知该怎样“扬弃”。笔者以为,在鼓励大胆创新的同时,更应该继承传统的优秀教学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站在现代的角度,给传统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内涵。经过选择性吸纳和涅槃般的重生,才能开出鲜艳夺目的奇葩。    一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目标、形式单一;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这显然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张扬学生的个性呢?    一、 作业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传统遮盖疗法联合综合训练治疗 4~8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 年 1 月至 2018年 2 月收治的 84例4~8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再创造” 中学数学。其核心便是“教学做合一”。笔者认为“教学做合一”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作为方法来说,它是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二是它普遍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而传统的教学过分偏重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