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作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简而言之,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实践证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行为举止和坚强的情感意志。中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有逆反心理很正常,也是普遍现象。所以,利用暗示,相信、尊重、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引导,效果也许会更好。
当然,暗示的力量不乏令人深思的例证。记得在一次全年级拔河比赛中,我班选手一直情绪高昂地对抗其他班级,团结协作得非常好。可就在最后决赛前,因为我判断对手也比较强大,在与本班选手交流时涨了别人志气,灭了自己班威风。当原本旗鼓相当的两个班比赛时,我发现竟然很快就形成了输赢的定局。事后也有学生抱怨道:“老师,都怪你说得不好。”其实我知道,的确是因为我的消极暗示消蚀了我班学生的精神力量即积极性和韧劲,我之前的暗示使有些选手过早放弃了比赛,一旦出现个别几个人没尽全力,那么输就成了必然。假如之前我的暗示是积极的,让学生产生斗志的话,他们势必会搏一搏,或许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我曾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不错,能力强,却不愿意担任任何班级职务。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原来与我对她的一次批评有关,因而让她遭到挫折就退缩、自怨自艾,继而不可自拔,陷入恶性循环。所以,要想解开她的心结,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让她重新获得老师对她的信任和认同,我就直接安排她做一些事情,且做出一定的暗示。比如有些事情要能力很强的学生去办、关键还要有勇气去挑战和证明自己、曾经的一些失误不必耿耿于怀等。这样很快她就淡化了一些不良情绪。
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平时在班级教育中,要妙用直接暗示。作为老师,我经常有意识地肯定学习、品行兼优的学生的自身努力与坚毅执着,时常暗示成功者都有类似于他们身上的积极向上的良好个性,直截了当地发出刺激信息,使其不假思索地接受,达到预期目的。这种直接暗示,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其周围的同学都有榜样示范作用。有时优秀学生个体言行的直接暗示比老师正面教育更加直接有效。同样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我们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其不断进步,这样可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我们也可妙用间接暗示。暗示者向他人发出比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显露动机,也不明指意义,而是让他人从暗示的内容去理解,从而接受其暗示。这种暗示含义深刻,委婉自然,易为人接受。有时,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顾左右而言他,而并非直接把事情说出来,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健康情绪。记得曾有一个女生有早恋倾向,但其家庭情况特殊,生母过早抛弃她,父亲再组家庭对其冷漠、不管不问,但她却凭借自身的聪明努力和坚强做得很优秀,只是特殊的磨难造成她的心智早熟。如果就事论事,势必造成该女生自尊心的伤害,所以我在处理时运用了一则相关故事对其晓之以理。后来也利用一些其他的事例旁敲侧击,轻描淡写地指出对异性的倾慕在人生中很正常,但要明确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聪明的孩子自然接受到相关暗示,很快一切正常。
间接暗示还可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如运用“声东击西”等军事方法,以及生活中的“激将法”来达到目的。对于好胜心强的学生,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更能激发他的斗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个性发展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样如为了把学生教育成知恩感恩、勤学守纪的孩子,老师可以指定学生给自己和家长分别写信。信中的内容是汇报自己的许多优点,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教育,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描述他们在生活中和班级中养成了许多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渐渐地,这些学生果真克服了以往的坏习惯,变精神了,懂礼貌了,守纪律了,爱学习了。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写信汇报的过程中受到暗示,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好学生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学生的规范,这样,以往的不良习惯或品行就被消除了。在培养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很难维持学习兴趣的学生时,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要善于利用心理暗示,给这部分学生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受到别人认可的满足感。当学生体验到了这种乐趣时,学习动机随之得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也得到增强,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比如老师非常希望复习迎考期间各位学生能尽全力复习好各学科,查漏补缺或精益求精,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教育时强调学生复习功课不可太疲劳,作业时间不要拖得太晚,合作小组成员互助不要太紧张,虽然是言语劝告不要,却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努力学习的好习惯。这正是暗示的有效结果。
暗示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但其形成在一定特殊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环境下。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暗示环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学生心理的变化。我们可以运用暗示诱导,即老师利用暗示的技巧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错觉。如我时常借用其他老师的话语来间接表扬学生整体团结、礼貌、诚实,聪明、守纪律、又负责任,郑重其事地对学生说:“早晨听到你们整齐的读书声,我很喜欢,看见你们天天有点小进步,我很开心……”有时我会及时发短信把我班取得的荣誉和进步告诉家长,让他们了解这些成就依靠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接受暗示:他们有能力,他们很努力。这样,大家自然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直接表露的方式相比,学生印象更深刻。学生们自我肯定,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或许已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了。要学会奖励学生,为学生喝彩,哪怕是他们一丁点的进步,都不要忘记对他们说一声:“哦,你们做得真不错,明天继续努力哦!”经常用这样的言语暗示,学生情绪稳定,自信有能力控制各种应激。他们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心理活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困境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生活的勇者。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发挥自我暗示的巨大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暗示,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洒到潜意识的土壤里,并在成功过程中减少因考虑不周和疏忽大意等招致的破坏性后果。我们在对学生心理指导时,要帮助每个学生把自我暗示作为提高自己应付应激能力的策略。老师也可设身处地地演示一些情形来给学生作暗示。如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这时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不急,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学习本身就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与其痛苦地结束,不如快乐地开始。”“有父母和老师监督我、帮助我是一种幸运,而这次我只有靠自己了。”我教过的很多要求上进的学生,我都鼓励他们利用自我暗示来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多方面良性循环的发展,良好的个性自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对于被电视剧、游戏、上网聊天等因素诱惑的同学,让他们学会自我暗示,减轻心灵的痛苦挣扎,在心里默念:“电视剧只能让我消磨更多的时间,我愿意为梦想放弃暂时的娱乐。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教他们像鼓励朋友一样鼓励自己,他们会渐渐发现自己面对诱惑而能不为其所动。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将自己的人生向积极的方向引导。自我暗示的成功运用,会使人一生受益。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就、受到的一次小小赞扬,也会发挥自我暗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以后遇到困难时,过去的成功情形就会立刻浮现,内心得到过的鼓励和信心,可以使人重获力量,增加自信,恢复乐观。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接受。”我们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并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合理运用心理暗示,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和良好的习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学)
当然,暗示的力量不乏令人深思的例证。记得在一次全年级拔河比赛中,我班选手一直情绪高昂地对抗其他班级,团结协作得非常好。可就在最后决赛前,因为我判断对手也比较强大,在与本班选手交流时涨了别人志气,灭了自己班威风。当原本旗鼓相当的两个班比赛时,我发现竟然很快就形成了输赢的定局。事后也有学生抱怨道:“老师,都怪你说得不好。”其实我知道,的确是因为我的消极暗示消蚀了我班学生的精神力量即积极性和韧劲,我之前的暗示使有些选手过早放弃了比赛,一旦出现个别几个人没尽全力,那么输就成了必然。假如之前我的暗示是积极的,让学生产生斗志的话,他们势必会搏一搏,或许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我曾有这样一个学生,成绩不错,能力强,却不愿意担任任何班级职务。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原来与我对她的一次批评有关,因而让她遭到挫折就退缩、自怨自艾,继而不可自拔,陷入恶性循环。所以,要想解开她的心结,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让她重新获得老师对她的信任和认同,我就直接安排她做一些事情,且做出一定的暗示。比如有些事情要能力很强的学生去办、关键还要有勇气去挑战和证明自己、曾经的一些失误不必耿耿于怀等。这样很快她就淡化了一些不良情绪。
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平时在班级教育中,要妙用直接暗示。作为老师,我经常有意识地肯定学习、品行兼优的学生的自身努力与坚毅执着,时常暗示成功者都有类似于他们身上的积极向上的良好个性,直截了当地发出刺激信息,使其不假思索地接受,达到预期目的。这种直接暗示,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其周围的同学都有榜样示范作用。有时优秀学生个体言行的直接暗示比老师正面教育更加直接有效。同样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我们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其不断进步,这样可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我们也可妙用间接暗示。暗示者向他人发出比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显露动机,也不明指意义,而是让他人从暗示的内容去理解,从而接受其暗示。这种暗示含义深刻,委婉自然,易为人接受。有时,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顾左右而言他,而并非直接把事情说出来,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健康情绪。记得曾有一个女生有早恋倾向,但其家庭情况特殊,生母过早抛弃她,父亲再组家庭对其冷漠、不管不问,但她却凭借自身的聪明努力和坚强做得很优秀,只是特殊的磨难造成她的心智早熟。如果就事论事,势必造成该女生自尊心的伤害,所以我在处理时运用了一则相关故事对其晓之以理。后来也利用一些其他的事例旁敲侧击,轻描淡写地指出对异性的倾慕在人生中很正常,但要明确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聪明的孩子自然接受到相关暗示,很快一切正常。
间接暗示还可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如运用“声东击西”等军事方法,以及生活中的“激将法”来达到目的。对于好胜心强的学生,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更能激发他的斗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个性发展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样如为了把学生教育成知恩感恩、勤学守纪的孩子,老师可以指定学生给自己和家长分别写信。信中的内容是汇报自己的许多优点,感谢父母的养育和教育,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描述他们在生活中和班级中养成了许多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渐渐地,这些学生果真克服了以往的坏习惯,变精神了,懂礼貌了,守纪律了,爱学习了。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写信汇报的过程中受到暗示,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好学生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学生的规范,这样,以往的不良习惯或品行就被消除了。在培养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很难维持学习兴趣的学生时,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要善于利用心理暗示,给这部分学生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受到别人认可的满足感。当学生体验到了这种乐趣时,学习动机随之得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也得到增强,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比如老师非常希望复习迎考期间各位学生能尽全力复习好各学科,查漏补缺或精益求精,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教育时强调学生复习功课不可太疲劳,作业时间不要拖得太晚,合作小组成员互助不要太紧张,虽然是言语劝告不要,却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努力学习的好习惯。这正是暗示的有效结果。
暗示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但其形成在一定特殊的心理环境和外在环境下。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暗示环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学生心理的变化。我们可以运用暗示诱导,即老师利用暗示的技巧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错觉。如我时常借用其他老师的话语来间接表扬学生整体团结、礼貌、诚实,聪明、守纪律、又负责任,郑重其事地对学生说:“早晨听到你们整齐的读书声,我很喜欢,看见你们天天有点小进步,我很开心……”有时我会及时发短信把我班取得的荣誉和进步告诉家长,让他们了解这些成就依靠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接受暗示:他们有能力,他们很努力。这样,大家自然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直接表露的方式相比,学生印象更深刻。学生们自我肯定,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或许已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了。要学会奖励学生,为学生喝彩,哪怕是他们一丁点的进步,都不要忘记对他们说一声:“哦,你们做得真不错,明天继续努力哦!”经常用这样的言语暗示,学生情绪稳定,自信有能力控制各种应激。他们的心理状态得到调节,心理活动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困境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生活的勇者。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发挥自我暗示的巨大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暗示,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洒到潜意识的土壤里,并在成功过程中减少因考虑不周和疏忽大意等招致的破坏性后果。我们在对学生心理指导时,要帮助每个学生把自我暗示作为提高自己应付应激能力的策略。老师也可设身处地地演示一些情形来给学生作暗示。如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这时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不急,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学习本身就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与其痛苦地结束,不如快乐地开始。”“有父母和老师监督我、帮助我是一种幸运,而这次我只有靠自己了。”我教过的很多要求上进的学生,我都鼓励他们利用自我暗示来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多方面良性循环的发展,良好的个性自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对于被电视剧、游戏、上网聊天等因素诱惑的同学,让他们学会自我暗示,减轻心灵的痛苦挣扎,在心里默念:“电视剧只能让我消磨更多的时间,我愿意为梦想放弃暂时的娱乐。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教他们像鼓励朋友一样鼓励自己,他们会渐渐发现自己面对诱惑而能不为其所动。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将自己的人生向积极的方向引导。自我暗示的成功运用,会使人一生受益。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就、受到的一次小小赞扬,也会发挥自我暗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以后遇到困难时,过去的成功情形就会立刻浮现,内心得到过的鼓励和信心,可以使人重获力量,增加自信,恢复乐观。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接受。”我们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的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并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合理运用心理暗示,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和良好的习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