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作为研学旅行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研学导师必须具备知识能力素养、信息素养、实践素养、研究素养、生态素养、安全素养等专业素养。培养研学导师专业素养,需要研制研学导师专业标准,开展研学导师培养培训,构建研学导师评价机制,优化研学导师成长环境。
关键词:研学旅行;研学导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B-0004-0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发展,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正在进入广大中小学校。在研学旅行实施的过程中,研学导师在制定研学目标、选择研学内容、组织研学活动以及开展研学评价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研学导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加之培养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研学导师在中小学研学旅行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优化研学导师培养路径,助力研学导师专业素养提升,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提供师资保障。
一、研学导师的角色及特点
(一)研学导师的角色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对研学导师进行了概念界定:“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要求研学活动承办方“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凹由此可见,研学导师要能够根据研学旅行目标制定的研学计划,有效地组织学生在研中学、在学中研。研学导师既不同于学校的带队老师,又区别于导游,是一个专业型、综合型角色,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备专业素养。
(二)研学导师的特征
1.专业性
研学导师需要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具有从事研学旅行的专门知识、技能。研学导师与学校教师不同:学校教师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系统地掌握“是什么”,教学内容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而研学导师更加注重培養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和态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怎么办”,并引导学生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体验生活、探索世界。
2.教育性
研学旅行是一种实践导向型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教育主要在教室中进行,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研学旅行的场所多在室外,学生缺乏相关的活动经验,若缺少研学导师的教育引领,学生可能会自由散漫、茫然无措,难以达到研学的效果。因此,与教师一样,研学导师也是教育者,是研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3.服务性
研学导师负责整个研学旅行过程的实施管理,除了设计、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研学活动之外,还要设计研学旅行的活动路线,协调研学旅行的实践基地,负责研学旅行中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因此,研学导师还是服务性的专业人员。研学旅行往往以集体的形式进行,人数比较多,规模比较大,研学导师需要根据研学项目、研学成员等的特点,制订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以确保研学旅行的效果。
4.综合性
研学导师是集教师、导游、辅导员、安全员、后勤管理员于一身的综合性角色。研学过程中,研学导师既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决研学旅行中的教育问题,以落实研学目标,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心理、情绪等问题,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研学旅行结束后,研学导师还要负责后续相关事项的处理。
二、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专业型、综合型角色,研学导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笔者认为,研学导师应具备以下六大专业素养:
(一)知识能力素养
要组织好研学旅行这一特殊的课程活动,研学导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素养。一方面,研学导师要具备完备的研学旅行知识体系,主要涉及研学课程知识、安全知识、室外活动知识等;另一方面,研学导师要具备带领学生研学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与研学情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研中学、在学中研。“创造性有一个重要特点,即要创造就必须具备获取基本背景知识的能力。"I知识能力素养是研学导师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素养,只有掌握丰富的研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研学能力,研学导师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信息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接触的信息大多是给定的、受控的;但研学旅行不同,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研学场所接收到的信息更为丰富、更加繁杂。这就要求研学导师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态度、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其核心是信息能力。从综合应用信息的视角来看,教师信息能力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应用信息来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国。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研学导师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面收集整合关于研学主体、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场所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设计、组织、指导研学旅行活动,解决研学旅行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学校教育常常只是轻轻掠过信息的表面”叫的弊端,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管理信息、解码和释读信息、筛选和应用信息,透过信息表层去挖掘其更深的意义,从而在繁杂的信息中发现并利用重要的信息。
(三)实践素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重问题解决和探究过程的开放式学习,说到底是一i]实践的艺术问。作为一种实践性学习,研学旅行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对研学导师的实践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R。纸上谈兵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研学导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技巧,才能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并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于学校学习,研学旅行的实践场景是不断变化的,实践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过程中也有更多的变数,这要求研学导师不仅要具有实践能力、实践经验,而且必须富有实践智慧,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响。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导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随机应变,对非预期的生成性问题、突发性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从而促进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研学旅行;研学导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6B-0004-0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发展,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正在进入广大中小学校。在研学旅行实施的过程中,研学导师在制定研学目标、选择研学内容、组织研学活动以及开展研学评价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研学导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加之培养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研学导师在中小学研学旅行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优化研学导师培养路径,助力研学导师专业素养提升,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提供师资保障。
一、研学导师的角色及特点
(一)研学导师的角色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对研学导师进行了概念界定:“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要求研学活动承办方“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凹由此可见,研学导师要能够根据研学旅行目标制定的研学计划,有效地组织学生在研中学、在学中研。研学导师既不同于学校的带队老师,又区别于导游,是一个专业型、综合型角色,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备专业素养。
(二)研学导师的特征
1.专业性
研学导师需要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具有从事研学旅行的专门知识、技能。研学导师与学校教师不同:学校教师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系统地掌握“是什么”,教学内容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而研学导师更加注重培養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和态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怎么办”,并引导学生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体验生活、探索世界。
2.教育性
研学旅行是一种实践导向型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教育主要在教室中进行,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研学旅行的场所多在室外,学生缺乏相关的活动经验,若缺少研学导师的教育引领,学生可能会自由散漫、茫然无措,难以达到研学的效果。因此,与教师一样,研学导师也是教育者,是研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3.服务性
研学导师负责整个研学旅行过程的实施管理,除了设计、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研学活动之外,还要设计研学旅行的活动路线,协调研学旅行的实践基地,负责研学旅行中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因此,研学导师还是服务性的专业人员。研学旅行往往以集体的形式进行,人数比较多,规模比较大,研学导师需要根据研学项目、研学成员等的特点,制订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以确保研学旅行的效果。
4.综合性
研学导师是集教师、导游、辅导员、安全员、后勤管理员于一身的综合性角色。研学过程中,研学导师既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解决研学旅行中的教育问题,以落实研学目标,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心理、情绪等问题,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研学旅行结束后,研学导师还要负责后续相关事项的处理。
二、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专业型、综合型角色,研学导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笔者认为,研学导师应具备以下六大专业素养:
(一)知识能力素养
要组织好研学旅行这一特殊的课程活动,研学导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素养。一方面,研学导师要具备完备的研学旅行知识体系,主要涉及研学课程知识、安全知识、室外活动知识等;另一方面,研学导师要具备带领学生研学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与研学情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研中学、在学中研。“创造性有一个重要特点,即要创造就必须具备获取基本背景知识的能力。"I知识能力素养是研学导师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素养,只有掌握丰富的研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研学能力,研学导师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信息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接触的信息大多是给定的、受控的;但研学旅行不同,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研学场所接收到的信息更为丰富、更加繁杂。这就要求研学导师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态度、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其核心是信息能力。从综合应用信息的视角来看,教师信息能力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应用信息来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国。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研学导师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面收集整合关于研学主体、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场所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设计、组织、指导研学旅行活动,解决研学旅行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学校教育常常只是轻轻掠过信息的表面”叫的弊端,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管理信息、解码和释读信息、筛选和应用信息,透过信息表层去挖掘其更深的意义,从而在繁杂的信息中发现并利用重要的信息。
(三)实践素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重问题解决和探究过程的开放式学习,说到底是一i]实践的艺术问。作为一种实践性学习,研学旅行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对研学导师的实践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R。纸上谈兵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研学导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技巧,才能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并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于学校学习,研学旅行的实践场景是不断变化的,实践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过程中也有更多的变数,这要求研学导师不仅要具有实践能力、实践经验,而且必须富有实践智慧,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表现出足够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响。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导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随机应变,对非预期的生成性问题、突发性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从而促进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