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生活关系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09-01
  幼儿园的课程与幼儿息息相关,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日常生活琐事都围绕幼儿生活展开,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我发现课程的生成和展开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我从事幼儿教育的经历,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现在生成主题和建构的课程对比,感受颇深。从去年开始,我园开始实施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在发展幼儿能力课程实践中,我们制定的一日计划从晨间开始,一天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就为其明确目标与过程,允许教师针对活动制定用文字记录的计划,或教师内在的思考。但都要有目标意识。促使教师以此来组织实际的教学,达到一日活动的教育意义。我们把这一天的课程组织形式叫做活动链。
  1幼儿的兴趣是课程的指导方向
  幼儿园的课程在传统上都存在一种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不论是在游戏中的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是存在着老师的备课本里有什么,孩子今天就要学习什么的问题,而忽视了孩子是不是对此有兴趣。有的时候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把教具、幼儿的活动材料都准备的十分充分,故做神秘地出示教具。可是孩子们的兴趣从感知到教具的神秘以后马上就消失掉了。这时教师不免要困惑,为什么精心设计的课程幼儿不感兴趣?其实忽视了孩子的生活本身。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动机,是课程的指导方向。
  2课程的组织要体现孩子生活中的各种特性
  我们常说要尊重孩子,一切要从孩子的发展特点入手,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孩子充分交往的场所,要发现孩子的各种特性,儿童也只有在同伴的交往中,在社会的锻炼里才有可能适应社会中的生活。
  为兴趣而学习,才会学习的轻松,快乐。我们常说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开心,其实就是幼儿园课程生成的动机。
  幼儿喜歡的事物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上如果一味追求自己的教学效果,想让孩子掌握多少的知识,词汇,对幼儿进行机械化的教学就容易失去孩子自身能力的培养。幼儿眼中的世界有别于成人,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操作活动,让幼儿主动探索,自我进行建构。
  对话的形式区别于成人高高在上的教育。教师在教育的时候要与幼儿保持一个平等的地位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教师不要只充当于一个技能的传授者,而是游戏的参与者。在生活里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幼儿的游戏。
  就拿发展幼儿语言这个课程来说,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例如:我们幼儿园旁边就是运河公园。因此,它就成了我班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必去之处。在那里利用散步的机会,幼儿光着脚丫在草地上感受小草的感觉;用落下的树枝搭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公园里的树木写生;雨天撑着小伞走走;和鸽子嬉戏;拣落叶、拾果子……。这样的活动中老师和幼儿处于一个平等的对话地位.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可说,幼儿的语言生动活泼,表达欲望十分强烈。例如:幼儿和老师一起在光着脚丫在草地上走走,尽情进行感受后,启发他们描述。有的说:光着脚走在草地上象小草在挠我的痒痒;有的说:有点疼,象真针刺着我的脚;有的说:真软象毯子……老师和幼儿把整个身体都躺下来,让他们感受后,幼儿说:小草象小虫从毛衣里钻进来。教师和幼儿以平等的地位边讲边说,丰富幼儿的词汇也发展他们良好的交往。
  幼儿操作,游戏直接得到经验的一日活动。
  这样的课程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他们会主动参与,课程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我们的活动组织按以下原则实施:
  目标性原则:从选择内容开始,注重目标的主导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将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它们是有机融合的整体,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或方式取某一方面为主要目标。
  操作性原则:我们课程的特色之一就是频繁带幼儿到自然环境中去求学,要求幼儿自带各种操作材料等。我们还把生命科学研究的某些方法,如解剖实物纳入到幼儿操作性学习的方式中。
  游戏渗透性原则:皮亚杰游戏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在2——7岁处在象征性游戏阶段。我们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多次安排幼儿的自选活动。配上幼儿自带玩具的要求,提供游戏机会,诱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对于幼儿活动的延伸,我们给予支持。同样重视幼儿生活中的自发游戏。
  动静交替原则:一是把早操和自选活动剥离,二是启用早操的户外动态特征,把早操作为独立活动。按照动静交替原则编排在两个教育活动之间以调节幼儿一日活动。
  学科有机组合原则:学科是实施课程的手段,多学科的有机组合,是为了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效率。应该以动态的形式去组合,如何把各学科有机地组合为同一内容服务是组合的基本特征。
  补充性原则:我们将下午的1小时的时间作为上午某个活动时间的不足,玩兴未尽或任务没完成的补充。
  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效率。应该以动态的形式去组合,如何把各学科有机地组合为同一内容服务是组合的基本特征。
  补充性原则:我们将下午的1小时的时间作为上午某个活动时间的不足,玩兴未尽或任务没完成的补充。
  强调幼儿园的课程应该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上是重视幼儿的人本生存,更加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驾御生活的前提是能力,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在支持和帮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方面进行研究,在此我们仅仅是一点探究。幼儿的生活是课程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我们要把握这样的教育契机,促进我们的孩子在一个更为适宜,更为有生活意义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学校硬件的限制,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且多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有些家长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使得孩子在家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分析好学生现状,有的放矢。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改正错误。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班级学生的管理者,除了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还要对学生有
鸟类的排卵过程为卵巢发育成熟并产生成熟的卵泡,卵泡脱离卵巢通过输卵管的各个部分形成完整的蛋,并最终排出。而在这个过程中卵巢和输卵管受到诸多的生长因子和激素的调控。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多媒体化的现代教育手段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阐述高中教学中投影仪的使用与维护技巧。  【关键词】投影仪的影响;使用;维护;处理【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08-01  1学校投影仪的使用为教学带来方便与弊端  投影
【摘要】“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比过去更细致更复杂的工作,抓得科学、合理,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总之,只要我们能让他们不断努力,在自己的起跑线上每天都能向前进一步,最终就会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优补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08-02  “培优补差”一直是我们教
本文通过对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人工牧草(紫花苜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以及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年限、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类型的紫花莒蓿地的土壤含水
【摘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投影技术可以使很多不容易演示操作的实验通过视频或者动画模拟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为化学教学提供便利。尤其可以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多媒体展台,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清楚准确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加深印象,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多媒体展台; 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
本研究以来自南疆白绒山羊核心群2个不同群体的317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山羊的体重(body weight, BW)、产绒量(cashmere weight, CW)、绒纤维直径(fiber diameter, FD)、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04-02  问题是思维的载体,更是思维的原动力.一节优质的数学课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问题的设计,换句话说,一堂数学课的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更能通过高水平问题的解决来建构新的知识.精妙的问题不仅能使课堂流畅自然,更能激活学生的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03-01  一所学校无论大小,但都要牵涉到人、钱、事、物。既要协调上下内外关系,也要建立必要的社会关系。那么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之中,有诸多的治校之道,为此,我结合工作实际,就一个调整,两个夯实,三个明确,四个处理,从四个方面谈学校管理中的细节:  1调整一个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平和的心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