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业退货分析及对策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退货是图书业的典型特色,是利润流失的关键点。退货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整个图书业的发展。本文将对退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图书退货;对策;行业展望
  我国图书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行业竞争。全国各种实力参差不齐的出版社不计其数,各家出版社为了拓展市场,大都实行了图书“代销”模式,销售商为出版商销售图书,销售不完的可以按原进货价格全部退货。在这种模式之下,伴生了大量的库存和退货。近年来,图书退货率呈增长趋势。
  一、我国图书业退货产生原因分析
  1.出版社方面
  在出版新书前缺乏市场调研,导致市场上缺少适销对路的图书,平庸书多精品书少;在价格方面习惯性按照印张定价,没有策略;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开本、封面和版式随意;新书的出书太快,导致市场饱和;在促销方面,图书上架之后没有做好后续宣传工作;在渠道方面,盲目发书,和门店之间缺乏图书信息沟通。
  2.中间供应商(中盘)方面
  对门店请求发货的数量没有限制,而门店经常要求过量发货,这样就造成大量的退货;对门店的退书质量也没有限制,这样往往造成退书质量严重损坏,增加了货损成本;从出版社进货时缺乏适当的市场调查,盲目进货,滞销而退货。
  3.门店方面
  门店进货机制不健全,对书籍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各类图书销售面积、书架陈列位置不合理,造成读者的购买欲望降低;书店销售人员素质不高,无法有效地向读者推荐书籍。
  二、针对我国图书业退货问题的对策
  1.出版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出版新书之前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多出受读者欢迎的精品书籍;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有节制地出版新书;大力加强宣传促销工作;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及时了解门店反馈的图书需求信息;健全出版社管理机制,建立“代销”模式以外的销售渠道。
  2.中间供应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充分调研下游门店图书销售量的基础之上,限制门店请求发货数量,从根源上减少退货量;在退书流程环节上加强图书质量监督管理,有利于退书的二次上架销售;在原有库存仍旧充足的情况下,减少或者避免盲目接收出版社的主动发货等。
  3.下游门店要积极配合上游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门店进货管理制度,针对市场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货;合理规划书架布局,改善门店销售环境,为读者营造良好的购书环境;在营销方面引进销售人才或对现有销售人员加强培训,对于优质书籍加强宣传推荐工作,经常举办促销活动等。
  三、行业展望
  在以上的发展思路下,图书行业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的市场需求带来新的挑战和商机
  就目前的图书市场而言,正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图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围绕着消费者转。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图书等商品的市场需求也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出版社要尽快适应这种转变。出版社要与时俱进,以市场为根本出发点,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图书出版发行,并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策略,尽可能得占领市场的一席之地。
  2.科技发展带动出版业的技术进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实现了单一种类、数量稀少的即时出版印刷,这使得人们对于图书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新媒体技术,要适应这一变化,图书企业应该重审自身所处环境,对相应企业资源做出重新配置调整。
  3.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全球化合作、引进外资、加强国内与国外图书出版企业的交流合作是行业趋势,中国的出版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我国汲取了WTO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有关图书行业的法律也日趋完备,这将严厉打击非法盗版等侵权行为,使图书出版行业的生存发展环境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益.谈谈退货[J].中国图书商报,2000
  [2]张大勇.解决图书行业逆向物流之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4)
  [3]张文飞.出版集团态势之我见[J].中国出版,2005(8)
  作者简介:
  徐少堃(1981-),男,安徽蚌埠人,讲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流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系統规划,逆向物流。
  基金项目:
  1、本文系201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冷链物流企业配送管理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K2014A251,主持人:徐少堃)成果之一;2、本文系2011年度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企业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研究》(项目编号YJKT201109,主持人:徐少堃)结题成果;3、本文系2010年度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仓储管理》(主持人:徐少堃)结题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施开放型经济政策,而开放经济在抵御此次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转型期需要继续提供开放的经济环境,进而加快金融信息、资本、劳动力等多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再次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企业已经全面参与到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开放的经济环境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竞
期刊
【摘要】“使民重死而不远徙”的解读,出土的简帛本中没有“不”,应为衍文。从老子所处时代的特征、“道”与“智”的哲学理论与其政治主张来看,全句意在劝诫统治者停止战争,引导民众尊重和接纳叶落归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被短期物质诱惑或政府政策趋使而随意迁徙,造成更大的社会动荡与灾难,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让人类生命的发展达到最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老子;小国寡民;重死;叶落归根  老子的传世之作《
期刊
【摘要】刑事责任年龄的科学确定关系到未成年人是否受刑事追究,关系到受害人的利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是否能得到保护,刑事责任年龄是否科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考察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刑事责任年龄,收集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责任年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充分论证刑事责任年龄的科学定位。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综合平均;
期刊
【摘要】心理契约管理是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的一种管理方式,有效的心理契约管理能够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归属感,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避免流动性强,教师资源的缺失。心理契约管理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增加教师对学校信任。且心理契约能够增强管理者与成员之间的心理交流,从而对成员的工作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目前相关的院校根据心理契约作用,与教师实际的工作环境结合,构建
期刊
【摘要】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主要采取了“休克疗法”,妄图跨入资本主义大国之列。然而,经济改革未带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反而造成了俄罗斯十多年的混乱局势,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滑落至低谷。普京在关键时刻带领俄罗斯探寻一条“有俄罗斯特色”的振兴国家之道路——行政改革。普京行政改革的特点是:与世界接轨、采用渐进式的手段进行以及具有权威主义的色彩。虽然普京一系列的行政改革措施频繁,但实际效果却不大,影响普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三四线城市中具有高库存特点的宿州市为例,根据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的楼市交易数据,分析了其商品房高库存的状况,统计结果表明,在2015年下半年,高供给低需求是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常态;各县区库存压力存在差异:埇桥区库存压力最大,灵璧县最小。在对其商品房高库存形成机理和购房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出发点,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务、城市产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型桥梁集群监测信息技术常见类型、技术异常种类划分,并就成因和识别方式展开分析,对大型桥梁集群的信息监测工程技术认知,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型桥梁;集群监测;信息技术  1.国内大型桥梁发展成果与技术成长脉络  1.1国内大型桥梁发展迅猛  近十年来,是我国大跨径桥梁建设的辉煌时期,一批设计施工难度大、结构新颖、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桥梁的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公
期刊
【摘要】海牙常设仲裁法院7月12日做出了一份完全有利于菲律宾的裁决后,因获得借口而欣喜若狂的华府政治精英们就不断反复要求中国服从裁决,并向中国施压,强调中国如果拒绝服从裁决就是在威胁国际秩序。然而,华府政治精英们显然是忽略了美国自己正是长期以来通过行使“大国特权”来应对自己不愿遵循的相关国际法的‘先行者’。  【关键词】中国;南海裁决;美国  南海裁决之后的中国并不是像美国参议员马可·卢比奥所说‘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对于居住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除了强调实用性之外,对于舒适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本文就结合目前软装饰与硬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优化组合进行简析。  【关键词】软装饰;硬装饰;室内设计  软装饰与硬装饰  软装饰就是当完成了室内装修之后,能够随意改动与变换位置的装饰物或者是家居,其中包括,沙发套、靠背、窗帘、装饰铁艺等等。  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外
期刊
【摘要】近代的旅游史以民国成立到新中国诞生为时间界限;研究范畴“虚实结合”,其中虚包括:旅游思想、观念和旅游管理制度,实包括:旅游产业、区域旅游、旅游文学、旅行人物和特殊旅游活动;近代旅游史的研究尚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  【关键词】近现代;旅游史;研究范畴  一、近代旅游史的时间界定  传统的划分方法“近代”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