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文就是苦差事。有的没有内容可写,不知如何下笔,只好闭门造车,东拼西凑;有的苦于言语的运用,没有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只好简简单单,敷衍了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内容空乏,层次不清,言不着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多读书。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言道出读书对于写作的帮助。幼时冰心就喜读文学,写文章往往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老师评价她的文章颇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因此,多读书,对写作难的学生而言,实在不可缺少。所以教师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书。一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书籍,只要有益,什么书都让他们读。可读国内国外的,也可读古代现在的;可读小说散文,也可读历史地理。广泛的阅读可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语感,为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材料。碰到作文,自然会在心灵激起火花,源源不断把自己的所闻所感急速倾诉,完成作文。二要让学生多读多背。读书以致背熟,才能不断积累词汇,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融会贯通、据为已有的效果。那些精彩句,精彩片段或整篇美文,背得滚瓜烂熟,已在自己的脑袋里扎根,当自己要用的时候,它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从而做到用词不致贫乏,言语形象生动。
品美文。拿到一本好书,一篇优秀的文章,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的读,慢慢品味。一可赏析文章的选材立意。《母亲这样的女人》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作品中的母亲失去丈夫,侍奉漫不讲理的婆婆,抚养三个孩子,勇敢承担难以相象的生活和精神的重压。如果仅从孝妇、贤妻、良母理解文章的立意,那就逊色多了,文章的高明之处在于揭示“我们对于身边终日操劳的最熟悉的母亲,却常常忽略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二可赏析文章的布局谋篇。如《白杨礼赞》一文,开篇点明礼赞的原因,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出,给人印象;中间从白杨树生长环境之美、外形之美、精神之美层层力挺白杨,给人具体形象;结尾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以昂扬的调子赞美白杨树,深化主题,与开头呼应。三可赏析文章的遣词造句。《我的长生果》是一篇让人爱不释手的好文章。它的语言运用颇有特色,词语用得新颖别致。如“只觉得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中的“充盈”;“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中的“灿烂”……品味这些词的巧妙运用,无疑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总之,经过老师与学生一起赏析,学生对如何选材立意、怎样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加深了认识,写作就会胸中有竹,无疑培养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难下笔,自然会迎刃而解。
勤练笔。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多练。练到一定强度,才能凑效,写作才会有提高。多练,就需要做到:一要放手让学生写,随随便便地写,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生活就是一本好书,生活处处皆文章,所以我们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留心社会、学校、家庭中的人或事,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他们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注意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动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三要加强读写结合或仿写或听后写文的练笔。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皆为精品,各有独到之处。教读文章后,可让学生仿写他们或质朴或活泼的语言,可练习他们的精巧构思或行文结构。如学生仿篇习作《学校铭》:“校不在老,改革则名。教不在多,启发则灵。斯是学校,惟求创新。园中草茵绿,柳竹相映青。谈笑有师求,往来无白丁。可以调弦琴,吟新声。无噪音之刺耳,无题海之劳神。高中大兄姐,初中小弟妹。校长曰:‘桃李分芳’。”大家要注意的是,练写尽量要求自己下笔不俗,每篇都要新颖一些,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好。这样日积月累,一年半载之内,可望出现质的飞跃。
改习作。好文章,一般都要经过反复修改,越改才越精美,正如鲁迅所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学生习作写好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作文本上自我修改作文,也可指导学生互改作文。一、明确习作评改内容、要点:①看中心思想是否正确鲜明;②看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③看结构是否严谨(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④看详略比重是否得体;⑤看语言如何运用(是否通顺,有否病句;是否准确、简洁、得体;是否形象生动,有文采);⑥看标点是否正确;⑦看有无错别字;⑧看书写是否工整,⑨看行文是否合符格式;⑩看写作态度是否端正。二、教给学生互改作文的步骤、方法。首先要把学生分组结对子,每组4---6人为宜,以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取长补短。其次要出示批改的标准,标准一般是每次习作明确训练的内容。最后,就批改的具体方法提出要求。比如,如何落实眉批、总批,如何依据标准逐项打分给出等级,都应该给学生确切的认识。经过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学生就能准确记住写作文的基本要求,就会明白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就会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自然就会促进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应强调的是,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以至养成作后修改的习惯,作文能力的培养提高才有保证。
总而言之,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引导其多读、多写、多练、多赏析、多修改,反复操练,天长日久,学生写作难的窘境就会日益好起来。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3-26
多读书。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言道出读书对于写作的帮助。幼时冰心就喜读文学,写文章往往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老师评价她的文章颇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因此,多读书,对写作难的学生而言,实在不可缺少。所以教师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书。一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书籍,只要有益,什么书都让他们读。可读国内国外的,也可读古代现在的;可读小说散文,也可读历史地理。广泛的阅读可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语感,为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材料。碰到作文,自然会在心灵激起火花,源源不断把自己的所闻所感急速倾诉,完成作文。二要让学生多读多背。读书以致背熟,才能不断积累词汇,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融会贯通、据为已有的效果。那些精彩句,精彩片段或整篇美文,背得滚瓜烂熟,已在自己的脑袋里扎根,当自己要用的时候,它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从而做到用词不致贫乏,言语形象生动。
品美文。拿到一本好书,一篇优秀的文章,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的读,慢慢品味。一可赏析文章的选材立意。《母亲这样的女人》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作品中的母亲失去丈夫,侍奉漫不讲理的婆婆,抚养三个孩子,勇敢承担难以相象的生活和精神的重压。如果仅从孝妇、贤妻、良母理解文章的立意,那就逊色多了,文章的高明之处在于揭示“我们对于身边终日操劳的最熟悉的母亲,却常常忽略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二可赏析文章的布局谋篇。如《白杨礼赞》一文,开篇点明礼赞的原因,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出,给人印象;中间从白杨树生长环境之美、外形之美、精神之美层层力挺白杨,给人具体形象;结尾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以昂扬的调子赞美白杨树,深化主题,与开头呼应。三可赏析文章的遣词造句。《我的长生果》是一篇让人爱不释手的好文章。它的语言运用颇有特色,词语用得新颖别致。如“只觉得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中的“充盈”;“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中的“灿烂”……品味这些词的巧妙运用,无疑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总之,经过老师与学生一起赏析,学生对如何选材立意、怎样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加深了认识,写作就会胸中有竹,无疑培养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难下笔,自然会迎刃而解。
勤练笔。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多练。练到一定强度,才能凑效,写作才会有提高。多练,就需要做到:一要放手让学生写,随随便便地写,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生活就是一本好书,生活处处皆文章,所以我们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留心社会、学校、家庭中的人或事,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他们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注意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动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三要加强读写结合或仿写或听后写文的练笔。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皆为精品,各有独到之处。教读文章后,可让学生仿写他们或质朴或活泼的语言,可练习他们的精巧构思或行文结构。如学生仿篇习作《学校铭》:“校不在老,改革则名。教不在多,启发则灵。斯是学校,惟求创新。园中草茵绿,柳竹相映青。谈笑有师求,往来无白丁。可以调弦琴,吟新声。无噪音之刺耳,无题海之劳神。高中大兄姐,初中小弟妹。校长曰:‘桃李分芳’。”大家要注意的是,练写尽量要求自己下笔不俗,每篇都要新颖一些,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好。这样日积月累,一年半载之内,可望出现质的飞跃。
改习作。好文章,一般都要经过反复修改,越改才越精美,正如鲁迅所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学生习作写好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作文本上自我修改作文,也可指导学生互改作文。一、明确习作评改内容、要点:①看中心思想是否正确鲜明;②看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③看结构是否严谨(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④看详略比重是否得体;⑤看语言如何运用(是否通顺,有否病句;是否准确、简洁、得体;是否形象生动,有文采);⑥看标点是否正确;⑦看有无错别字;⑧看书写是否工整,⑨看行文是否合符格式;⑩看写作态度是否端正。二、教给学生互改作文的步骤、方法。首先要把学生分组结对子,每组4---6人为宜,以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取长补短。其次要出示批改的标准,标准一般是每次习作明确训练的内容。最后,就批改的具体方法提出要求。比如,如何落实眉批、总批,如何依据标准逐项打分给出等级,都应该给学生确切的认识。经过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学生就能准确记住写作文的基本要求,就会明白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就会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自然就会促进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应强调的是,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以至养成作后修改的习惯,作文能力的培养提高才有保证。
总而言之,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引导其多读、多写、多练、多赏析、多修改,反复操练,天长日久,学生写作难的窘境就会日益好起来。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