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faxia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形成“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作结” 的良好自学习惯,养成良好的自学品质,学生就会在学习活动中,以“主人”的姿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一、从感情入手,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我认为应兴趣方面着手:
  注重兴趣培养。要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课堂上以流利的表达,亲近的语言,与学生交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听课,产生兴趣的爆发点;其次要深挖教材,不断反思,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的美感,如此必将产生兴趣和热情,结合学生知识实际,创设情景激活情感,促使学生兴趣强烈,气氛和谐,神态欣喜精神愉悦。这样就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再次,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
  例如:我们在讲《信客》一课中设置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做信客?2.怎样做信客?3.为何不做信客?4.不做信客后结果怎么样?5.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信客的为人。学生围绕问题,以讨论、自主阅读为主旨在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活跃、兴趣高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积极引导,教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应从培养自学能力入手,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性学习的方法这是发展的核心。
  (一)坚持扶放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独立性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始至终能以主人的角色自控并完成学习任务,独立性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它要靠教师的精心培育,所以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使学生沿着“指导自主学习—独立自主学习—创造性自主学习”的发展轨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要加强指导,在“扶”的过程中怎么扶?
  首先课前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学案》一般为四部分,1.自学目标;2.自学方法;3.自学内容,4.对应练习;起初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发放自主学案。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步训练学生在教师给予指导下,自己按照不同类型的课文自己编写《学案》,并主动完成《学案》;最后学生自主设计《学案》,学生之间展示《学案》,评价《学案》,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学案》的设计达到自觉主动,如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会逐渐产生。
  其次课后干什么?那些内容都要自学,有什么要求,课后练习练什么?目标是什么?怎么才是最好?等,都要靠教师来具体指导和要求,并加强训练使学生明确要求、达到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去坚持。
  (二)创设问题情境,养成自主学习的持久性
  “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合作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學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坚持经常去探究,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勤于思考、养成习惯,从而积极持久地投入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贵在自觉,良好的自学习惯要靠教师的培养,学生的努力还要靠家长的监督,并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继续保持。在此期间,学生要具备顽强的毅力,敢于吃苦,不怕困难,只有学生具备了吃苦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过程才不会感觉累,才有动力;学生学习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有了主动性,自信心,自觉性就会油然而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同时还鼓励学生自主互动,通过课堂展示、课堂评价,互相取长补短,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其他文献
对牵引电机绕组接地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采用改进措施后,故障彻底消除,改进措施效果显著.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和数学、科学学科联系得很紧密。重视非文本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沟通了学生的生活,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资源插图文化建设  2012年9月,我校申报了《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便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11月,课题立
【摘要】“初始状态的句法学假说” 认为普遍语法构成了中介语的初始状态。它是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初始状态的阐释,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母语或中介语从初始状态发展到最终状态整个过程的发展经过,是指导所有语言学习的机制。  【关键词】初始状态的句法学假说普遍语法一语习得二语习得  该假说的提出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认为,一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天赋,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学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进行着无节制地开采和消费,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经济差距、政治差异和文化冲突依然存在,经济矛盾、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
【摘要】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模式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大展拳脚,亦是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自主学习一般指个体根据自身需要,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而且也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及学会创造。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它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动力,造成学习困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情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  一、数学就在身边。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数学殿堂,让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意在强调书籍及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通常分略读和精读两种,二者互助互成,不可或缺。目前中学生的情况是,读书甚少,知识贫乏,尤其不注意通过精读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阅读给人的教益是多方面的,下
【摘要】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注重习惯的养成,长期坚持积累;灵活教学,进行系统的习作训练,转变观念,改进评改方式;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学生怕写,教师难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解放思想,既抓阅读教学,又抓写作教学,既抓写作知识,又抓写作能力的培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