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82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和学生谈起劳动的问题,他们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因为父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包办代劳了所有的劳动,所以现在很多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不能自理,洗衣服、收拾书包等都要依赖家长。而家长给他们唯一的任务是认真学习,考取高分。这些学生就像巨婴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直接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错过了劳动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差甚远。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马卡连柯说:“劳动最大的益处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劳动可以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动手解决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在劳动中学会合作精神,在劳动中体会成功的滋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
  二、劳动教育的途径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课重在引导和示范,教师和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此外,劳动教育课是充满魅力的德育课,劳动课的实施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动手接触新事物。对新鲜事物的探知是孩子天性,劳动课应该通過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把劳动教育列入课程表
  劳动教育之所以一直不受重视,是因为劳动课一直是作为选修课,每当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一重,劳动课就要毫无条件地让路。因此,劳动课一定要列入课程表,成为必修课,像其他学科一样引起重视,要求教师实实在在备好课,认认真真授好课,让劳动课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2.让劳动教育“动”起来
  根据劳动课开展的计划,设立劳动周,让学生们进行劳动技能竞赛,展示劳动成果。如开展“装饰我的校园我的家”主题系列活动,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小组通过劳动完成任务。活动一开始,学生们都动起来了,都积极地表示要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两周之后,学生把各自的劳动成果,如手工剪纸、中国结、小盆栽等往教室一放,效果出乎意料,其他班级纷纷效仿。
  这样的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体验了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何乐而不为!
  3.开垦劳动基地
  乡村小学可以根据劳动课的需要,带领学生到地里参与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城镇学校则可以利用走廊、阳台、天台等空置的地方,打造一片可以让教师授课、学生动手的小责任田,让他们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艰辛,亲眼看见种子破土而出,幼苗逐渐长大。
  4.让劳动课走出课堂
  劳动教育应走出课堂,让学生们置身于现实生活,耳闻目睹劳动的过程,学会动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真谛。可以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帮家长分担家务、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值日任务等。也可以围绕劳动教育的主题布置任务,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如母亲节为妈妈做一顿饭等。
  总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让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责任编辑    王思静
其他文献
学习单是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慧学”真正发生。本文在诊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单运用的现状的基础上,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松鼠》为例,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单运用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单运用的现状诊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单运用的基本定位是导学与助学,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然而,学习单运用效果并不显著,主要
期刊
支架式课堂教学,是指老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效掌握和了解新知识点的“支架”。本文以“勾股定理复习课”为例,研究了老师怎样立足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为掌握好知识点概念的生长路线和重要节点搭建助学支架,并注重学生思维的建立与思维的生长,使学生在学习支架的指导下以小坡度慢慢生长,从而逐步掌握知识点,进而深入学习。   一、教学过程概述   (一)搭建实景支架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开展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课堂实践,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资源之间的多向交互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景中掌握数字化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积极乐观、理性判断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交互式课堂的优势  1.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交互式课堂,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水平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设计课堂交互环节,提供项目式学习的课程
期刊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优秀本土资源作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挖掘其教育功能,在课堂中不断丰富它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让家国情怀融于学生心中并指引人生。  一、以“本土”资源,点燃学生的家国情怀  优秀的本土资源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最好的教科书,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软实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这些优秀
期刊
科学阅读中,教师可利用课内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探究并行,延展科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参与、发现与学习。科学阅读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好科学阅读,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科学阅读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科学阅读的作用  科学阅读可帮助学习者增加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习者科学素养。通过科学阅读还可以让学习者从阅
期刊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增强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厚植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乐于交际  一定的情境会产生语言动机,具体情境为语言提供材料,促使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有助于他们听取和比较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智力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我们教师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智慧,创新思维,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激发说的欲望,课堂才会灵动,孩子们才敢讲、会讲、善讲
期刊
作文教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中考作文考纲中明确指出,作文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其中,内容的具体性取决于学生对写作素材的整合能力,缺乏相应的写作素材或素材过于陈旧都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以有效收集写作素材,突破中学作文写作瓶颈为目标的循环日记写作模式便应运而生
期刊
学生通過篮球练习和比赛,能够形成战胜自我、勇敢顽强的竞争精神。本文将立足于小学女子篮球业余训练的特点,结合多年小学女子篮球队训练的实践经验,从选材、训练、团队文化等方面浅谈小学女子篮球队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浸润女子篮球建设的土壤  (一)重视建队初期校园篮球氛围的营造  组建篮球队的初级阶段,校园内篮球氛围及篮球文化底蕴都存在很大不足,女生对加入球队训练缺乏吸引力。通过自愿
期刊
面临高考改革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中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中更应该把学科知识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方式应用到劳动实践课程中去,在“做中学”,知行合一,方能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本课程研究聚焦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旨在用项目化探究在劳动中解决问题,用劳动成果来呈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迁移运用与创新创造,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  在我校的农科实践课程里,学生自主选择
期刊
在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下,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不能只注重文化学科的教学,也要注重素质教育,要在素质教育的相关学科中渗透良好的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保障。基于此,我积极探索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为了实现“以乐育人,润德无声”的德育目标,教师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推进爱国教育的开展。  比如在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