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和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的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智者,”其理亦源于此。
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升入高中以后,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一、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那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申请呢?有那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的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科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的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 ,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楚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的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如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发电站的建立;
结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着陆,介绍航天技术与人造卫星等,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另外,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的现象,得出规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调动学习和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性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学习中多次失败、屡遭挫折会挫伤学习积极性,产生兴趣低落的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曾在《力》一章后加“物体的受力分析”内容,并配以比较复杂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结果不仅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而且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后改为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进行受力分析训练,学生便容易接受,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主逐步引向深入。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要动之以情耐心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内容贴近生活,在应用中提高物理学习情感
物理学习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物理来源于现实世界,也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淡化形式,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的把物理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保护、国情国策。鼓励学生注意物理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物理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循已善诱、因利势导、克服和排除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意,同时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
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特别是升入高中以后,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一、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那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申请呢?有那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的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科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的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 ,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楚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的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如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发电站的建立;
结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着陆,介绍航天技术与人造卫星等,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另外,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的现象,得出规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调动学习和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性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学习中多次失败、屡遭挫折会挫伤学习积极性,产生兴趣低落的情绪;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曾在《力》一章后加“物体的受力分析”内容,并配以比较复杂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结果不仅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而且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后改为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进行受力分析训练,学生便容易接受,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主逐步引向深入。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要动之以情耐心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内容贴近生活,在应用中提高物理学习情感
物理学习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物理来源于现实世界,也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淡化形式,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的把物理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生产生活、保护、国情国策。鼓励学生注意物理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利武器,以加强物理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循已善诱、因利势导、克服和排除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意,同时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